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藏技术管理全套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360057160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储藏技术管理全套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粮食储藏技术管理全套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粮食储藏技术管理全套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粮食储藏技术管理全套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粮食储藏技术管理全套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食储藏技术管理全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储藏技术管理全套(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粮食储藏技术管理一、储粮概念1. 什么叫粮油储藏?粮油储藏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它是粮食流通中间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2. 什么是粮油储藏工作?无论何种粮油都要有日常的管理,这种管理工作就是粮油储藏工作。粮食储备是国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保障市场正常流通的重要保证。因此,国家储备粮油是储藏工作中所要研究的中心课题。3. 粮油储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粮油储藏的主要任务是:尽量保持粮食的原有品质,采取一定措施减少不应有的储藏损耗,节约保管费用,为企业建设积累资金。粮油安全储藏的基本条件是干燥、低温、密闭。4. 为什么要进行粮油储藏?粮食

2、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必需品,国家建设、人民生活都离不开粮食。粮食储藏对粮食的及时收购、按时调运、准备加工、保证供应,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粮食储藏是保证流通顺利进行的手段。粮食形势和粮食价格对市场、社会的稳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粮食储藏好像水库,如果没有一定的储藏量,粮食流通市场就像流水一样会被中断。因此,搞好粮食储藏,管好“蓄水库”,才能保证市场供应和粮食流通顺利进行。第二,粮食是生活的必需品、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俗话说“肉禽蛋鱼”是用粮食换来的,说明粮食与人民生活的密切程度,同时粮食也是食品、医药、化工、酿造等很多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原料。人民日常生活、

3、工农业扩大再生产都是以粮油作为生活、生产的基础,如果没有粮食储藏,日常生活与扩大再生产就无法保证。第三,粮食是备战备荒的重要战略物质。中国有句古训,叫做“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粮食是中国农业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就有“粮食紧,天下紧”、“粮食定,天下定”,“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的说法,粮食是国家发挥宏观调控、维持市场与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支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备战备荒”的战略物质,有粮食储藏,不管遇到何种灾荒、战事,国家都可应付自如。如果没有粮食储备作为物质基础,备战备荒就成了一句空话。5. 在现代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

4、?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

5、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的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6. 为什么说国民经济发展离不开粮油储藏?从时间上看:粮食生产是季节性的,而消费是常年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时间差;不管南方北方,不论生产一季或三季,粮食生产都是在一定的季节里,而生产、生活对粮食的消费则是经常、均衡的,没有季节性,这就构成了储藏的需要;尤其对我国有13亿的人口大国来讲,必须有大批粮食储藏,以维持常年需求,以备急用。从空间上看:农村种植粮食,城镇居民口粮及各种消费粮食的行业,粮食生产与消费往

6、往不在同一地点,势必会造成部分粮食停留在运输途中,形成在途粮食商品的储存。从加工角度看:收购的一般是原粮,消费的是成品粮,对这些原粮有一个清理、再加工,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在粮食销售之前,需有部分粮食储藏。从防灾备荒看:全国每年不同地区总会有一定范围的自然灾害,为应付急需,也要求常年储藏一定数量的粮食。7. 什么是科学保粮?科学保粮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保管好粮食,按照粮食的变化规律,做到安全储藏,避免或减轻虫、霉、鼠、雀危害造成的损失,抑制或减缓粮油陈化速度,减少粮油的损失损耗,降低保粮费用,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等所采取的一些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保粮方法和措施。同时还要认真贯

7、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分别采取清洁卫生、物理机械、化学药剂、温控储藏等措施,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综合防治,确保储粮安全。二、入仓粮质要求及准备工作8. 收购入仓的中央储备粮油必须符合什么质量标准?收购入仓的中央储备粮油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粮食必须是国家标准中等以上的新粮,油脂必须是二级以上的新油,并符合粮油卫生标准(详见GB13501354-1999、GB2715-1981、GB2716-1985以及GB15341537-1986和GB10464-1989)。9. 对入仓的粮质有何要求?为了确保新建平房仓和浅圆仓的储粮安全,其入仓粮质除满足“干、饱、净、无虫”的要求外,入仓的粮

