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海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59443154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青海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3年青海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3年青海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3年青海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3年青海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青海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青海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青海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答案】 D2、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B.教育的劳动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答案】 C3、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的是我国古代()。A.孔子B.孟子C.墨家D.荀子【答案】 C4、皮亚

2、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A.抽象思维B.概括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答案】 D5、小学教师经常采用贴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为班级做好事,这种德育方法是( )。A.奖惩评价B.榜样示范C.情感陶冶D.实际锻炼【答案】 A6、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是()。A.分科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答案】 C7、()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A.科顿B.波斯纳C.布鲁纳D.布鲁巴奇【答案】 B8、学校中常见的期末考试属于()。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答案】 A9、 在班级

3、管理中,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被称为( )A.校长B.班主任C.教师D.行政干部【答案】 B10、在教学中讲授“果实”的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的概念,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答案】 B11、人们对已储存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A.表象B.想象C.幻想D.印象【答案】 B12、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答案】 D1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A.普及性、强制性

4、、义务性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答案】 C14、俗话说:“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这句话体现了家庭教育中()A.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B.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C.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D.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答案】 A15、在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A.演示法B.参观法C.讲述法D.讲解法【答案】 C16、 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的是()。A.奥苏伯尔B.布鲁纳C.桑代克D.班杜拉【答案】 A17、看书时,用红色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B.

5、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 A1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答案】 A19、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A.访谈调查B.调查表法C.查阅资料法D.问卷调查【答案】 D20、小学生游戏时摔倒扭伤并有少量出血点,教师的正确做法是( )A.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注意保暖B.纸巾盖上伤口,电话通知家长C.冷毛巾敷伤口,立即送往医院D.清洁水冲洗伤口,消毒纱布包扎【答案】 D21、根据“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一教学规律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教育性

6、原则C.目标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 A22、徐老师在教学中.先是利用大班上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教学的基本知识,而课后又利用小班跟学生探讨、研究知识中典型性、突破性的试题,最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徐老师利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分组教学C.现场教学D.特朗普制【答案】 D23、下列能的转化中,属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B.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C.摩擦生热D.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答案】 D24、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A.学科活动B.科技活动C.文体活动D.社会活动【答案】 A25、“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

7、调的是( )。A.环境决定论B.教育万能论C.二因素论D.遗传决定论【答案】 D26、在上体育课时脚不慎扭伤,下列做法最好的是()。A.马上用热水袋热敷B.马上揉搓患处C.马上用冷水浸泡D.什么也不做【答案】 C27、 下列没有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综合化的价值的是()。A.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与能力B.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地把握知识并进行迁移的能力C.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D.有助于减少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答案】 D28、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 )。A.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由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由具体思维向

8、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答案】 C29、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A.显性观察B.参与性观察C.隐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答案】 D30、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2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A.勤奋感B.主动感C.自主感D.自我统一感【答案】 A31、 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感觉记忆D.符号记忆【答案】 C32、刚接手小学三年级一班数学课的王老师,为了检查班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新学期开始时举行了一次摸底考试。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A.相对性评价B.诊断性评

9、价C.总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答案】 B33、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的要求。A.循序渐进和促进发展相结合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答案】 A34、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其重要标志是产生了( )。A.杜威的儿童中心思想B.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思想C.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思想D.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答案】 A35、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A.维持班级秩序B.形成良好班风C.锻炼学生能力D.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答案】 D36、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宽

10、恕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 A.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答案】 A37、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A.夸美纽斯B.亚里士多德C.赫尔巴特D.卢梭【答案】 C38、 根据过度学习的研究,如果小学生读4遍后能够完整背诵一首诗,要想达到最佳记忆效果,还应再背诵()。 A.2遍B.4遍C.6遍D.8遍【答案】 A39、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下列属于内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是()。A.努力B.能力C.任务难度D.运气【答案】 B40、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了解学生

11、的准备情况等。以便安排教学。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答案】 A41、丽丽花10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A.及时复习B.使用记忆术C.分散集中结合D.适当过度学习【答案】 D42、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A.观察法B.谈话法C.问卷法D.实验法【答案】 A43、 “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答案】 A44、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答案】 B45、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的理论。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生课程D.隐性课程【答案】 B46、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A.获得与消退B.刺激泛化C.分化D.同化【答案】 D47、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