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真题演练专题31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答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1032513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真题演练专题31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真题演练专题31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真题演练专题31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真题演练专题31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真题演练专题31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真题演练专题31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真题演练专题31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届中考历史必背知识清单及真题演练 专题三十一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一部分 必背知识清单一、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1.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冲突,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形成: (1)开始: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抛出,标志美苏全面冷战的开始。 (2)发展: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美借援助之名达到控制之实,黄鼠狼给鸡拜年) (3)基本形成(德国分裂):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4)最终形成: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65周年。“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实质: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4.结束:1991年底苏联解体,因苏联一极坍塌而结束。 5.影响 (1)消极: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造成了德国、朝鲜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给美苏两国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3、阻碍经济发展。 (2)积极: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二、 欧洲联合的趋势 1.时间:19世纪50年代初开始 2.目的: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3.概况: (1)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年,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4)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即欧盟。 4.意义: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使欧洲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促进欧洲经济发展,促进世界格

4、局多极化趋势发展。三、日本经济的发展 1.原因: (1)国际: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冷战开始后,美国开始积极扶持日本; (2)国内: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表现:1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知识小结】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其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

5、我完善;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中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3)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以缓和社会矛盾。四、苏联模式 1.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 (1)经济: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2)政治:苏共还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1950年,中苏缔结了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2.苏联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

6、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结果: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勃列日涅夫改革 内容: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结果: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美苏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3)戈尔巴乔夫改革 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总体效果不佳;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

7、无政府状态蔓延,各加盟共和国分离趋势加剧。 3、东欧剧变 (1)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表现: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4、苏联解体 由于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终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五、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 1.时间:1955年4月。 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3.概况:1955年4月

8、,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4.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5.万隆精神: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6.中国贡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7.影响: (1)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第二部分 中考真题演练 1.(2020江苏无锡)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

9、了序幕。”材料中这场“战争”被称为“冷战”,其开始的标志是 【A】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华约组织的形成 2.(2020新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其中不包括 【A】 A.东欧剧变 B.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欧洲的联合 D.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3.(2020年山西)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D】 A.帮助欧洲各国重振经济B.借此对欧洲进行资本输出 C.扶持东欧各国摆脱苏联D.借此控制西欧并遇制苏联 4.(

10、2020年四川乐山)1947年,一位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权”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 【C】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绥靖政策 C. 杜鲁门主义D. 马歇尔计划 5.(2020年海南)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生活物资, 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由此导致了 【B】 A.冷战对峙 B.“柏林危机”C.德国分裂 D.东欧剧变 6.(2020年四川成都)1947年7月,美国外交杂志刊登了战略学家乔治凯南的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

11、。文中明确提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不会也不能减弱苏联推翻西方政府的决心,为此美国必须遏制苏联。该文章的发表 【D】 A.稳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贏得了和平人士普遍支持D.助推了美苏之间冷战对立 7.(2020年湖南郴州)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在美国人看来反苏军事联盟是马歇尔计划的必要补充。为此,1949年,美国 【C】 A.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C.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制造了德国的分裂 8.(2020年四川成都)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和法西斯势力的威胁,欧美大国提高关税、纵容侵略等以邻为壑的做法,导致全球

12、相继被卷入经济萧条和世界大战。“二战”后,为避免历史重演,国际社会 【A】 A.先后成立了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B.积极投入第三次科技革命 C.纷纷建立完善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D.大力提高发展中国家地位 9.(2020湖南郴州)漫画战后的欧洲反映的是两极格局对峙下的欧洲困境。为突破困境,欧洲国家采取的策略是 【A】 A.走向联合 B.单打独斗C.军备竞赛D.甘于现状 10.(2020江苏无锡)23.“它是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会议的成就表明亚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引文中的会议是指 【D】 A.日内瓦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11. (2019年湖南岳阳节选)“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二战期间,美苏等国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而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双方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矛盾面发生严重对立。 -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二战期间、美苏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针对这变化,美国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942年,26国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因战略目标及社会制度的差异而形成对抗。 12.(2020年湖南湘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