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59980521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列举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特点,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B.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C.贾谊论积贮疏 D.吴均与朱元思书2.学习阿房宫赋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梳理形容建筑的成语,下列不正确的是( )。A.勾心斗角 B.飞鸾走风C.美轮美奂 D.筑室道谋3.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

2、出,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细化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不同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B.结合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教师需要重组或创造新的学习任务群C.注重学习任务群的渗透融合,衔接延伸的特点,避免内容发热遗漏和缺失D.关注共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的差异4.在学习老舍茶馆时教师向学生推荐同样具有“京味”语言特色的剧本,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A.王朔动物凶猛 B.萧红呼兰河传C.刘恒窝头会馆 D.曹禺日出5.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步行街学习文化建设,为商店撰写对联,下列对联不合适的是( )。A.素以为绚花

3、逊色,馨而且暖长生香(水果店)B.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茶叶店)C.奇花异草增春色,雅竹幽兰缀而容(花店)D.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书店)6.学习古代诗词表现艺术选题,教师组织学生梳理诗句,探究诗歌化静为动的景物描写手法,下列适合的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伟山居秋暝)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D.道狭草木生,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田园居)7.为了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教师安排学生阅读作品,探究小说的抒情特征,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A.汪曾祺葡萄月令 B.孙犁荷花淀C.张天翼华威先

4、生 D.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8.在名著名著阅读活动中,学生分组整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语段,下列语段与节日无关的是( )。A.微风早已经停息了;枯草立在坟间(鲁迅药)B.当地妇女小孩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酒洒全家出动到河边看划船(沈从文边城)C.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一个黑的长胡子的翻了一阵都进不去了(鲁迅社戏)D.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曹雪芹红楼梦)9.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安拌学生查阅资料,梳理“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下列语句中的“其”,用作连词的是( )。A.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

5、说C.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10.教学“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究”专题,教师带领学生研读红岩,开展人物形象鉴赏活动,下列适合的是( )。A.通读红岩,举办“英雄在我们心中”的主题故事会B.阅读研究红岩主题的评论文章,撰写一份文献综述C.参与跨学科的学习活动,研讨有关红岩的历史问题D.参观渣滓洞,获取作品背景资料,撰写学习体会和感想11.阅读某学校有关“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调查结果,按照要求答题。对上述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査结果丰富,深入揭示了课堂教学现状和成因B.多数教师认为课堂提问非常重要

6、,重视教学问题设计C.少数教师没有仔细推敲提问的语言,是因为备课时间太少D.少数教师用于设计问题的时间较少,是因为对教材不熟悉12.阅读某教师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写作陈述性知识旨在探寻写作的特点、规律、知识、原理等,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为目的。写作策略性知识侧重写作的具体办法、方略、步骤、措施等,以培养基木的操作能力为目的。写作陈述性知识着眼于认知,是对“求真”的追求;写作策性知识着眼于实践,是对“实用”的追求。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绗行的地步”。因此,写作教学

7、应该从侧重“写作知识”的讲解,转向侧重“写作策略”的指导。对上述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写作陈述性知识包含如何运用方法修改文稿的知识B.写作策略性知识包含写作本体功能和现实价值的知iC.写作教学终点在“行”,应该侧重提升语言运用能力D.写作教学重在实用,应该避免讲解写作陈述性知识13.阅读某高中语文考试题,按照要求答题。鲁迅曾在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中说:“我的意见,以为阿Q该是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以下是几位画家创作的阿Q画像,请结合阿Q正传和鲁迅对阿Q形象的意见,说说你认为哪幅画与你心中的阿Q更为接近。对上述试题测试目标的

8、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B.以美术图片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艺术素养C.以多种材料考查学生对典型人物的理解能力D.以特定学习任务考查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14.阅读有关语感的硏究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语感是对言语的直感,要想提升语感的品质,必须有一定的语理来调整。语理是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把语言现象提升到规律,就产生语理。例如,凭借语感,有些词句在口语的环境里、说起来觉得别扭;有些词句,在严肃的书面语里读起来也很别扭,这说明,口语和书面语语体差异的语感已经形成。但是,只有知道汉语普通话词汇来源于文言和方言俗语,才会明白这种语体差异的原因理性的概括对语感有解释

