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1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1032706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1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1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1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1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1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1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1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时空线索二、知识架构三、考点梳理考点一、内战爆发 1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8月2810月10日 地点重庆背景(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和共产党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党,中国的前途处在一个十字路口(2)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力图通过和平途径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3)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企图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实现国民党一党独裁(4)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中国共产党同意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目的(1) 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企图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共产党身上(2)毛泽东:尽一切可能

2、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概况在蒋介石三次电邀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展开长达43天的和平谈判结果签订“双十协定”(1) 签署: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2(2)内容: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3)局限性:双方在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

3、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意义(1)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2)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国民党发动内战 1946年,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以重庆谈判为幌子,实行“假和平、真内战”和专制独裁的本质1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2在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人临危不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3.和

4、平民主来之不易。4.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2国民党发动内战(1)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2)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2)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间1947年3月背景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开

5、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概况(1) 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但仍继续留在陕北,进行艰苦的转战(2) 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先后取得青化砭战役、蟠龙镇战役、沙家店战役等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意义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3)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考点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实施时间1947年7月开始 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已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农民迫切希望获得土地条件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6、后,解放区初步巩固,实施土地改革具备了有利条件内容(1)法律文献: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土改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史一年多顺利完成,全国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实质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影响(1) 经过土地改革,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2) 解放区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是解放区更加巩固

7、(2)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1947年6月目的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将战场转移到国民党统治区内概况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从鲁西南强渡黄河、跨越陇海线、穿过黄泛区、渡过沙河、淮河,于1947年8月底跃进大别山,建立大别山根据地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示意图意义(1)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俯视中原,严重威胁了国民党

8、政府的统治(2)对人民解放战争进程: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根本改变,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2)中共中央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影响:三大战役使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3)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南京解放 时间1949年4月23日关键信息:江阴、湖口、南京、长江背景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领域濒于崩溃,并失去美国的军事援助概况(1)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

9、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发动渡江战役(2)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影响宣告了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亡,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终结。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2)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已经完全掌握在人民手里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国民党方面:蒋介石发动的内战具有反人民性质,违背民意,不得人心,这是它彻底失败的根本性因素共产党方面:(1)解放战争具有爱国、正义的革命性质,顺应民意,深得民心,得到广大人民支持、拥护(2)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审时度势,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4)人民军队的英勇善战1三大

10、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大决战,国民党军独异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部署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3.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发展人民军队的现代化,要热爱中国共产党。1参加了两次决战的将领是林彪、罗荣桓;参加了两次决战的军队是东北野战军。2.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考向一 列表比较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2020四川江油)民主人士柳亚子在诗中写道“阔别羊城19载,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

11、,一笑昆仑顶上头”。诗中表明诗人对重庆谈判的态度是A 希望谈判成功,国家避免内战B漠然视之,不置可否C反对两党谈判,支持国民政权D希望借助外部势力介入谈判过程【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渝州(指重庆)”、“弥天大勇”推断,此材料描述的事件是重庆谈判。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从柳亚子的诗可以看出对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是赞赏的,希望谈判成功,国家避免内战,可见当时民心所向的做法应该是和平建国,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考向二 异同比较天朝田亩

12、制度、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项目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不同点领导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结果及影响实际上没有实行,也不可能实现实际上没有实现(1)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2)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人力和物力保障相同点反抗的对象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要求都提倡让农民有地可耕(2020辽

13、宁大洼初三月考)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D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说明该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都很重视农民的利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此来赢得农民对党的革命事业的支持。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考向三 解放战争主要战役及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1、三大战役:1、 渡江战役:(1)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发动渡江战

14、役(2)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3、胜利原因:国民党方面:蒋介石发动的内战具有反人民性质,违背民意,不得人心,这是它彻底失败的根本性因素共产党方面:(1)解放战争具有爱国、正义的革命性质,顺应民意,深得民心,得到广大人民支持、拥护(2)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审时度势,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4)人民军队的英勇善战(2020河南开封初三一模)下图为1949年4月颁发给江苏靖江船工谢保大的渡江船工光荣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他参与的战事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答案】D【解析】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依据材料中“1949年4月”“渡江船工光荣证”可知他参加的是渡江战役。该战役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D符合题意;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1947年,排除A;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排除B;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排除C。故选D。1“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下列表述与电文内容相关的是A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