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6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1032587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6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6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6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6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6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6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6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知识点归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至今)主题06: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 考点1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技术 杂交水稻 青蒿素 2011版课标: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两弹一星”含义“两弹”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和导弹;“一星” 指人造地球卫星成就(1)核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中国跨入世界核先进国家行列(2)导弹: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3)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

2、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行列科研人物(1)邓稼先: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奠定者,被誉为“两弹元勋”(2)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意义(1)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 的国际地位(2) 也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 越积累了宝贵经验(3)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载人航天技术(1)20世纪90年

3、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杂交水稻培育1973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推广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农粮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杂交水稻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影响(1)为保障我国的粮食

4、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 (2)袁隆平以其在杂交水稻育种方面的成就获得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青蒿素概况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带领团队发现了能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的的认可和推广影响(1)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治疗和控制疟疾作出了革命性贡献 (2)成为用科学方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并走向世界的辉煌范例,是中国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3)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

5、现代化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2)科技进步能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3)科技进步改变了各国经济结构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认识启示】1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2从小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开拓创新的意识;3学习科学家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4.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细节提示】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拓展设问】1.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1)加强了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2)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3)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增

6、强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2. 我国航天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1)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3)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刻苦钻研。(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5)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考点2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11版课标: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的变化原因(1)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低,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2) 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不断解放概况(1)衣:样式、色彩单调,千篇一律色彩缤纷、款式新颖,显示风度、注重个性(2)食

7、:饮食结构单一,食物匮乏从“吃饱”到“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注重健康(3)住:拥挤,室内设施简单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4)行: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火车等地铁、出租车、私家汽车、高铁、飞机、轮船等(5)消费:凭票消费,消费能力低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6)娱乐: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生活方式交通建设概况2010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建密集公路网、公路大桥等,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国内、国际航线众多,中国以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影响使我国形成综合交通网,使人民出现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大大便

8、利了物资、人员的流动通信发展概况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位居全球第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方便,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认识启示】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人生理想。【细节提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内容的丰富,其原因除了改革开放政策以外,还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民为本的思想、全国人民的辛勤努力和和平稳定的环境有关。材料一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家庭的最高

9、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设问: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侧重历史解释)答案: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鼓励消费;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材料三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0、!”设问: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侧重历史解释)答案: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例:互联网的普及。说明: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四如下图材料五2017年6月26日11时05分,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发车成功。从“和谐号”的引进到“复兴号”的发车,也是中国高铁技术由内向外的一次重大突破。当每一个国人都为“复兴号”的诞生感到无比骄傲之时,不知是否有人留意过在“复兴号”的简介中,“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八个大字,它是由无数铁路科研工作者背后的刻苦钻研与

11、辛勤汗水凝结成的。材料六2017年5月5日,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据中国商飞大型客机C919副总设计师陈迎春介绍,C919飞机自主创新有五个标志:第一,飞机的总体方案自定;第二,气动外形自主设计、自己试验完成;第三,飞机的机体从设计、计算、试验、制造全是中国自己做的;第四,系统集成由中国自己完成;第五,中国自己的特色管理。设问: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科技创新方面的现状怎样?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科研投入、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请你设计一个示意图,将这种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侧重历史解释)答案:我国科研经费投入连续大幅度增长,科技投入越来越多;国家对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现状:科技创新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示例:国家经济发展科研投入增加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经济发展。理由示例:科技创新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能够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而经济的发展又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经费,促进科技创新取得更多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