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60125348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6.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 远近的奥秘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的: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2、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生:近大远小。2、新授:(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 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

2、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2)什么是透视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5)师示范先找到消失点。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

3、现出来。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作业展示第 2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远近的奥秘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的:1、在校园里,或在小路上,注意观察物体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2、进一步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教学重难点:1、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2、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引导阶段分组欣赏、讨论收集来的图片,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对透视的看法和理解。2、发展阶段(1)以小组为单位,对所搜集的图片进行分析、讨论,并寻找图片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线”。(2

4、)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3)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完成;3、课后拓展(1)采用线描方法表现景物的透视变化。(2)以小组为单位,欣赏一幅名家作品中的透视效果,并采用研究报告的形式进行记录分析,然后再进行展示。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作业展示五、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教学随笔: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第3课时教学内容:第二课风景写生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2、

5、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难点:1、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2、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引导阶段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

6、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部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步 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二)发展阶段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 变 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四、作业点评。第4课时教学内容:

7、第二课风景写生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难点:1、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2、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引导阶段引导学生复习前一课所学的透视知识,通过图列讲解有关风景构图知识以及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制作一个取景框。(二)发展阶段1、选择景物进行写生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2、如安排在校外写生要提醒学生注意安

8、全,要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要集体行动。3、学生在进行写生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画面上的透视变化,以及线条的疏密变化等。(三)课后拓展以小组合作形式,设计一幅长卷。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四、作业点评。第 5 课时课题:第三课心中的风景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风景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画法,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2、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1、色彩画风景的作画要求和一般方法。2、色彩的调配和着色运笔。教具学具:风景挂图、水彩画工具材料、作业纸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观赏导入,板书课题。1、出示观赏风景画作品。2、简析画面

9、色彩与构图特点。3、提出并板书课题:用色彩画风景。(二)新授1、选景构图告诉学生选景不可贪多,应简单、有重点,主次得当,切不可将所见之景都画上去。当选择好景物之后开始勾画草图。可用铅笔轻轻画出,不要太详细,应大方饱满,注意取舍,可以挪动搬迁有些景物,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主要的景物应安排在画面视觉中心,占据较大空间。2、从远到近或从近至远铺画景物色彩。(1)用蓝色加少许紫色大笔触画天空大体色彩;黄色画地面,接画少许蓝色,使地面有草地之感,也宜用大笔触概括。(见步骤图)(2)用橘黄色画秋树,随意点画,与未干之天空蓝色相交处变黄绿,自然呈现树叶之色(见步骤图)。(3)用赭褐色加少许蓝色画树干、树枝和

10、房子,房子阴暗处用浅蓝色稍画,整个画面既有冷暖色对比,又是统一协调的,非常好有O(4)可点画出人物、门窗等细节,直至完成。教师小结:刚才老师所画的景物步骤是由远至近画出的,实际上是先画远景再画中景后画近景,同学们画时也可由近到远去画。即近景中景远景(天空、远山等物)。(三)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1、或参照挂历照片(若干幅任选其一),或参照书上临画,或自行想象设计。2、画时应考虑画面总的色彩倾向和冷暖对比,使之既生动又和谐。3、由近至远或由远到近灵活进行。4、构图饱满单纯、主次有别,不要贪多。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作业展评五、课后拓展:1、可以利用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作风

11、景画。2、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风景长卷的绘画。第6课时课题:第 三 课 心中的风景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 学 目 标:1、根据记忆或想象,表现心中的风景。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学重难点:1、色彩画风景的作画要求和一般方法。2、色彩的调配和着色运笔。教具学具:风景挂图、水彩画工具材料、作业纸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引导阶段由于本课主要是通过记忆或想象画出心中的风景,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利用有关描写风景的课文、创作风景画。也可以根据音乐产生联想,创作风景画,也可以通过感受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创作心中的家乡美景。(二)发展阶段学生可以利用中国画、水

12、彩画或是水粉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三)课后拓展:1、可以利用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作风景画。2、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风景长卷的绘画。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作业展评第 7 课时课题:第四课会动的剪影课堂类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具、学具准备: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3、选择儿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13、。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引导阶段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二)发展阶段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三)课后拓展用透明或半透明材

14、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作业展评第 8 课时课题:第四课会动的剪影课堂类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具、学具准备: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3、选择儿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引导阶段观看有关皮影的录象片段。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二)发展阶段布置一个环境,集体进行表演、展 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三、剪

15、影表演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四、拓 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 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教学随笔:通过对本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皮影进行了解,热爱家乡的民族工艺,通过亲手制作,感受民间艺人的精湛手艺。学生学习热情 高,制作精 美,有创意。皮影戏的历史: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

16、“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 演 唱,并配以音乐。“皮影”是 对 皮 影 戏 和 皮 影 戏 人 物(包括场面 道 具 景 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皮影戏流传的地域极为广阔,最北到黑龙江省,最南到广东省,西部到青海省都有皮影戏,中原地区陕西有牛皮娃娃影,江浙有羊皮影和山西有纸窗影。有的省区还有不同流派,如河北省就有西派和东派之分,西派为北京影,又称蒲团影,东派为滦州影,也叫乐亭影或唐山影。有的省区,在皮影造型上有共同特点外因唱腔和音乐,表演方法的不同又分别有不同的流派和流行地区,如陕西的皮影,按声腔和流行的地区的不同就有“阿宫腔”、“八步景”、“碗碗腔”、“弦板腔”、“拍板皮影”、“商洛道情”、“关中道情”、“安康道情”、“陕北碗碗腔”、“安康越调”等的区别。皮影戏在陕西一省内就有多种唱腔,多种流派的表演艺术,它的音乐吸收曲艺、戏 曲,又滋补了戏曲与音乐的不足,流传地域极为广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