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1032716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09 秦统一中国1(2020年浙江舟山)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统一文字C设立太学D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A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排除;汉武帝

2、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C排除;为实行思想的大一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排除;故选A。2(2020年浙江嘉兴)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统一文字C设立太学D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A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

3、流与发展,B排除;汉武帝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C排除;为实行思想的大一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排除;故选A。3(2020年贵州黔东南)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A秦始皇嬴政 B汉高祖刘邦C隋文帝杨坚 D宋太祖赵匡胤【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自立为皇帝,谓之“德过三皇,功高五帝”,所以A符合题意。【点拨】识记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称皇的人。4(2020年贵州黔西南)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A周武王B齐桓公C秦始皇D

4、唐太宗【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解答】由材料“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可知西安碑林博物馆中石碑上的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所以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秦始皇。故选:C。5(2020年黔南州)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ABCD【答案】A【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故A符合题意;BCD都是战国时期的货币,不符合题意。故选A。6(2020年重庆A)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某学校历史组在当天推出了以

5、“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为主题的文物图片线上展览。下列符合该主题的图片有A. B. C. D【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从春秋到秦汉”,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不属于这一时期,排除;吴王夫差是春秋时期的诸侯王之一,属于这一时期,正确;战国铜壶反映了当时的水陆攻战,属于这一时期,正确;秦半两钱反映的是秦朝统一货币,属于这一时期,正确。故选D。7(2020年四川广安)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措施是A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D用军机处代替议政王大臣会议【答案】B【解析】秦朝建立,用郡县制

6、代替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符合题意;夏朝建立,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排除A;明朝在地方治理上,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排除C;清朝雍正帝开始,用军机处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排除D,故选B。8(2020年黑龙江大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标准货币是A 刀币B 圆形方孔半两钱C 铲形币D蚁鼻钱【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将圆形方孔半两钱做为标准货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刀币、铲形币、蚁鼻钱均是战国时各诸侯国的货币形式,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9(2020年四川资阳)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

7、历史功绩是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B开辟丝绸之路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前221年,他统一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的历史传统,这是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故D符合题意;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故A不符合题意;汉朝开辟丝绸之路,故B不符合题意;汉武帝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2020年安徽)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A秦朝法律影响后世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D法律助推

8、秦灭六国【答案】A【解析】考查点:秦朝的法律。解题思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在秦朝统一前,各国有各自的法律,而在商夏时期,法律非常的不完善。在秦统一后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所以说“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由此可见,秦朝法律影响后世。故A符合题意;法治思想始于秦朝的说法错误,排除B;秦朝实行严刑峻法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秦灭六国后建立秦朝,秦始皇明法度,定律令。排除D。故选A。11(2020年山东聊城)阅读以下有关秦始皇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1)材

9、料一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依据该材料概述这一制度的特点。材料二 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陈寿三国志(2)材料二中“罢侯”置守”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三 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创制立法”的影响。【答案】(1)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2)“罢侯”:废除分封制;“置守”:实行郡县制。(3)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解析】(1)秦朝统一后,嬴政采用“皇帝”称号,设立皇帝制度,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特点:依据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得出皇权至上;依

10、据材料“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可知是皇帝独尊;依据材料“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可知是皇位世袭。(2)秦朝统一后,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下各级官员直接由朝廷,不得世袭。依据材料二“罢侯”可知是废除分封制;依据材料二中“置守”可知是实行郡县制。(3)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封建社会所沿用。影响:依据材料三“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和所学可知,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12(2020年四川德阳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皇帝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夏商周至秦始皇时

11、期,是由王变为皇帝的时期;二是自秦汉至宋元时期,皇帝的统治权与宰相的行政权相对分离,且相互抗衡,皇权不断被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不断加深;三是自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改制皇帝集中了统治权与行政权,成为绝对专制君主,标志着中国绝对专制君主的出现。全根先(试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请选择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写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答案】示例1:观点:。论证:一方面,秦朝开创皇帝制度,皇帝开始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另一方面,宰相掌管行政权,如秦朝设丞相,掌管行政事务;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由宰相共同议政、决策;北宋由正副宰相共同议政;元朝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12、故,这一时期皇帝的统治权与宰相的行政权是相对分离的。【解析】关于观点,秦朝开创皇帝制度,皇帝大权独揽,宰相只是皇帝的政治助手,掌管行政权,皇帝的统治权与宰相的行政权是相对分离的。考点10 秦末农民大起义(暂无)考点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2020年山东聊城)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收入B加强中央集权C缓和阶级矛盾D反击匈奴袭扰【答案】B【解析】古代分封制下,诸侯有在封国内继续分封的权力。材料中汉文帝废除了诸侯自己分封的权力,把诸侯封国内分封的权力收归至中央。这显然是加强中

13、央集权的需要。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属于政治举措,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A;“众建诸侯”会导致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不是缓和阶级矛盾,排除C;材料与反击匈奴没有联系,排除D。故选B。2(2020年湖南衡阳节选)历史上中华民生不息勤劳、智慧、团结、勇敢,留下了丰厚的文明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治国理政)材料一 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同,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辱,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1)依据材料一,归纳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答案】(1)汉初统治者减轻农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实行修养生息政策。汉文帝和汉景帝遵守世业,保持了政策的一

14、致性。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这些措施促成了“文景之治”出现。【解析】(1)根据“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同,”可知,汉朝初年统治者扫除了自秦朝以来的苛政,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文帝汉景帝 “遵业”也就是遵守世业,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使得“五六十载之同”。“加之以恭俭”说明汉文帝、汉景帝提倡节俭,“移风易俗”说明汉文帝、汉景帝重视道德教化。以上因素共同促成了文景之治的出现。考点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2020年黑龙江大庆)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中,为加强中央集

15、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设置西域都护C设立军机处D设立“三司”【答案】A【解析】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 ,分割王国的封地,从而削弱王国的势力,使王国无力同中央对抗,A正确;汉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域地区,B排除;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强化并达到顶峰,C排除;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立“三司”,D排除。故选A。2(2020年贵州黔西南)可从如图提取的历史信息是A儒学教育兴盛B推恩令的实行C丝绸之路开通D汉军北击匈奴【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关键是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解答】同图片“汉代讲经图”可知,这反映了儒学教育兴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