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管理新策略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管理新策略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管理新策略思考在区域化管理的党建工作探索中,部分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情况。以行政层次来控制党组织,纵向管理的党建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的党建工作需求。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企业应当准确认识工作形势,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健全机制、统筹资源、创新驱动,实现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在以区域为单位的市场中,分散的党组织应当按照企业党委的安排部署,以区域生产为目标,优势互补、多元互动地开展党建工作。这是本文所研究的主题,以下是在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管理新策略的分析与探索。一、党建工作目前的形势与面临的挑战(一)社会结构的变革需求。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2、,社会结构发生了多元性变革,逐渐从传统的、较为封闭的社会结构,转变为开放多元、互动协调的现代化社会结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企业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基于多元社会结构积极主动适应时代变化,以党建引领丰富企业文化,打破企业传统管理的壁垒,寻求开拓创新的路径,促进区域之间的党建资源合作与共享,是当今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正确认识企业组织结构、运转方式、党员管理、民主决策等多方面存在的短板,明确任务、找准方向、抓好基层工作,才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在多元的组织结构下,要实现党建的全面覆盖,就要注重党建的区域化建
3、设。当前,很多企业在管理中已经认识到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并且结合区域化的行政改革进程,将党建工作逐渐从之前的单位制管理向区域化管理发展。但是,大多数企业党建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固化模式及习惯性思维,改革开展的阻力很大。同时,在多元的社会变化下新型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增加了改革的不确定性,对于党员的教育、管理和领导都增加了新的难度。(二)区域协调的发展需求。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灵活就业新趋势的不断发展,各级党组织虽为流动党员设置了活动证,方便外出就业的党员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流动,但仍存在由于党员较为频繁地进行工作调整或者工作地没有党组织而造成的党组织关系与本人分离的情况。党组织关系接转的不及时造成了党籍
4、空挂和交接不到位的现象,进而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形成了党性宣传教育和党籍管理的盲区。加之很多企业的党组织忽略了社会环境的改变,仍以传统的地理边界为默认界限进行基础工作,造成了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基层组织“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迎面而来的时代发展对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战,如何保持党组织在不同区域对党员进行持续性教育和管理,如何兼顾区域内的协调发展,是党建工作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三)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氛围。在企业党建工作中组织开展精细化管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员工幸福感和文化建设水平。在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员工不仅仅关注福利待遇和资金收入,而且还注重企业给予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满足。
5、想要实现管理目标,就要精细化管理党建工作,更好地了解员工内心的真实想法,为员工提供行动支持,使得员工能够在企业中感受归属感和认同感,保证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二、党建工作管理策略创新与成效(一)优化组织结构。在区域化管理模式下,要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首先应有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传统的单位党建通过行政体系形成党建架构,以行政主导党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一定程度上造成党建工作的动力不足。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建工作的全面覆盖、全面开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首先,应当明确的是,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强化党建管理功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基于科学定位,党建工作需
6、以企业中心工作为依托,持续为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确保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强化对企业资产的管理力度,维护企业资产安全,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其次,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实施民主管理,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职工主动维护自身权益。要坚持企业党组织结构优化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党组织应在新形势下就新情况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工作,保证党建工作与经营改革同步展开,促使党组织对企业的指导作用得以完善和强化。再次,始终坚持党管干部、依法办事的基本原则,切实建立与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制订出台条理清晰、科学规范的议事规则,促使议事程序合理化。凡是企
7、业内部重要的人事任免、方案改革、经营决策等行为,都必须经过党政联席会议听证与研究。企业党组织有权参与重大决策活动,并在民主决策、管理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做好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上述目标,党组织结构优化时要特别注重内部监督管理,完善问责机制,强化精准监督体系建设。在实际监督管理过程中,部分党组织尚未将人力资源、审计、纪检监察、监事会等部门职能划分明确,倘若这些职能机构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必然会形成同向发力、相互联动的良好局面。(二)健全工作机制。我们应当打破传统党建的思维模式,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促进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
