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 2021 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真题贵州省 2021 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真题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酶、抗体、激素、糖原、脂肪、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B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C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D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2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 CO23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4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
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5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 3 个性状由 3 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让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 M)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 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果蝇 N 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果蝇 M 为红眼杂合体雌蝇B果蝇 M 体色表现为黑檀体C果蝇 N 为灰体红眼杂合体D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体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7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8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重水()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8g2D OA10NB的与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O2H OA4NC环状()分子中含有的键数为32g8SSSA1ND的溶液中离子数为1L pH412270.1mol LK Cr O227Cr OA0.1N9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选项气体方法A氨气加热氯化铵固体B二氧化氮将铝片加到冷浓硝酸中C硫化氢向硫化钠固体滴加浓硫酸D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醇既可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B用饱和碳酸氢纳溶液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醇C烷烃的沸点高低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D戊二烯与环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11W、X、Y、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W 和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也是 Y 的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W 和 X 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WBW 与 X 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CY 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不与强碱反应DW、X 和 Z 可形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12已知相同温度下,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sp4sp3KBaSOKBaCO24lg c SO与的关系如图所示23lg c CO2lg c B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代表的沉淀溶解曲线3BaCOB该温度下的值为4BaSOsp4KBaSO101.010C加适量固体可使溶液由 a 点变到 b 点2BaClD时两溶液中25.1c Ba102124yy23c SO10c CO13乙醛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果用如下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合成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解离为和,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问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H OHOH()A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只起电解质的作用KBrB阳极上的反应式为:2|OOOOHOC C OH2H2eHOC C HH O C制得乙醛酸,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电子2mol1molD双极膜中间层中的在外电场作用下向铅电极方向迁移H二、选择题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P处,上部架在横杆上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可变将小物块由平板与竖直杆交点Q处静止释放,物块沿平板从Q点滑至P点所用的时间t与夹角的大小有关若由 30逐渐增大至 60,物块的下滑时间t将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15“旋转纽扣”是一种传统游戏如图,先将纽扣绕几圈,使穿过纽扣的两股细绳拧在一起,然后用力反复拉绳的两端,纽扣正转和反转会交替出现拉动多次后,纽扣绕其中心的转速可达 50 r/s,此时纽扣上距离中心 1 cm 处的点向心加速度大小约为A10 m/s2 B100 m/s2C1 000 m/s2 D10 000 m/s216两足够长直导线均折成直角,按图示方式放置在同一平面内,EO与OQ在一条直线上,PO与OF在一条直线上,两导线相互绝缘,通有相等的电流I,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若一根无限长直导线通过电流I时,所产生的磁场在距离导线d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则图中与导线距离均为d的M、N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AB、0 B0、2BC2B、2B DB、B17如图,一个原子核 X 经图中所示的一系列、衰变后,生成稳定的原子核 Y,在此过程中放射出电子的总个数为A6 B8C10 D14 182021 年 2 月,执行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成功实施三次近火制动后,进入运行周期约为 1.8105 s 的椭圆形停泊轨道,轨道与火星表面的最近距离约为 2.8105 m已知火星半径约为 3.4106 m,火星表面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3.7 m/s2,则“天问一号”的停泊轨道与火星表面的最远距离约为A6105 m B6106 m C6107 m D6108 m19某电场的等势面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电场中的 5 个点,则A一正电荷从b点运动到e点,电场力做正功B一电子从a点运动到d点,电场力做功为 4 eVCb点电场强度垂直于该点所在等势面,方向向右Da、b、c、d四个点中,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最大20一质量为m的物体自倾角为的固定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动。
该物体开始滑动时的动能为Ek,向上滑动一段距离后速度减小为零,此后物体向下滑动,到达斜面底端时动能为Ek/5已知 sin0.6,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则A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为k2EmgB物体向下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g/5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 0.5D物体向上滑动所用的时间比向下滑动的时间长21由相同材料的导线绕成边长相同的甲、乙两个正方形闭合线圈,两线圈的质量相等,但所用导线的横截面积不同,甲线圈的匝数是乙的 2 倍现两线圈在竖直平面内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一段时间后进入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上边界水平,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已知下落过程中线圈始终平行于纸面,上、下边保持水平圈下边进入磁场后且上边进入磁场前,可能出现的是A甲和乙都加速运动B甲和乙都减速运动C甲加速运动,乙减速运动D甲减速运动,乙加速运动三、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共 174 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共 174 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129 分。
一)必考题:共 129 分22(5 分)为测量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同学将贴有标尺的瓷砖的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形成一倾角为的斜面(已知 sin0.34,cos0.94),小铜块可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如图所示该同学用拍摄小铜块的下滑过程,然后解析视频记录的图像,获得 5 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 T0.20 s)内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距离si(i1,2,3,4,5),如下表所示s1s2s3s4s55.87cn7.58cm9.31cm11.02cm12.74cm由表中数据可得,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结果均保留 2 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大小取 9.80 m/s2)23(10 分)某同学用图(a)所示电路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小灯泡(额定电压 2.5 V,额定电流 0.3 A)、电压表(量程 300 mV,内阻 300)、电流表(量程 300 mA,内阻 0.27)定值电阻R0、滑动变阻器R1(阻值 020)、电阻箱R2(最大阻值 9 999.9)、电源E(电动势 6V,内阻不计)、开关 S、导线若干完成下列填空:(1)有 3 个阻值分别为 10、20、30 的定值电阻可供选择,为了描绘小灯泡电流在 0-300 mA 的U-I曲线,R0应选取阻值为_ 的定值电阻;(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变阻器的_(填“a”或“b”)端;图(b)(3)在流过电流表的电流较小时,将电阻箱R2的阻值置零,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I,结果如图(b)所示。
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 10 mA 时,小灯泡的电阻为_(保留 1 位有效数字);(4)为使得电压表满量程时对应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3 V,该同学经计算知,应将R2的阻值调整为_然后调节滑动变阻器R1,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U/mV24.046.076.0110.0128.0152.0184.0216.0250.0I/mA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280.0300.0(5)由图(b)和上表可知,随流过小灯泡电流的增加,其灯丝的电阻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6)该同学观测到小灯泡刚开始发光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 160 mA,可得此时小灯泡电功率P1_W(保留 2 位有效数字);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 300 mA 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P2,则=_(保留至整数)21PP24(12 分)如图,一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有 50 个减速带(图中未完全画出),相邻减速带间的距离均为d,减速带的宽度远小于d;一质量为m的无动力小车(可视为质点)从距第一个减速带L处由静止释放已知小车通过减速带损失的机械能与到达减速带时的速度有关观察发现,小车通过第 30 个减速带后,在相邻减速带间的平均速度均相同。
小车通过第 50 个减速带后立刻进入与斜面光滑连接的水平地面,继续滑行距离s后停下已知小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求小车通过第 30 个减速带后,经过每一个减速带时损失的机械能;(2)求小车通过前 30 个减速带的过程中在每一个减速带上平均损失的机械能;(3)若小车在前 30 个减速带上平均每一个损失的机械能大于之后每一个减速带上损失的机械能,则L应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