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59980159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师设计“科普之光”专题阅读,围绕专题选择阅读篇目。下列适合的是( )。A茅以异桥话B冯骥才珍珠鸟C许地山落花生D瞿秋白一种云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A项,知识性科普著作桥话兼具科学研究价值与文学审美价值,主要包括“桥记”“桥志”“桥史”“桥工”“桥典”“桥景”“桥名”“桥文”八章内容。B项,状物散文珍珠鸟通过对珍珠鸟的形态、习性及其与作者相处状态的描写,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间接表达出信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准则的寓意。C项,叙事散文落花生以平易、浅显、简洁的人物对话写

2、人记事,并于写人记事中托物言志,借“落花生”写“落花生精神”,突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的主题。D项,散文诗一种云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以昂扬的战斗风格揭示了只有人民的革命暴力才能够改造当时的黑暗中国的真理。A项作品相较于B、C、D三项作品,更适合选入“科普之光”专题。2学习选修课程“古代诗歌意象”,学生了解到很多意象具有“游子”的含义,大家纷纷举例。下列诗句不恰当的是(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B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李白赠裴十四)C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白居易答微之)D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解析:A项,诗人以“

3、沙鸥”自比,即景自况,写尽人似沙鸥、漂泊无依的凄苦之情。B项,诗人以“浮云”状写裴十四,将其为人磊落却不容于世,难觅知音;即将西去,行踪不定如同飘忽的浮云的境况形象地展现了出来。C项,诗人以“浮萍”形容自己与元稹如同海上的浮萍,极写两人四处漂泊、相逢不易之态。上述三项诗句中的意象“沙鸥”“浮云”“浮萍”常用于羁旅行役诗中,均具有“游子”的含义。D项,诗人以“归雁”寄书,既写出了女子对出征丈夫的挂念,又表达了征人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意象“归雁”在此处表“征人思乡”。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下列教学行为体现了该要求的是(

4、)。A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并翻译文言课文B教师让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C教师让学生学习并总结“之”的用法D教师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文言课文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A项,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翻译文言课文,体现了引导学生在“读”与“译”的过程中体会文言课文和谐的音韵美,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要求。B项,文言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并不属于常见的古代汉语知识。C项,“之”字的实词、虚词意义与用法,属于常见的古代汉语知识。D项,教师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文言课文,体现了引导学生在“诵”与“写”的过程中熟读成诵、准确识记与书写的要求。A、B、D三项教学行为与题干了解并梳理常见古代汉语知识的要求不符,C项符合要求。4教师讲解文言

5、文专题,要求学生梳理“宾语前置”句式。下列语句符合要求的是( )。A因击沛公于坐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C请息交以绝游D求人可使报秦者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项,状语“于坐”后置,该句为状语后置句。B项,宾语“之”前置,该句为宾语前置句。C项,该句无特殊句式。D项,定语“可使报秦者”后置,该句为定语后置句。5在“魅力广告语”学习活动中,教师出示献血广告“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请学生参照这个例子,化用诗歌名句仿写。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献血献爱心,血浓隋更浓B以我热血,点燃他人生命之光C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D好人献上一滴血,病者除却万分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广告化用了苏轼水调歌头(

6、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A、B、D三项广告均未化用诗歌名句。C项,该广告化用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自由与爱情中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6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运用典故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C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A项,诗句的出句与对句分别化用了“庄周晓梦”“望帝啼鹃”的典故。B项,“塞上长城”化用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万里长城”的典故

7、。C项,诗句意指琵琶女年老色衰后门前冷落,光顾者渐少,青春既逝便只能嫁给商人为妻。诗句中未运用典故。D项,“闻笛赋”化用晋人向秀途经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闻邻人吹笛,激起思友之情而作思旧赋的典故;“烂柯人”化用晋人王质入山砍柴时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归家后方知已过百年的典故。7教学(孟子)选读,教师设计了初级、中级、高级的分层作业供学生选择。下列对该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A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B教师意在增加阅读训练强度C教师重视学生学以致用D教师追求作业设计新颖别致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初级、中级、高级的分层作业设计体现了教师对作业层次性的追求,而非对流于表面的作业形式的追求。此

