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第1课时光的反射现象及定律导学案19

上传人:ya****8 文档编号:361031631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7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第1课时光的反射现象及定律导学案19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第1课时光的反射现象及定律导学案19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第1课时光的反射现象及定律导学案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第1课时光的反射现象及定律导学案1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第 2 2 节节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光的反射现象及定律光的反射现象及定律 课题课题 光的反射现象及定律 课型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3.经历探究“光反射的规律”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的位置的关系;通过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2、情感情感、态度与态度与价值观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教学重点重点 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具教具准备准备 演示用:激光笔、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多媒体课件.学生用:手电筒(玻璃上有 12 mm 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教学教学难点难点 从实验结果归纳出光的反射定律.教学教学课时课时 1 课时 1.光线从一种介质到达另一种介质的界面是返回原介质,叫做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课课前前预预习习 2.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到镜面上发生光的反射,请根

3、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入射光线是 AOAO ,反射光线是 OBOB ,法线是 ONON;(2)入射角是 2 2 ,反射角是 3 3,若1=30,则反射角等于 6060 .备课笔记 巩固巩固复习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2 新课新课导入导入 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进入我们的眼睛,而不发光的物体也能被我们看见,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的反射现象和定律.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 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生: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射入

4、我们的眼睛.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生: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所有的物体表面都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有趣的实验.演示实验 1: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板书:板书: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人眼能够看见不发光物体的原因: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进进 行行 新新 课课 光的反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光的反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 1.1.光反射中的物理名词光反射中的物理名词 在讲

5、光的反射规律之前,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演示实验 2:让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接触点.入射光线(AO):从光源投射到反射面的光线.反射光线(OB):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后,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1.射到物体表面的光,并不是全部被反射回去,只有部分被反射,还有一部分被吸收.2.我们看见物体的亮与暗是由反射到我们眼睛的光的多少决定的.反射到眼睛的

6、光越多,物体看起来越亮,反之则越暗.进进 行行 新新 2.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和光路的可逆性(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3 课课 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我们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实验步骤:按图甲所示,先使 E、F 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 O 点,引导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出的光线的方向.甲 乙 丙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按图乙那样,把纸片 F 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

7、验,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可采取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步骤如下:a.将一张 16 K 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 ON 作为法线;在 ON 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 AO、A1O、A2O.b.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 AO、A1O、A2O 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c.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 B、B1、B2,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 OB、OB1、OB2连接起来.d.再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e.使光线分别沿 BO、B1O、B2O 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3)分析和论证:上述步

8、骤和可看到 E 和 F 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按步骤把纸片 F 向前折或向后折,学生将观察不到反射光线.从步骤的 ad 可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从步骤的 e 可看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板书:板书: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例 1】(多媒体展示)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 100夹角,请画出镜面的位置.解析:法线既是反射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掌握法线的这种双重作用,作图就容易

9、了.备课笔记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应注意以下四点: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是因果关系,故光的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入射角为 0,反射角也为 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由于反射角由入射角来决定,所以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入射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将沿原来入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出.4 进进 行行 新新 课课 答案:(1)根据已知条件作图甲.(2)画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 线,即法线 ON,如图乙所示.(3)根据法线与反射面成垂直,画出镜面,如图丙所

10、示.甲 乙 丙 教教 学学 板板 书书 课课 堂堂 小小 结结 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是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学习时应通过实验总结出规律.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时,应注意抓住规律的关键所在.教教 材材 习习 题题 解解 答答【教材 P76“动手动脑学物理”】1.光与镜面成 3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是多大?试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如果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如何射出?画图表示出来.解:反射角是 60.画图如图(1)所示.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光如图(2)所示.2.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所示.夜晚,用手电筒照射尾灯,看看它的反光效果.试着在左图上画出反射光线.解: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

11、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5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规律总结:规律总结:入射光线不动,平面镜旋转角度为,则入射角改变角度为,反射角改变角度为,入射角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角度为 2.教教 材材 习习 题题 解解 答答 难难 题题 解解 答答【例 2】一束光线垂直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若入射光线的方向不改变,把平面镜转动 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改变()A.0 B.10 C.20 D.180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MM为水平放置的平面镜,AO 为入射光线

12、,ON 为法线,则此时的入射角为 0;当把平面镜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 10,即转到 PP位置时,法线也随着转动 10,即转到 ON的位置,此时入射角为 10,反射光线为 OB,反射角变为 1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为 20.如果平面镜转动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结论相同.答案:C 如果只按照课本的要求去进行教学,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意识,更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在物理学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应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使学生在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兴趣,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会吸取别人的成功改善自己,学会合作交流,等等.这些能力的养成,比学会一些知识、技能更重要,所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分析实验,开始可能缓慢些,但必须夯实这一过程,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尤其是思维基础较差的班级,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因为这里是他们学习的转折点,低的起点,小的台阶,更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乐学中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教教 学学 反反 思思 教师点评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