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359558085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教材的编写来说,是必修一第二单元“跨越时空的美丽”这个单元话题下的,本单元所选择的作品,或剖析社会矛盾,宣示历史使命;或概括伟人贡献,致以崇敬之情;或是上书言事,谏阻逐客,这些作品表现出革命导师、有为之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精神。本单元话题所选文本展现了一个个高尚的灵魂跨越时空,光彩熠熠,绽放出一种水恒的美丽。从内容上说,本文是篇悼词,意在追述马克思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表达自己和全世界无产者的沉痛悼念之情。从风格上说,逻辑严密,议论缜密,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确演讲辞的特点,体会语言的深邃优美以及

2、多样化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课标分析课标中对阅读与鉴赏的根本性要求是:“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以“立人”为本来提出的阅读与鉴赏目标,侧重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注意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课标中对阅读活动的共性要求是: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这是对阅读能力的基础性要求,阅读必须以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课

3、文的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闸发、评价和质疑。”是对阅读能力的进一步要求。这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对话交流,在对话交流中将阅读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阅读。要给学生独立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平等对话。“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这一目标要求则是将阅读活动落实到语言层面,防止离开目体义体进行所谓的分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借助于对字词句的理解揣摩,实现对文本的分析理解。“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

4、的阅读感受。”阅读的最终结果是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表达出自己怪文本思想感情的理解,交流自己对文本的阅读感受。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各种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这一目标提出了具体的知识要求,包括文体知识、表现手法和背景材料,而这些知识的了解旨在“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是理性知识的运用。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判析文中所用的手法,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本文内容的概括相对来说容易完成,但对于文本严密的逻辑,缜密的议论和语言的含蓄深邃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对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的深层理解和

5、延伸是他们学习的难点。课堂上将采用朗读体会法、问题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演绎法。通过对文本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并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问题来驱动学生学习,第一个学习目标的实现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探究前,教师要明确任务和要求,学生首先进行自主思考。然后各小组在组长组织下,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思维碰撞,智慧共享,实现了理论的提炼和升华,也培养了合作精神。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文本中出现的具体例子的思考和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在实现了理论提升之后重新回归运用,运有所学

6、到的方法去完成自己的写作训练。【教学目标】1.了解悼词结构的特殊性,体会演讲辞结构的严谨性。2.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感悟其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3.品味语言的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真挚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地说出悼词的特点和马克思的伟人贡献。(重点)2、结合语境,表述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体味文中深沉含蓄的感情。3、能够体会马克思献身革命与科学的精神,并联系实际阐发自己的感悟。(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了解马克思吗?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把全人类的幸福当做自己终生追求的人,他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解放甘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幸福甚至家庭的人,他是在政治迫害、疾病、贫困的重重风

7、雨中坚定不移追求理想的人。如此胸襟,当今世界,能有几人?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想我们应该先去看看马克思的墓地,向这世上最高尚的灵魂奉献我们的敬意。(马克思墓地)这是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巨大的墓碑上雕刻的是马克思的头像。这里绿树葱茏,幽静肃穆,和马克思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一生恰形成鲜明的对比。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恩格斯发表了一篇后来闻名世界的悼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板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二、解题并明确学习目标师: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丰富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研读标题。“讲话”,提示这是一篇演讲词;“墓前”,又提示这是一篇悼词。悼词一

8、般包括哪些内容呢?生思考、回答:表达对死者的哀悼、追述死者的生平和贡献、歌颂死者的品德。师: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字哀、功、德。师: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扣紧这三个字。(学习目标:1.品语言,体会“哀。2.理思路,概括“功”。3.明主旨,感悟“德”。)三、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按照“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三部分来划分结构。(生读课文,思考课文结构的划分。学生回答,在第二段的归属上,出现争议。)生 1:我认为第二段应该属于第一部分,这是在表达哀悼之情。生 2:我觉得第二段应该属于第二部分,这是在赞扬马克思的功劳。第二段是第二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说的正是“行动”和“思想”这

9、两个方面的贡献。师:很好。四、文本探究(一)品语言,体会“哀”师:现在,让思想穿越时空,回到 100多年前安葬马克思的那个日子,设身处地感受恩格斯痛失亲密战友的心情。马克思、恩格斯相识于巴黎,40年间,他们志同道合,并肩携手,一起面对生活艰辛,一起经历政治风雨,不离不弃。亲如兄弟的战友突然去世,恩格斯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第一段。(生自由朗读后,师范读,将学生带入凝重肃穆的氛围中,揣摩字里行间的情感。)师:这一段没有直接表明哀痛悲伤的字眼,但是我们却分明感受到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哀伤。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恩格斯的哀痛之情的?生答师点拨明确:两点三刻:对时间交代的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

