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文(4篇)

上传人:工****文 文档编号:361013822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文(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活动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文(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活动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文(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活动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文(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活动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文(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动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文(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文(4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动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文(4篇)活动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文(精选4篇) 活动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文 篇1 为了加强秋游活动的安全管理,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确保无事故发生,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秋游安全应急预案。一、活动领导小组:二、安全保卫人员:三、工作职责:1、领导小组人员职责:(1)与有关部门签订好协议,并督促其严格执行协议条款;(2)全面关注师生的安全;(3)预先排查安全隐患;(4)及时处理偶发事件。2、保卫人员职责:(1)统一着装,安全设备,全面负责本次活动的安全工作;(2)安排、指挥学生集队及安全疏散工作;(3)及时处理偶发事件。3、年级组长职

2、责:(1)做好组织、协调、统一指挥工作,对本年级活动的整体安排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各班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及时了解所分管年级师生的活动、安全情况;(2)督促各班负责人按时到岗;(3)全面关注学生的安全;(4)及时处理偶发事件。4、带班老师职责:全体教师(1)活动前要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内容:乘车安全、活动安全、饮食安全等。(2)和家长做好沟通,了解有特异体质的学生;(3)精心设计、安排学生的活动;指导学生的活动,并维护活动秩序,做好疏散工作;(4)要密切关注学生,不让学生走出自己的视野,离开活动目的地必须清点人数;(5)发现意外情况及时汇报,妥善处理偶发事件;5、安全教育负责人职责:李敬容(1)事前

3、要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交通安全、活动安全、饮食安全,重点落实在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该怎样处理。(2)班主任活动前要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内容:交通安全、活动安全、饮食安全。重点落实在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更为细致的安全教育与行为规范的指导。四、安全措施: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活动前各班对学生进行专题安全教育,特别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卫生、游戏安全等容易引发事故环节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活动必须保持高度统一性,活动全过程(活动线路、集合、返校时间、安全规定等)服从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3、教育学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

4、绿化,严禁学生攀摘花草树木,乱丢垃圾和随地大小便,每生自带保洁袋,返回时清理好环境卫生。5、组织集体外出活动,必须坚持自愿原则。6、所有教师在活动期间应保持通讯畅通,班主任应备好学生家长联系电话。五、出现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1、一般性事故,班主任可根据情况自行解决。2、重大事故,带班教师应及时向活动安全领导小组汇报。3、学校活动安全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应尽快向公安、医疗等部门上报,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要用学到的安全知识进行自救。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开展工作,并通知学生家长。或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及时送到急救中心或打120。4、公安、医疗人员进行抢救时,现场有关老师要协助做好各方面

5、的工作。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活动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文 篇2 为了保证学校在社团活动中师生的安全,确保无事故发生,根据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预案。一、领导小组组长:廖福英副组长:盛慧、俞晓联络员:吴思思、孙思兰二、社团活动安全职责:1、各主持人老师为本社团活动期间第一安全责任人,活动期间主持人老师不得离开本社团学生,随时掌握本社团学生情况,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做好本团学生的疏散和控制,并向有关领导报告。2、活动负责人要及时做好整个活动的调度和控制,稳定好全体师生的秩序。指导老师不得擅自脱离岗位,及时各就各位,负责安全出口的疏散工作,避免发生拥挤踩踏事故。3、社团活动结束后,

6、各班主任迅速组织好本班学生,整理好队伍、清点好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领导。4、活动期间,领导、班主任要加强巡视,发现不安全的行为要及时教育阻止。5、班主任老师必须携带学校教师通讯录及本班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必须保持通讯畅通三、社团活动安全应对措施1、社团活动主持人要向参加活动的师生,讲明具体的安全措施及疏散方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2、凡出校外进行的活动,要申请并申报安全预案要经校长审批同意才可进行。3、如遇雨天或遇天气变化,各社团必须在指定教室内上室内活动课。四、突发事件处理程序:(一)如有事故发生,现场人员应立即向领导报告,领导根据情况作

7、出决定。1、安排人员负责有序疏散人群。2、要用学到的安全知识进行自救。3、及时送到急救中心或打120。4、及时向领导报告事件情况以及向上级报告。5、最后要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人。6、发生事故,要组织人力及时抢救受困和受伤师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及时将事故上报主管领导。7、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二)在组织应急抢险过程中,以保证学生安全为首位。写出书面报告,总结经验教训。五、安全应急具体措施(一)安全常规措施:1、所有教师、工作人员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前一天必须检查手机充值状况,确保资费充裕。2、分组活动时,要求学生几人一组,不要个别行动。3、每次转移活动地点及活动结束时必

