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60057224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学内 容1.蜡烛的变化教 学课 时1执 教日 期教 学目 标1.能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两类变化的不同。2.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3.能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教 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预习作业设计(自学)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蜡块、硬纸板、小刀、酒精灯、三脚架、蒸发皿(或铁盒、易拉罐)、试管夹、模子、棉芯、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白瓷碗。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 注【板块一】自学内容反馈出示课本第1页的一首小诗:树叶慢慢变色,烛火轻轻摇曳,老屋门上的锁,长

2、满锈斑,诉说着时光一切变化,就在我们的身旁,悄然呈现。这首小诗写了树叶、烛火、老门上的锁三种物体。树叶慢慢的变了颜色,烛火慢慢地燃烧,老门上的锁长满了锈斑。学生认真朗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写了哪些物体?这些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板块二】互学活动一:做一支蜡烛1.教师引导:你们会做蜡烛吗?下面我们动手来做一支蜡烛。2.出示课本第2页的4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初步了解做一支蜡烛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4.制作方法:将蜡块切成碎屑。加热蜡屑成蜡油。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将蜡油倒入模子里。等蜡油凝固,蜡烛就制成了。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发生了哪些变化?蜡烛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在

3、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经历了由固体到液体再到固体的形态变化。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是什么?蜡烛这种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蜡烛。全班交流所需材料:蜡块、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皿、试管夹、蜡烛模子、棉芯等。教师强调:在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在制作蜡烛过程中,不要用手去触摸烧热的东西,以防止烫伤。展示同学们制作好的蜡烛。【板块三】导学做实验,观察蜡烛和纸点燃后发生的变化实验一: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1.教师引导:我们刚刚制作了一支蜡烛,虽然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蜡烛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下面我们来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后的现象。2.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三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这

4、三幅插图,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全班交流【板块四】用学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变化有的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有的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课后,请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质变化,看看他们究竟属于哪一类物质变化板 书设 计教 学反 思教 学内 容2.铁钉生锈教 学课 时执 教日 期教 学目 标1.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铁和铁锈的不同,知道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理解铁制品生锈的原因。3.能够理解生产生活中各种防锈方法及其原理,愿意将

5、防锈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教 学重难点重点:探究铁生锈的原因。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坚持长时间观察实验现象。预习作业设计(自学)教师材料:教学课件、量筒、大烧杯、试管夹、细铁丝。学生分组材料:铁钉、生锈铁钉、锤子、砂纸、试管、蒸馏水、食用油、干燥剂。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 注【板块一】自学内容反馈观察并描述铁钉上的锈1. 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铁钉是我们常见的一样东西。2.学生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等工具仔细观察铁钉上的锈,看一看铁钉上的绣是什么样子的。铁钉很容易生锈。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铁钉上的锈是什么样子的?【板块二】互学研究铁锈与铁的不同1.教师引导:铁生锈了,铁锈和铁一样吗?是

6、同一种物质吗?如果不是同一种物质,那么铁和铁锈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铁锈和铁的不同。2.出示课本第6页上面的两幅插图,学生观察这两幅插图,初步了解比较铁锈与铁不同之处的方法。方法1:分别敲击锈铁块和铁钉,听一听铁和铁锈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之处。方法2:用砂纸摩擦铁锈块和铁钉。3.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使用不同的方法区别铁锈和铁的不同之处。讨论经过刚才的比较,你认为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首先他们的成分不同,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铁的成分就是铁【板块三】导学活动四:做铁锈生成实验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把铁钉放在有水、有空气的环境里,铁钉容易生锈。

7、那么铁锈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究。2.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及方法。3.教师引导:既然铁在有空气和水分的环境中容易生锈,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铁生锈的这一原理来预防铁生锈。4.出示课本第7页下面的5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5幅图片,想一想在这5幅图片中,人们使用什么方法防止铁生锈?你知道这些方法有什么科学原理吗?图片5是改变钢铁内部结构,制成不锈钢,增强抗腐蚀能力。5.除了我们书上列举的这5种方法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铁制品防锈的方法?铁丝慢慢生锈,量筒内水面略有上升。因为铁丝在潮湿环境中消耗了