10、时刻的刻骨铭心,可见悲痛之深。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评价,可见崇敬,由崇敬而见哀伤。“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无与伦比的地位。停止思想:不说去世,是不忍,可见悲痛之深。用了“讳饰”的手法。也切合马克思的身份,暗含了对战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作者由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师:简洁、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平静的叙述背后是

11、恩格斯难以抑制的巨大的悲痛。(二)理思路,概括“功”师:凭着对战友的深刻了解,恩格斯接下来高屋建瓴地总结了马克思奉献的一生、创造的一生。现在请大家默读文章主体部分,思考马克思有哪些伟大贡献。(生自读、思考、回答、梳理,很快概括出马克思的各项贡献)师:同学们概括得又快又准,这不仅是因为大家思维敏捷,更重要的,是因为演讲者恩格斯在这篇演讲辞中及时地树立有声语言标志,时时提醒我们注意马克思一项又一项的贡献。同学们,你能找到这些提醒思路的标志性语言吗?生:我觉得作者在每一段的开头都用了一些很明显的语言标志,如:第四段开头有“不仅如此”,第五段中有“该是”、“即使”、“但是”等关联词,第六段有“他作为科

12、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这些词句都在提醒我们关注马克思一项项贡献。师:找得很准。大家来齐读这些句子,要特别关注加点的词语。(出示)(树立有声语言标志:第 3段:马克思发现了. 第 4段: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 第 5段该是很够了,但是.而且. 第 6段: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第 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师:正是这些句子一直在提醒我们注意马克思一项又一项的贡献。这是演讲辞的特点决定的。想要听众听得懂,听得全,就需要及时提醒并帮助听众理解思路。这样演讲辞才能有条理性、整体感。师:现在,我们再次将马克思的贡献梳理一下,归一归类。(生思考、归

13、为“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师:现在我们可以发现,课文的主体部分,不仅有总有分,而且,从理论到实践,从科学家的马克思到革命家的马克思,层层递进,结构严谨。(三)明主旨,感受“德”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八段,大家思考该段歌颂了马克思什么样的品格。师:这一段歌颂了马克思哪些品格?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呢?找出感受最深的一处,和大家交流。(生思考讨论。)生 1: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他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这表现了马克思“无畏”的革命精神,表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师:“无畏”一词,很有概括力。(板书:无畏) 生 2:他是最遭嫉恨最受污蔑的人。从“最”感受到马克思在当时的影响很大。字能从他受敌人

14、嫉恨污蔑可以知道,他是深受革命战友爱戴的人。师:从“最”字推知马克思的影响力,很好。同时,我们还可以继续推论,最遭敌人嫉恨最敌人受污蔑,可知马克思是最受战友爱戴的人。生 3:他可能有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好,说明了马克思一生都不是为自己活着,他是无私的、光明磊落的。师:很好!抓住“无私”,准确、精练。(板书:无私)师:这就是马克思,他有着无与伦比的贡献,无私无畏的品格。一代伟人去了,在这篇悼词的结尾,恩格斯将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请跟我齐读这句话。(生齐读)师:但是与一般悼词不同的是,恩格斯在“永垂不朽”前加了一个“将”字。为什么呢?生:我认为恩

15、格斯用这个字是经过斟酌的。因为当时的社会对马克思的理论还没有认可,所以恩格斯加上“将”字,表明是对未来的预见,为了突出一种信心。师:预见、信心,这两个词高度概括。具体讲是什么样的信心呢?生:必胜的信心。师:对。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五、小结师:回顾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悼词的结构一般分为“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三部分。还知道演讲辞要“树立有声语言标志”,增强演讲辞的条理性和整体感。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了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无与伦比的贡献、令

16、人高山仰止的品格。今天,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全世界最崇高的信仰。六、拓展师:掩卷深思。马克思何以成为一代伟人?贫穷疾病困扰,他不曾停步;驱逐,污蔑,诅咒,他不曾彷徨。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穿越风雨,走向伟大?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展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写下这段话的时候,马克思 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年龄,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规划。此后的一生中,不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马克思都坚定不移地实践了他的诺言:为全人类而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