8、须清点人数,一个不能少。(二)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学生在活动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随班教师立即联系校领导,视轻重就近送医院。同时疏散学生撤离至安全地点,控制学生的混乱场面。防止学生围观和二次事故的发生,保护事故现场。根据伤势轻重,由负责人决定是否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并安排下一步行动。(三)学生走失处理:如发现学生走失,切不可大意、拖延,立即问明情况,联系、报告活动负责人,布置下一步行动,应立即组织寻找。从学生最后接触的同学入手,了解最后行踪。安排指导老师管理在场学生,稳定学生情绪和活动秩序。 活动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文 篇3 一、活动场地安全:1、根据活动主题,精心挑选活动场地,每次活动

9、前都必须派工作人员踩点,与场地提供方详细了解场地基本情况、活动设施使用近状和安全系数;2、根据场地情况,提供规划好停车地点、组织开展活动地点、就餐地点等;3、若在室内进行的活动,还需对场地的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等方面情况详细了解,做好紧急疏散应急预案;4、两天一晚或以上活动,还需对住宿环境、夜间活动场地安全进行详细考查论证,并做好停电、停水等应急处理办法。二、交通运输安全:1、由正规合法运输公司提供豪华空调大巴接送活动参加人员,做到不超载、不超速行、不违章行驶;2、活动前详细了解前往活动场地的交通路面情况,并符合车辆安全通行条件;3、做好活动行车线路图,注明相关人员联系电话,并调整好停车地点。三

10、、饮食卫生安全:1、由正规合法公司提供活动饮用水,保证水质卫生,饮水安全;2、由正规合法公司提供活动用餐,保证饮食卫生,不提供冷餐、不熟食品。四、活动组织安全:1、每车配备12名有极强安全意识和丰富组织经验的活动老师,每人一份活动安全联系表,让组织各方知道每个环节所需的联系电话;确保活动正常开展;2、人员交接过程中,活动老师做到对本队人员身体情况清楚,人数准确;3、行车过程中,活动老师组织人员有序乘车,做好人员晕车照顾准备;4、活动过程中,活动老师每到一处活动场地前和离开时都要清点人数,并时时注意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每个安全环节;5、培养参加活动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基本的安全意识、自护自救常识。五、

11、其他安全保障:1、活动配备随队医护人员,做好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的应急医护准备;2、为每一位参加活动的人员提供10万元活动意外保险,5000元医疗附加险。 活动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文 篇4 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阳光一小时在我校开展,课间活动也成为我校开展学生锻炼活动的主要形式。如何有效提高组织者、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健全安全防护制度,最大程度地降低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是每个学校关注的热点问题。一、学生安全意识及自我防护能力的培养现象:学生在课间活动过程中,因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运动常识,采取不正确的活动方式或错误地使用场地、器材,导致自己受伤或伤及他人。分析:安全

12、意识的培养是从心理层面去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自我防护、救治技能的培养是从行动层面去避免或降低运动损伤的程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进行自我防护、自救技能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身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和制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助于把伤害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培养及时、到位,能有效提高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安全系数。对策:第一,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维护学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它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第二,把安全教育和自我救护技能培养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安全活动的习惯,防患于未然;第三,学校根据

13、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特点及致因,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结构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第四,加强学校组织纪律教育。二、项目设置中的安全防范现象:大部分学校在课间活动过程中,开设的项目较多,但因为场地、器材限制,学生活动人数众多,各活动项目产生干扰、冲突,进而出现伤害现象。分析:出现上述运动伤害现象,与学校课间活动开设的项目直接相关。目前,我校存在场地差、学生多,人均活动面积远远不达标的问题。合理设置运动项目,确保学生安全运动,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活动项目的选择,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注重项目的健身价值,突出运动项目的健身功能;其次,增加活动项目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再次,考虑场地、器

14、材的限制及项目的可操作性;最后,尽量避免开设具有较大安全隐患的项目。对策:第一,多选择一些集体性、对抗性小且易于组织的项目。诸如,广播操、武术操、有氧健身操等项目。第二,多开设一些占地少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健身类项目。诸如,各种花样跳绳、小球类项目和球类游戏、田径类的走跑结合等。第三,开设球类项目活动时,应适当降低活动的对抗性,多选择一些基本技术练习和有限制的比赛。如,篮球的运球、投篮,以及各类基本技术的综合运用练习;排球的垫球、传球,以及基本技术的综合运用等。第四,尽量避免开展一些对抗性强、运动强度较大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的对抗比赛,快速跑等。三、组织过程中的安全防范现象:学生在前往活动场

15、区过程中,因为时限,往往出现楼道拥堵;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某些运动区域人数过多,因场地限制,项目之间存在干扰;诸如此类,造成课间学生安全活动隐患。分析:合理的大课间活动方案,应包含科学的组织方式。地少人多是目前活动组织的一大难题。针对上述现象,联系我校实际,组织课间活动时,首先应充分分析我校的场地器材资源,在此基础上设置合适的活动项目和方法,同时确定场地的人数容量;其次,制定合理的进场路线,尽量避免学生入场时出现拥堵现象;再次,尽量避免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干扰或碰撞,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另外,作为学校层面的群体活动,其组织管理必须集各部门之合力。各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才能保障活动的有序开展。因此,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