8、量筒内的空气,省出的空间被烧杯里的水补充。活动五:生活中的防锈办法流【板块四】用学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铁锈和铁的不同之处,知道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通过实验探究了铁钉生锈的条件,知道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容易生锈。知道人们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想出了很多防锈的办法,运用在生产生活中。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铁制品,了解这些铁制品的防锈办法。板 书设 计教 学反 思教 学内 容3.制作汽水教 学课 时执 教日 期教 学目 标1.能用实验证明汽水中的气泡是二氧化碳,知道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二氧化碳。2.知道制作汽水的原料和方法,学会自制汽水,感受制作的快乐。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工厂制造

9、汽水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教 学重难点重点:制作汽水的原料和方法。难点:制作汽水的原理。预习作业设计(自学)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纸杯、吸管、白醋、小苏打、锥形瓶、带胶塞的导气管、烧杯、澄清石灰水、干净的饮料瓶、冷开水、柠檬片、白糖、食用色素、汽水配料表(从饮料瓶外包装撕下)。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 注【板块一】自学内容反馈1.出示各种汽水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各种各样的汽水。2.教师引导:在炎热的夏季喝上一瓶汽水,会使人感觉非常舒服,非常清凉,这是为什么呢?3.汽水中的气体究竟是什么呢?他们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这一课,我们就来探索这个

10、问题。预设:那是因为气体从口中和鼻子中排出来的时候,会带走身体里的一部分热量。PPT展示【板块二】互学活动一:判断气泡里是什么气体1.教师引导: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能够产生气泡,那么气泡里的气体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继续探究。2.出示课本第8页下面的两幅插图,学生观察这两幅插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探究活动的材料及方法。3.活动方法:将白醋与小苏打混合。把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4.活动要求: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看看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5.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全班交流所需材料:烧瓶、软木塞、导管、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白醋、小苏打等等。教师强调:教师巡视

11、,了解学生活动情况,不要靠得太近,注意安全。【板块三】导学1.指生说一说,将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什么现象?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之后有气泡产生。2.用导管把产生的气体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有什么变化?3.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会变得浑浊呢?因为导入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了气泡,气泡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全班交流【板块四】用学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又是如何产生的,并且我们还动手制作了柠檬汽水。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汽水的知识。板 书设 计教 学反

12、 思教 学内 容4.化学家的研究教 学课 时执 教日 期教 学目 标1.知道化学家研究物质的成分、性质、用途并制造新物质。2.能够用验证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3.能够用探索性实验的方法,分析某种混合物质(黑色圆点)的成分。了解化学家的某些发现和发明,体会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的价值。教 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化学家研究物质变化的学问。难点:把我们做的实验同化学家的实验建立联系。预习作业设计(自学)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白醋、小苏打、锥形瓶、带胶塞的导气管、烧杯、澄清石灰水、蜡烛、吸水纸、黑色水笔。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 注【板块一】自学内容反馈1.在众多的

13、科学家当中有一类是化学家,大家了解化学家吗?知道化学家所从事的工作吗?2.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化学家及其工作的了解。3.教师小结:化学家们常常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并制造新的物质。4.出示课本第10页上面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化学家经常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预设:这是什么东西?他有什么性质?与另一种物质混合起来会怎么样呢?它可以变成另外一种物质吗?5.教师小结:这些都是化学家所要研究的问题。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这些问题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化学家的研究。【板块二】互学活动一:做分析物质组成成分的模拟实验1.教师引导:作为一名化学家,他们在

14、实验室里会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下面我们也学着化学家那样分析物质组成的成分。2.出示课本11页分析物质组成成分的模拟实验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及方法。3.实验方法:用黑色水笔在吸水纸一端画一个圆点。固定纸条,使画有圆点的一端能浸到水里,且保持圆点在水面之上。观察当纸条吸水后,黑点出现了什么变化?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且分析黑色水笔笔芯中物质的组成成分。全班交流所需材料:黑色水笔、吸水纸、铁架台、水槽、自来水。教师强调: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板块三】导学1.指生说一说,当纸条吸水后,黑点出现了什么变化?预设:当纸条吸水后,黑点慢慢变大,并且颜色变淡。2.黑点分离成藏蓝色、黄色等不同成分,不同成分的物质向上爬的速度有快有慢,最后停在纸条的不同部位。3.黑色水笔笔芯中的物质的组成成分是什么?预设:黑色水笔笔芯中的物质由藏蓝色、黄色等不同成分的物质组成。全班交流【板块四】用学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化学家的研究,知道了化学家常常在实验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