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29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1032705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29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29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29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29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29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29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29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29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考点118 冷战1(2022年四川乐山)下列哪个史事是其它三个的原因A德国的分裂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D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答案】D【解析】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40 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冷战在欧洲表现为德国分裂、马歇尔计划实施以及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因此D项是A、B和C项的原因,D项正确;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2(2022年湖南衡阳)对于马歇尔计划,人们的观点如下表所示。其反映了年代主流观点20世纪50年代学者大多把马歇尔计划看作美国式慷慨的又一成

2、功范例20世纪6070年代历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马歇尔计划并不像人们之前所认为的那样在欧洲的复兴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历史认识具有时代性B历史认识具有唯一性C学者的研究带有主观性D历史评价由学术界认定【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的“20世纪50年代学者大多把马歇尔计划看作美国式慷慨的又一成功范例,20世纪6070年代历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马歇尔计划并不像人们之前所认为的那样在欧洲的复兴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人物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不同,说明历史认识具有时代性,故A符合题意;历史认识具有唯一性明显

3、不符合题意,排除B;学者的研究带有主观性的说法正确,但题干主要反映历史认识具有时代性,排除C;历史评价由学术界认定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故选A。3(2022年湖南邵阳)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引发俄乌冲突的原因之一是乌克兰企图加入成立于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某军事集团。该军事集团是A北约B华约C东盟D欧盟【答案】A【解析】根据“成立于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某军事集团”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军事集团应该是北约,A项正确;华约以苏联为首,排除B项;东盟和欧盟都不是军事集团,排除CD项。故选A项。4. (2022年江苏扬州)二战后,马歇

4、尔认为欧洲经济和社会的衰亡将导致政治混乱,这将让共产主义得胜。这表明他主张援助欧洲的真实目的是A. 复苏欧洲经济B. 促进国际贸易.C. 军事对抗苏联D. 遏制共产主义【答案】D【解析】根据“马歇尔认为欧洲经济和社会的衰亡将导致政治混乱,这将让共产主义得胜。”可得出马歇尔计划表面是援助西欧,实际上是要遏制苏联,D项正确,排除A项;BC项不是其真实目的,排除BC项。故选D项。5. (2022年江西)漫画反映了A. 德国分裂B. 欧洲联合C. 东欧剧变D. 苏联解体【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冷战中,1949年,美国支持西德建国,苏联支持东德建国,德国分裂了,它体现了冷战的加剧,A项正确;欧

5、洲联合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6. (2022年四川泸州)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的己方领土上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柏林墙由水泥墙、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全长约154千米,将西柏林包围起来。这A 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B.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C. 反映了美苏冷战加剧D. 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的己方领土上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柏林墙由水泥墙、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全长约154千米,将西柏林包围起来”结合所

6、学可知,“柏林墙”是二战后东西方之间冷战对峙局面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冷战政策是指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和竞争状态,“柏林墙”的出现打破冷战的平衡,反映了冷战政策的加剧,C项正确;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A项;欧洲一体化发展是指欧共体建立、欧盟成立,不符题意,排除B项;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在苏联解体后,排除D项。故选C项。7. (2022年山东泰安)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中提到:“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时机,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采取的军事措施是A. 推行杜鲁门

7、主义B. 实施马歇尔计划C. 建立北约组织D. 成立华约组织【答案】C【解析】根据“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美苏冷战,美苏冷战中美国对苏联采取的军事措施是建立北约组织,C项正确;推行杜鲁门主义属于政治主张,实行马歇尔计划属于经济措施,排除AB项;华约组织是苏联组织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C项。8. (2022年新疆建设兵团)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于1955年5月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苏联随即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这导致A. 美苏冷战开始B.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C. 两极格

8、局形成D.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于1955年5月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苏联随即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这导致两极格局形成,它深刻地影响了世界,C项正确;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1949年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9(2022年广东)苏联认为,马歇尔计划中包含这样一种企图,即干涉欧洲国家内部事务,使这些国家的经济从属于美国的利益。为抗衡马歇尔计划,苏联加强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援助。这表明A“欧共体”建立B反法西斯战争胜

9、利C两极格局已结束D美苏矛盾不断升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马歇尔计划中包含这样一种企图,即干涉欧洲国家内部事务,使这些国家的经济从属于美国的利益。为抗衡马歇尔计划,苏联加强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援助”可得出马歇尔计划使得美国控制了西欧诸国,遏制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向西欧的渗透,使得欧洲形成了两大阵营的对立,美苏矛盾不断升级,D项正确;欧洲共同体是包括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联营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市场),其中以欧洲经济共同体最为重要,排除A项;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二战”结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排除B项;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排除C项。故选D

10、项。10. (2022年甘肃平凉节选)20世纪的西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食,重新瓜分势力范国,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城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了华盔顿会议。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完的实质内客,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狂。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摘编

11、自徐螫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1)根据材料一,列强通过这两次会议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 【解析】【详解】(1)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食,重新瓜分势力范国,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区城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了华盔顿会议”得出,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

12、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11(2022年湖北随州)王老师以“历史时代主旋律”为主题设计了探究性学习内容。请你帮小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探究一:看图说史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探究二:史料解读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探究三:历史感悟小明课后按照王老师的要求搜集材料,感悟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对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宗旨的承诺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13、宗旨是“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摘自李东燕人类命运共同体(1)王老师让小明探究: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地是东方,为何偏偏向西航行。你能帮小明用地理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吗?依据探究一中的航行图,说说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世界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2)结合探究二中的史料和所学知识,请帮小明分析美苏两国二战中能“友好合作”的主要原因以及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小明根据探究二的材料,给20世纪40、50年代的世界拟定了一个时代主题,以下选项中最为恰当的是。A团结与共赢B合作到对抗C多极化趋势(3)结合探究三中的材料,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怎样的时代主题。面对当今错综复

14、杂的国际形势,请你帮小明就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解释:认为地球是圆的或“地圆说”。变化: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2)原因:共同抗击法西斯。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冲突。选项:B(3)主题:和平与发展。建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国际问题等等。【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想要通过向西航行的方式,往西走到达东方以此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第二小问,变化:根据图片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观念逐步形成。(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二战中,为了对抗法西斯国家,美苏两国

15、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可知,原因是社会制度差异和国家战略冲突;第三小问,时代主题:根据材料“二战中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可知从友好合作到产生对抗,选B项。(3)第一小问,主题:根据材料“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对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宗旨的承诺”可知,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第二小问,建议:可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公平正义”、“多边主义”、“和而不同”、“绿色低碳”等方面任提一个建议。开放性试题,有道理即可。12(2022年山西晋中)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治维新期间,中日两国采用近代条约的方式,建立邦交关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以中韩邻国的沉沦为代价,由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嬗变为主导东亚的帝国主义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