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冲刺复习声光热总复习声现象训练

上传人:ya****8 文档编号:361030960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4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冲刺复习声光热总复习声现象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物理冲刺复习声光热总复习声现象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冲刺复习声光热总复习声现象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冲刺复习声光热总复习声现象训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声现象复习声现象复习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 而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叫声源。2、声音的传播 A.传声的介质:、B.不能传声 C.声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D.声速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最快,中传播最慢;在空气中,150C 时,声音传播的速度 ;声速与 有关;声速的测定:原理:有关声速的计算:发声者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二、乐音的三要素:1.音调:指声音的 ,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频率越 ,音调越 ;2.响度:指声音的 ,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振幅越 ,响度越 ;3.音色:指不同发声

2、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2-制噪声不超过 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2.减弱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的 (在 减弱)阻断噪声的 (在 减弱)防止噪声 (在 减弱)四、声音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递 和 金题精讲金题精讲 例 1、(北京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

3、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例 2、(声的利用)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例 3、(四川卷)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 不 同 声 波 的 波 形 图,其 中 频 率 最 大 的 是 例 4、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

4、大 例5、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 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例 6、(山东卷)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

5、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例 7、探究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4-操作:(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2)(如图)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轻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可以看到 ;(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 一 臂 的 外 侧 接 触 小 球,可 看 到 _ _。说明:当声源的振动_比较大的时候,音量较大;反之,则音量较小。例 8、小宁和小山两位同学在学习过声现象后,用两个纸杯和一根细线制作了一个“土电话”,他们两人打着电话,玩得很高兴。小宁认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小山却认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请你利用“土电话”,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并简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