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提升专练】专练13: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指津-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上传人:smil****by88 文档编号:360065170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本阅读提升专练】专练13: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指津-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本阅读提升专练】专练13: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指津-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本阅读提升专练】专练13: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指津-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本阅读提升专练】专练13: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指津-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本阅读提升专练】专练13: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指津-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本阅读提升专练】专练13: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指津-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本阅读提升专练】专练13: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指津-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练13: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指津 解题指津1.通大意,先断易文言文断句的根本,在于对语段意义的准确理解。首先默读一至两遍(默读时,可把文本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当作主观断句题对待),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后,凭借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把握不准的部分,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重点斟酌。尤其是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断句材料都是从整篇文章中抽取出来的语句,断句时我们不宜仓促答题或草率选择,而应该联系与之相关的上下文,先准确理解语段的整体意思,特别是要厘清与断句材料相关的人物关系、事件背景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

2、、器物名、动物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等。如: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世说新语方正)句中共有四个人物“诸葛亮”“魏明帝”“晋宣王”“辛毗”;两个地名“渭滨”“关中”;一个官名“军司马”;句中动词有“次、震动、惧、战、遣、为”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这样才能准确断句。2.热点的断句五标志(1)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3、,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这些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要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要断开。如: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2)察“对话”,明句读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道、白、对、谓”等字眼,这

4、些对话标志,也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此类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内容的起止。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理解了这一点,在关键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对话词“曰”在文中反复出现,并且“曰”前均有说话者,利用“曰”字可以断开三处,再结合前面所讲的依据名词和代词断句,其他也可断开。(3)抓虚词,知停顿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开

5、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景去推断,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运用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根据文言文用词习惯和规律,有人总结出了文言断句的速记口诀,如:“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形,各自位置要牢记。文言文中许多虚词也能为断句提供方便。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经常出现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惟、盖、故、凡、且、且夫、唯、盍、若夫、得无、何其”等词,可在其前面断开;常用于

6、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有“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开。经常出现在句首的谦敬词、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有“窃、请、敬、吾、余、予、尔、汝(女)、彼、此”等,在其前面大多可以断开。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纵使、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若、至若、是以、继而、然则、虽、虽然、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故、是故”等,在其前面大多可以断开。常用在句首的时间副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是时、昔者、乃今、有顷”等,可以在其前面断开。常用在句首的疑问词有“何、谁、孰、安、胡、焉、奚”等,可以在其前面断开。经常出现在句末的虚词有“乎、哉、矣、也、者、耶(邪)、

7、焉、欤、兮、耳、而已”等,可以在其后面断开。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本语段有句末语气词“焉”“也”各两个,一个句首语气词“夫”,五个句首关联词“于是”“以”“则”“而”“故”。本语段可根据虚词来完成断句。(4)看修辞,助断句古人写文章是非常讲究辞采的,经常使用顶真、对比、对称、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讲求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可以把这些特点作为我们断句的依据。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按顶真句

8、式来考虑句读,可为我们断句提供方便。如果语段中有很多紧密相连的相同的字眼,我们就可以尝试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手法来考虑句读。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句中多次出现两字重复,使用了顶真手法。此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对称。古人写文章喜用整句,讲究整齐对称。如: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晏子春秋)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标志词或句式等进行断句。“冠足以修敬”与“衣足以掩形御寒”结构相似,“不务其饰”与“不务其美”结构相同,“身服不杂彩”与“首服不镂刻

9、”结构相同。这段话就是由三组结构形式对称、内容构成对比的语句组成的,如果掌握这一特点,断句就变得很容易。(5)辨句式,定句读根据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等可进行断句。“者也”句式及含有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的句式,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根据固定结构,如“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等也可进行断句。千万不要把固定结构拆分开。但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阻碍考生正确断句,因此考生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

10、容,才能作出正确判断。如: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史记管晏列传)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以“于”为标志的被动句。又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本文段中“庸乎”“是故”均是固定句式,“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再结合其他标志可完全断开。3.两步骤精准定答案客观型断句题是全国新课标卷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该类试题一般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标点,设置6至8处停顿,但难度不大。试题中的四个选项,通常断句位置两

11、两相似,只有一两处不同。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四个选项分两组指出选项中断句停顿点的不同之处,对四个选项进行分组。第二步两级排除定答案先排除一组:根据第一步的分组,将两组进行比对分析,排除有明显错误的一组。再排除一项:在剩余的两个选项中,依据所掌握的知识,排除错误选项,确定正确选项。跟踪练习(一)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袁淑)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

12、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还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节选自宋书袁淑传)A.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B.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C.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D.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13、【答案】【解析】“曰”是对话标志,后面应断开,排除、两项参考译文)“大祸”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项,排除A项,故选。【参考译文】(袁淑)调任太子左卫率。太子刘劭将要杀君叛逆时,那日晚上袁淑值班,二更左右,刘劭召集袁淑和萧斌等人,希望他们鼎力相助。袁淑、旖斌二人说:“从古到今没有这样做的道理,希望你三思。”刘劭发怒变了脸色,手下都要动手。萧斌害怕了,就说:“我过去在你手下供职,常想为你效力,何况现在情况如此紧迫,就应竭力听从你的号令。”袁淑斥责渊斌说:“你就觉得殿下真会这样做吗?殿下小时续曾中风,可能这是他的病又发作了。”刘劲更加愤怒,于是问衰叔:“这事能不能成功?”袁淑说:“你处在不被

14、不疑的位置上,还担心不能成功吗?但是成功之后会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也就临头了。非望你迅迷打消这个念头。”刘助手下的人抓住袁能说停止!”袁淑出来回到省台,绕着床转,到了四更才睡下。(二)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

15、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答案】B【解析】A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中的镌是动词,裁减,削职的意思,必须与名词官搭配,此处断句错。C项,俄以实录成进/左干允再迁翰林学士中的进是动词,晋升的意思,左中允为名词,是其宾语,两者不能断开,此项错。D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根据对A项与C项的分析,可知此项有两处错误。故选B。【参考译文】傅珪,字邦瑞,是清苑人。明朝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间,被任命为编修,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修纂大明会典,完成后,晋升为左中允。明武宗继位,凭借东宫的恩德,晋升为左谕德,充任讲官,编辑修撰孝宗实录。当时的文学大臣不附会刘瑾,刘瑾嫉恨他们。说会典由刘健等人完成,浪费很多,参与编修的官员被降职,傅珪被降为修撰。不久因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