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四)(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1032551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四)(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四)(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四)(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四)(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四)(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四)(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四)(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四)第I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右图是考古学家在某原始居民遗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复原图。该遗址应该是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北京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答案】B【解析】题干给出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故选B。2. 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

2、号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A. 世袭制的确立B. 郡县制的确立 C. 华夏族的形成 D.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答案】D【解析】提供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故选D。3.战国策秦策中记载某次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材料反映出这次变法A.使秦国国力和军队战斗力大为增强 B.是商鞅主持的 C.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D.使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答案】C【解析】由材料“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可知,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

3、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选C。4.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A. 提倡节俭 B. 爱民如子 C. 善于纳谏 D. 勤于政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唐太宗善于纳谏题干材料直接说明了魏征和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名言,这表明唐太宗善于纳谏。魏征以敢于直谏著称,他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故选C。宋代经济的发展农业: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棉花种植区从广东和福建扩展到江淮和川蜀一带手工业:南方

4、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业发达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5.右图是小历同学在学完宋代经济的发展后做的读书笔记,该笔记中的这些现象反映了A.宋代农业的发展 B.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C.宋代商业的发展 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答案】D【解析】图中的内容包括了农业、手工业、造船业的发展,这些成就都超过北方,说明南宋时完成了重心的南移。根据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重心的南移,D选项观点正确。故选D。6.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当世界变革的序幕尚未揭开之前,即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

5、至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一光辉灿烂的景象就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张骞出使西域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结合所学,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知,“海上称雄”场景描述的郑和下西洋加强与亚非友好往来,促进南洋开发。故选C。7.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清朝政府加

6、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是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宣政院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答案】C【解析】 清朝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西藏设置的政权机构是驻藏大臣。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选C。8.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的形成得益于四大徽班进京 B.于乾隆年间形成 C.是我国的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7、 D.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答案】B【解析】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各种地方戏曲都在这里上演,形成群芳争艳的局面。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京剧正式形成于道光年间。故选B。9.“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A.原因 B.经过 C.性质 D.影响【答案】 D【解析】材料中主要阐述了洋务运动“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其中“旧轨”指的是封建统治秩序,而“逸出旧轨”就是指封建统治秩序

8、的逐渐崩溃,反映洋务运动主观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创办了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但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影响。故选D。10.孙中山曾在讨袁檄文中称:袁世凯“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是因为袁世凯A.复辟帝制B.取消帝制 C.成为临时大总统 D.镇压二次革命【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领导的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运动爆发。孙中山曾在讨袁檄文中称:袁世凯“既忘共和,即

9、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是因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故选A。11.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艔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它见证的大事是A.八七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遵义会议的召开【答案】B【解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故选B。12.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此次武装起义A.揭开了

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意义。南昌起义的意义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此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选B。13.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C. 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D. 生死攸关,伟大转折【答案】D【解析

11、】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生死攸关,伟大转折。故选D。14.某纪念馆馆长说:“战役的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次胜利指的是正面战场的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

12、.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答案】A【解析】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故选A。15.“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那短短一年,无疑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大地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段”下面关于三大战役的叙述,错误的是A.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力量 B.三大战役首战打响的是辽沈战役 C.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答

13、案】D【解析】关于三大战役的叙述,错误的是“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故选D。16.右表所示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新中国外交成就卓著 B.新中国科技飞速发展 C.新中国国际地位极大提高 D.新中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答案】C【解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表格所示的历史事件“万隆会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4、”“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产生的共同影响是新中国国际地位极大提高。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两弹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少数国家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掌握,直接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使我国走上了科技强军之路。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17.2019年12月20日,是一个特殊的纪念日。这一天,澳门人民满怀深情地唱起七子之歌,看着五星红旗和莲花区旗共同升起。澳门的回归得益于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方针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解析】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