8、食水分必须符合当地粮食安全水分标准,在高大平房仓储粮技术规范和浅圆仓储粮技术规范中专门强调了平房仓的入粮杂质含量不得超过1%,浅圆仓的入粮杂质含量不得超过0.5%,长期储藏的粮食,入仓的储备粮品质必须符合粮油储存判定规则中“宜存”指标的规定,发热、霉变、有虫的粮食或已陈化、品质劣变的粮食、不符合有关卫生指标的粮食不得入仓。浅圆仓、筒仓储粮数量多,进粮落差大,自动分级更加明显,湿热极易积聚,会促使粮食生虫、发热、霉变,所以入仓的粮食要全部清理,水分、温度要均衡,不能将发热粮、高水分粮混入其中,对不安全粮要及时干燥,粮食水分必须在安全水分范围以内,玉米、小麦、大豆水分都要在12以下,籼稻在13以下

9、,粳稻在14.0以下。短期储存超过安全水分的粮食,要按照粮温、水分的安全临界期限掌握出仓时间。10. 为何要强调入仓的粮食质量?众所周知,良好的粮质是安全储粮的基础,这对新建的高大仓房的储粮来讲尤为重要,但在生产中许多粮库并没做到这一点。由于新建仓储粮多、粮层厚,加之机械进粮,自动分级现象会更加明显,如果不控制入粮质量,就会给储粮带来无穷的隐患,正如在日常储粮过程中所遇到的粮情不稳,粮食发热、生虫,局部通风不透、杀虫不彻底、发热霉变等现象都与粮质差有关,都是粮食的水分高或杂质多、分级严重引起的。因此,在尚无取得大粮堆储粮经验的现在,更要强调入仓的粮食质量。11. 如何控制入仓粮食的轻型杂质含量

10、?针对在储粮过程中大都是由轻杂、大杂的分级引起粮食发热霉变的特点,眉山库狠抓入仓粮食质量,自制专利产品风筛机,在入仓过程中利用溜筛轴流风机的工序,清除粮食中的大杂与轻杂,使得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稳定性提高,保管人员劳动强度低,并通过粮质好、等级提高、售价高来弥补粮食重量的损失。12. 为何要做好新仓入粮的准备工作?大跨度的新仓储粮多,不易翻倒,它的隔热防潮、气密性能和仓内设施质量好坏与粮食安全储藏关系密切,在入粮之前要做好仓房与配套设施的检查,注意改善仓房各孔洞的隔热性能,检测电缆性能,还要做好仓房与设备的清理、消杀工作,以确保入粮后的储藏安全。13. 为何要严格新仓厚粮层的查仓制度?大粮堆、厚粮

11、层的新仓要比原有的旧仓管理难度大,所以在日常管理中,要认真检查粮食自动分级的分布状况,加强查仓制度和对粮情的分析,要比以往更加注重粮温的检测与分析,及早发现问题,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14. 入粮时,为何要做到“五分开”?进粮时,要按入仓粮食的品种、水分、杂质、新陈的不同,以及有虫与无虫,分开存储。这是因为粮食品种、品质、等级的不同,水分与杂质的含量不同,其结构、形态、内部生理生化反应都不相同。若将其混装,会造成粮堆内的品质不均匀,引起不良情况发生,危及到储粮安全。因此在入粮时要做到“五分开”。15. 为什么新仓不能进新粮?因为新收获的粮食未完成后熟,在储藏初期极不稳定,加上对刚建成的新仓性