9、作用,也形成了语言运用的自觉性,要想引导学生理解语理,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自己概括,而不是教师硬性灌输。从语言现象中概括语言规律,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有了语理,语感的形成便更加自觉。对上述研究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语感的形成需要系统的语理来支撑B.语感的语体差异主要受方言的影响C.提炼语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D.理解语理需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学习15.阅读咬文嚼字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课堂教学导入后,我带着学生理解咬文嚼字,阐释“咬文嚼字”的精神。然后,顺势分析哪些例子阐明了这一精神。学生列举了文中的四个例子,我带着学生赏析这些例子的精妙.随后我抛出问题:“我们一共找了四个

10、典型的例子,朱光潜在文章最后说“随便举几个实例,这是随便举例的吗?”学生齐答:“不是。”但是,我当时没有追问,而是转向拓展示学习,让学生谈课内外曾经遇到的咬文嚼字的例子。学生谈得很好,但我觉得当时没有追问是一种遗憾。对上述教学反思的相关分析,不恰当的是( )。A.课堂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结构清晰,层层推进B.课堂教学生成问题后,应该给学生思考阐释的空间C.学生结合个人经验拓展阅读,利于深入理解文意D.教师没有追问,并不影响学生理解文章的论证逻辑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案例:阅读边界望乡教学后的说课片段和课文原文,完成第16题。高二选

11、修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欣赏台湾诗人洛夫的现代怀乡诗边界望乡。基于本诗大量化用古典意象和诗勺的艺术特点,我首先向学生解释“化用”的概念;然后,以诗中“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为例,示范讲解化用之妙;之后,我要求学生采用小组採究、集体研讨的方法,按照“借用变形效果”的步骤提示品味末诗句,体会“代用”带来的既熟悉又新鲜的阅读感受,深入理解诗人复杂的乡愁滋味。学生有一定的古代诗歌阅读基础,经过我的示范分析和学生的探究研讨,他们很快发现诗人还化用了杜鹃、白鹭、鹧鸪、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等古典意象和诗句抒写乡愁。由于我对鉴赏步骤提示明确,学生很清楚应该完成哪些任务。在赏析“而

12、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时,一个学生说:“時诗中水田白鹭的意象,首先使我联想西塞山前白鹭飞漠漠水田飞白鹭的美景及其自由祥和的意境。诗人用惊起又猛然折了回来描述水田白鹭,打破了画面的宁静祥和,表达了诗人沸疹的情感。一是对自由往返故土的强烈渴望,二是与故乡咫尺天涯的无奈和苦痛。”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发言高潮迭起。我适时点拨引导,带领学生从“化用”入理解诗歌语言的丰富意蕴,体味诗人乡愁滋味,为接下来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丰富内涵这一教学难点奠定了基础。边 界 望 乡洛 夫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出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

13、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冷,还是不冷?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问题:16.(1)请简要说明教师在说课稿中引用学生发言的意图。(10分)(2)请简要评析教师在本课中的学法指导。(10

14、分)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扶不扶摔倒的老人扶不扶,成为马年春晚小品的创作内容。演员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博得满堂采,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施以援手,扶起摔倒的老人,这本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而今却成了两难选择一一扶,还是不扶网上关于“扶不扶”的投票调察显示,只有很少人选择“肯定会扶”,更多的人选择了不好说”。网上还有贴子说:“以前觉得自己一定会扶,因为过不了良心这关;现在肯定不会扶,因为过不了责任这关。”究其原因,“彭宇案”层出不穷,“农夫与蛇”的故事不断上演,伤害了人们的善心人们感到困惑,好像站在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是助人为乐,但你可能因善举而被

15、讹诈,面临被家属、官司、赔款纠缠。另一条路是回避风险,选择视而不见,绕路而行。可是,后者虽不想引火烧身,却又感到良心不安。小品扶不扶中,扶人者拿出手机拍照以自证清白的桥段,引发观众阵阵大笑,但这笑声中隐藏着多少悲哀呀!近日看到了一则新闻“奔驰大叔”路遇倒地女子先拍照取证再扶人,开奔驰的大叔说,做好事要懂得保护好自己。这不正是善良人的无奈之举吗?扶不扶摔倒的老人似乎是个道德问题。如果要人们毫不犹豫地扶起摔倒的老人,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全社会的医疗保障,消除摔倒老人讹诈的动机;更需要法制建设,给反咬一口的恶人以应有的惩罚,保护每一个行善的好心人。让公平的社会保障,惠及每一位公民;让正义的法治,为人们的良知保驾护航。我相信,毫不犹豫地仲出援手的人会越来越多!问题17.请从第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段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8分)18.请指出该习作在论证方面的两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12分)三、教学设计题(本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