8、类作业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性,使学生有机会根据个人学习水平自主选择并完成作业。A项分析恰当,D项分析不恰当。该项作业设计并未体现对阅读训练的要求与对学习实践的重视。B、c两项分析不恰当。8教学前赤壁赋,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下列不正确的是( )。A“壬戌”采用的是我国自古以来使用的干支纪年法B“既望”是指阴历每月初二,“望”是指每月初一C“美人”常被古人当成明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D“赋”是一种古代文体,发展到宋代时叫“文赋”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C、D三项均正确。B项,阴历每月十五为“望”,每月十六为“既望”;阴历每月初一为“朔”,最后一天为“晦”。9学习“演讲

9、辞”单元,教师组织学生举办演讲比赛,自主设计海报和请柬,制定活动流程和评价表。下列对该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创设了基于生活的学习情境B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C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活动平台D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演讲比赛、海报和请柬设计均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基于学生l3常生活的活动。教师利用此类活动,组织学生在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即实践)的过程中,深入学习演讲辞,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活动平台,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而非评价能力。A、B、c三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10某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师围绕“教材使用”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教材的编排对我

10、们设计教学方案很有帮助,但学情也不容忽视B要严格按教材来教,不然大家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还不乱套了C教材就是个材料,我们自己心里最有数,擅长教什么就教什么D教材可以看看,真正教的时候,还要遵循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关于“教材使用”,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该要求重在强调三方面内容:教师不应严格甚至死板地依照教材教学;教师不能完全脱离课本,按照个人教学喜好或教学经验教学;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应充分考虑教材编排意图与学生实际情况。A项观点符合“用教材教”的要求,B项观点与要求不符,C、D两项与要求不符。11阅读某教师的写作教

11、学案例,按要求答题。设立“班级墙壁贴吧”,定期发布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帖,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发布。话题发布后,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之后,教师布置课后写作任务,请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贴在贴吧上,互相阅读、评论。学生发帖讨论持续一周后,教师组织课堂点评与总结,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作文。对上述教学案例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B能够降低作文题目的难度C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D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题干教师设立形式新颖的“班级墙壁贴吧”,鼓励学生定期发布并在课堂上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

12、互评作文,均能够调动学生在讨论与思考的过程中参与写作教学的积极性。A项说法正确。课堂讨论、思考练习、互相评价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写作能力,而非降低作文题目的客观难度。B项说法错误。师生发布话题帖,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讨论交流,有利于学生积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写作素材。C项说法正确。教师在学生自主讨论与表达的基础上,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项说法正确。12阅读某教师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整本书阅读”的“整”具有“完整、整体”的意思,既包括对全书脉络的通盘把握,也包括对全书内容的

13、周延思考;“本”是阅读的数量单位,既可以是独立的一本,也可以是相互关联的多本;“阅读”可以是深读、浅读,也可以是精读、泛读,还可以是课内读和课外读;阅读对象可以是文学作品、文化典籍,也可以是科学论著、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的,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对象具有多样性,阅读的过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阅读的目的是养成阅读习惯、探索阅读方法、建构阅读经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对上述研究论文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整本书阅读的具体策略要与书籍类型逐一对应B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可以任意组合多部经典作品C整本书阅读能够

14、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D整本书阅读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多样的阅读方法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整本书阅读应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个性化的阅读策略,而非符合书籍类型的阅读策略。A项分析错误。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可以是独立的某一本书,也可以是相互关联的多本书,但并非“任意组合”的多部经典作品。B项分析错误。整本书阅读的目的是“养成阅读习惯、探索阅读方法、建构阅读经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即阅读能力获得整体提升。C项分析正确。探索、掌握多样的阅读方法是阅读目的之一,但并非“主要”目的。D项分析错误。13阅读某高中语文考试题,按要求答题。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

15、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180字左右。对上述考试题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创设了基于学生生活体验的考查情境B考查学生对经典作品比较阅读的能力C考查学生对主要人物的深入理解情况D考查学生对艺术形象再造想象的能力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题干考试题中的雕像设计,是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雕像艺术知识为基础的。A项“基于学生生活体验”说法正确。考试题要求学生从四个人物中选取一个进行雕像设计,对特定情境下该人物的形象特点展开深入分析,并未涉及对四部作品的比较阅读。B项“比较阅读”的说法错误,C项“对主要人物的深入理解”说法正确。考试题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理解,充分发挥想象,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设计雕像,是对文学艺术形象的再造想象。D项“再造想象”说法正确。14阅读某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材料,按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