12、能不甚了解,储粮危险性较大。因此,新仓建成后,应首选一些已完成后熟期的耐储品种进行保管,等到对仓房性能有所了解后再改储其它品种。小麦的耐储性最好,建议小麦作为北方库点的首储品种,早籼稻的水分低、好保管,建议作为南方地区的首储品种。平时所讲的“新仓进新粮”应当是指度过夏或储存半年、稳定性较高的粮食,并非是指新收获的粮食。16. 储备粮为何要贯彻推陈储新的原则?为了确保粮食的使用价值,应该贯彻“推陈储新”的原则。粮食是有生命的,陈化是自然发展规律。陈化会影响到粮食的食用品质,以致降低或丧失使用价值。因此,确保粮食的使用价值是粮食储藏的首要任务。推陈储新是保证储粮品质常新、维持储粮使用价值长期不变的

13、根本措施。所以对储备粮除加强科学保管外,还必须贯彻“推陈储新”的原则。17. 为何要强调保管员经常入仓检查粮情?近年来在新建的粮仓中,尽管都配备了先进的粮情检测系统,但先进的仪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保管员的部分工作,还不能完全替代人体的感官功能。保管员进仓可以通过人体的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去感受仓内气味、粮食的散落性、粮温等变化,再结合仪器的检测结果,对粮情变化趋势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储粮安全。18. 新仓房为何要扒平粮面进行储粮保管?目前,我国所有仓房的粮堆通风系统的设计,以及入粮结束后包括平衡通风、降温散湿、熏蒸杀虫等储粮管理都是以平粮面为依据的,因此在入粮结束后,要及时

14、平整粮面。堆粮高度一致,可使通风降温或环流熏蒸时的各处粮层阻力一致,气体分布均匀,提高通风与熏蒸的效果,也有利于薄膜覆盖。尽管平整粮面的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较差,但它对尚无大粮堆储粮经验的保管人员来讲是重要的,至少目前这样做是必要的。待以后掌握锥顶粮堆储粮性能并按之布置风道后,就可以不平整粮面了。19. 如何解决浅圆仓中心落粮点处杂质积聚严重的问题?250亿新仓建设中,浅圆仓入粮落粮点有20多米高,若仓内装有布料器,由于在入粮过程中落料点分散,仓中心部位不会形成严重的自动分级现象。然而对未装布料器的浅圆仓,入粮过程中在浅圆仓中心形成严重的杂质积聚点的可能性较大,此时可采取:在入粮过程中,不断

15、用吸粮机或人工方式把中心部位含杂量大的粮食取出进行清理;抽芯除杂法:待全仓粮食入满后,打开浅圆仓中心卸粮口的闸板,放出仓中心含杂量大的粮食,进行清理后再重新入仓。此法在采用中心管入粮的筒仓储粮管理中,已取得良好效果。20. 如何判断粮食入仓的杂质区?不同的入粮方式,杂质聚集的规律是不同的,因此可根据入粮方式来判断杂质的分级区;另外,可根据测温系统反映出的高温点、通风过程中不降温的部位、熏蒸杀虫不彻底的部位或米温计较难插入的部位,都有可能是杂质分级区,再结合扦样检验,就可确定杂质的分级区。21. 高大平房仓在入粮前应做哪些检查?高大平房仓是一种新仓型,为做到对仓体结构和配置设备性能的质量心中有数

16、,应在入粮前对仓房施工质量和配置设备进行检查。检查仓房的施工质量:仓顶不漏,仓壁无裂缝,地坪不返潮,仓房隔热符合安全储粮的要求。检查通风系统:按所配置的通风系统,安装好通风设备。在通风道的各接口部位必须有防止粮食漏入通风道的措施。机械通风系统安装后,应进行通风道的风量测试及风量分配等调试工作,并写出测试报告。地槽通风系统调试后,不得随意移动调后的阀门位置。与进风口连接的风机应与测控系统的通风控制接口联接,在通风时达到对风机的自动控制。检查气密性:对仓房的门、窗及进风口密封后进行气密性检查,达到在500Pa下的压力半衰期不小于40s的起码要求。检查粮情测控系统:粮情测控系统安装应符合中央直属储备库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质量要求,在正式装粮之前要进行空仓检测调试。布置测温电缆的间距不大于5m,垂直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