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优秀教案1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60126097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82 大小:16.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优秀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初一语文优秀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初一语文优秀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初一语文优秀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初一语文优秀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优秀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优秀教案1(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顾问:徐 妙 忠 郭 冠 东主编:万拥军副主编:张运先编委:编委:苏 国 明 黎 燕 美 蔡 瑞 琴 肖 玉 琴 周玉英 王 劲 强 陈 玉 香 廖文业刘新群 曾惠玲 赖仿东 邓梦冰 陈玉兰 杨顺昌 刘小华、罗秀珍王兴军 唐昌文 钟 晓 云 陈 容 带 黄 博 周燕峰 王丽萍责任编辑:张运先1 在山的那边.32 走一步,再走一步.53、短文两篇(蝉,贝壳).94 紫藤萝瀑布.115 童趣.166 理想.187 短文两篇.208 人生寓言.239我的信念.261 0 论语十则.27II 春.291 2 济南的冬天.3413 夏 感.3814 秋天.411 5 古代诗歌四首.4216 化石吟.45

2、1 7 看云识天气.4718 绿色蛔蛔.491 9 月亮上的足迹.5020 山市.5221 风筝.5422 羚羊木雕.572 3 散步.5924 诗两首.612 5 世说新语两则.642 6 皇帝的新装.672 7 郭沫若诗两首.6928 女婿造人.732 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753 0 寓言四则.791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了解诗歌朗读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2、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了 解“山”与“海”的意象。3、通过解决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揣摩诗歌的语言,提高诗歌欣赏能力。2、

3、明 确“山”和“海”的含义。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为大家讲述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 山的那边: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两对父子去爬山,当他们大汗淋漓的爬上山顶时,一个小男孩问他的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答道:“是海。”孩子又问:“海大吗?”“大,很大很美。”“海上有什么?”“有渔船,还有一艘大轮船,上面还有很多人。”小孩子兴奋极了,眼睛里透出闪亮的光芒。另一个小男孩也问他的父亲:“山那边是什么?”他的父亲说:“山那边还是山,一眼望不到边的山啊 孩子无语。若干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个孩子的父亲相遇了,一个衣衫褴褛、满面憔悴,一个则西装革履、满面红光,在认出彼此之后,开始了他们

4、的谈话。“老哥哥,看来你的日子过得好啊,这是为什么?”“是我的儿子有出息啊,他上学时成绩优异,考上大学,后来又靠自己努力创办了一家公司,我才有了今天啊。”“唉,我的儿子只能在山上放羊,我的命真苦啊。你的儿子咋那么有出息?”“我儿子说,正是因为当年爬山,我告诉他山那边有海,才让他有了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世界的愿望,才使得他发奋读书,创 下 今 天 的 一 番 事 业 老人无语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我想同学们一定知道事业有成的那个男孩为什么能够成功?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怀着梦想走出大山的人,他就是王家新,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 在山的那边,看看他是怎样走出大山的?请同学们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二

5、、出示学习目标:1、划分诗歌朗诵节奏及重读字词,准确把握作者思想感情。2、诗 中 的“山”和“海”各有什么深刻含义?3、为 什 么 说“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4、“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这样想?5、“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节诗的含义?三、自学学生根据设定的学习目标自学。四、互教(-)学生互教1 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将学习目标1的自学结果相互交流,并大声朗读2、将学习目标中未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互教,明确答案3、对学习目标中的疑难问题作记录()师教生1、师配乐配画面进行范读,进行朗读知识讲解并指导,

6、小组间进行朗读比赛。2、对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交给其他小组成员解决,如不能解决则由老师讲解。明确:“山”指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海”是指理想境界。3、提示:体验失败或者挫折的内心感受以后而总结出自己如何去面对现实的过程,则可以解决此问题了;另外,关键是要弄清“枯干”的含义一一形容对理想的渴望。所以,这句话说的是,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勇敢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4、神态描写体现了我对生活充满好奇的心理,对未来世界的向往。5、提示: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路上回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不向困难地头和弯腰,最终就必将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谱写出灿烂的人生来。

7、五、当堂训练(-)通过本课的学习,完成以下练习题以自测和巩固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朦胧 痴想_ _ _ _ _ _ _ _ 一瞬间凝成_ _ _ _ _ _ _ _ 喧 腾 _ _ _ _ _ _ _ _ _诱惑2.阅读全诗,然后按后面的题意答题。(1)”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答:。(“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 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2)“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答:。(“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

8、涧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3)”一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对我来说为什么是一种“诱惑”?答:。(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4)“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 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里的“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见这光辉灿烂的“全新的世界”的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3、仿照示例扩写句子。例:”海在喧腾。海在远方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句子:鸟在歌唱。(-)学生完成练习

9、题之后,师出示答案,学生前后桌交换互改。师对习题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2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由事推理的记叙方法。2、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3、与 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4、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教学重点:1、掌握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的特点及作用。2、了解文章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由事推理的写法。教学难点:多角度阅读,多方面探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和生活哲理。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要点】通过朗读、复述把握课文情节,设疑探讨文章主旨。一、导入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10、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

11、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篇课文 走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 特(板书题目、作者)。刚才这个故事是 走一步,再 走 步 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选入教材时做了删节。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到底作者小时候发生过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长大之后,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二、检查预习1、集体朗读课文,给段落标上记号,并把文章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启示四个部分。2、就故事情节要素组织学生抢答,以巩固识记。(1)故事发生在

12、美国哪个城市?费城。(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匕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5个。(4)有名字的是哪两个?内德、杰利。(5)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约20米:约7米。3、复述:简洁地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也就是作者在童年的这一段经历。4、记叙顺序:顺序、倒叙还是插叙?顺序5、文章结构(提问)。板书: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16段)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715段)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1622段)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23段)6、字词学习。闷热烦闷 弹子游戏动弹 颤抖颤动 晕倒日晕(1)给加点字注音:等 立()头孽目哆()蓬 乱()(2)按拼音填空:xudn yd

13、jie()训()(3)多音字注音:()()()()限/()()纳 竽()垂 直()期然 小()胸 腔()qiao bi guan lin xiin Ifl()()木 瘦 骨()()次)()()()()()()()()折断圻本圻跟头(4)结合语境解释词义:耸立高起,直立。迂回曲折、绕远。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嶙峋形容人瘦削。三、主旨研讨1、从课文内容看,题 目“走一步,再 走 步”是什么意思?联系结尾的议论来理解: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你只要是想着你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14、,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是可以闯过来的。2、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在人生道路匕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第2课时【教学要点】多角度阅读,就文章的人物、情节、写作手法等提出自己的解读角度。四、课文研讨(一)局部品味,问题分析。1、分析心理活动描写。第二部分:当“我”被弃于悬崖,我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找出描写作者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的词句

15、: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心惊肉跳,吓得儿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后悔,以及强烈的恐惧感。第三部分: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要分别读出父亲平静的宽慰、“我”的惊恐和叙述者从容的不同语调来。(学生朗读,教师评点)要求学生概括出爬下悬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最初:毫无信心(我不下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继而:信心萌发(这似乎能办得到。)随后:信心大增(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最后:巨大的成就感(第一次清醒

16、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整个变化过程有层次而令人信服。板书:走一步 再走一步 走下悬崖毫无信心-萌发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2、文中第二、第三部分的两个“啜泣”(1 4 段和2 2 段中)是否一样?不一样。表面都是哭泣,其实截然两样: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种全新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3、“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朗读第四部分找出答案。(1)这部分回答了以上经历中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明确:“经验”有两层意思:一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二是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2)“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屡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义。(-)以小见大、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