8、挥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完善互动互联机制,始终坚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联共建的原则,以企业党组织为纽带,以区域为单位与内部各个部门进行联合,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干部交叉任职、人才结对等形式,培养新型党组织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实现党组织共建。通过共同展开党员教育活动和党组织活动,实现服务、文化、阵地、信息共享。同时在健全工作机制过程中,积极主动推广“项目、资源、需求”三个清单模式,企业党组织要及时分区域收集各个层级工作人员的需求和建议,将其进行梳理得到“需求清单”,详细罗列出资金、企业、行政和党建等方面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清单”,强化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的党建工作对接、整合力度,详细罗列出“项目清单”。
9、在母公司中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谋划研究党建工作,对其展开全面的分析与研判,始终坚持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的议事原则。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公司内部的党员会议,每个季度组织母公司与子公司党建联席会议,对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提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完善公益性、群众性和企业性事务。积极推进组织融合,促使党组织深度优化设置。在企业党组织支持下,规划“网格支部”形式,实现党支部与网格相互对应,构建起坚强的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实现不同区域范围内的企业融合。(三)创新工作模式。鉴于企业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应当秉承“简洁高效”的原则创新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1.开展区域内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结合企
10、业实际,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联合区域内的党组织共同设立党员服务中心、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以帮助孤寡老人、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等实效显著的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实事,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实行区域内的党员积分制管理。将党员的个人信息、参加活动情况、日常表现进行登记汇总,采取量化措施,建立党员积分制度。根据党员参加活动的次数、活动总结的分数、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情况,以每半年或每年为周期动态调整积分排名,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公示,促进党员提高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区域内党组织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3.促进区域内党建与业务相融互促。坚
11、持“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紧紧围绕区域内的中心工作来谋划和推进党建工作,把党的建设融入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树立以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来检验党建工作质量的融合意识,把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实现企业效益增长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4.结合区域特点创新党员教育内容。组织区域内的党员进行党课素材交流,除了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创新理论思想、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系列讲座外,还应结合区域特点、区域建设、区域发展等制订创新性的学习内容,以区域间的企业协调互促为前提,引导党员为本区域的繁荣发展开动脑筋、建言献策、集思广
12、益、贡献力量。5.加强区域内党的领导与完善企业治理相统一。坚持党对区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企业发展规划制订、人事变动调整、项目方案审核、操作规程确定、重大资金使用等企业治理的方方面面,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企业治理结构之中,建立新时代具有区域化管理特色的企业治理体系,确保区域内企业和谐发展、大局稳定。6.建立区域内的党建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区域化党建服务工作,基于企业职工基本需求,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工作内容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区域中组织联欢活动,将党建从狭隘的企业内部扩展为区域之间的开放沟通,通过多样化的党组织活动实现区域化党建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
13、造区域化党建服务平台,以更高的标准对区域性服务中心进行规划建设。积极推动服务形式创新发展,实现组团式服务、网络化管理目标,搭建党员15分钟服务圈,深入完善企业职工民情民意摸排调查体制机制,对收集的民情民意进行科学化判断,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反馈,拓展党员作用发挥的路径,实现党员服务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四)统筹工作资源。在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建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区域统筹、集中配备、集约共享的理念,逐步探索区域内各类党建资源的合作共享机制。1.充分利用区域内党建资源。在传统的党建交流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内党建资源管理台账和沟通机制,进一步强化区域内各级党组织针对党建资源的交流,开展良性互动和沟通。同
14、时,还应注意统筹区域内的社会资源,通过对党建活动场所和区域内公共设施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资源潜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优质资源共享和统筹发展。另外,同一区域范围内的党组织还可相互学习借鉴党建优质成果,取精华、去糟粕,为我所用,由此缩短本企业党建工作探索前进的时间,节省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消耗,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再提升。2.充分利用区域内人才资源。如果说基础设施资源是硬实力,那么人才资源就是党建工作的软实力。一方面,要加大对党建管理人才的培训,除了企业内部沟通、企业外部党校学习等形式之外,还应利用区域内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区域内部党组织之间
15、的人才建设与交流。例如,在区域内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流动沟通、优秀党组织书记挂职锻炼等探索,持续扩大优秀党建人才的影响范围,促使标杆成标准、示范成规范。另一方面,要打通党建管理人才的成长通道,树立“精兵强将干党建”的工作思路,从选、育、管、用等方面提高党建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大力培育真正热爱党建工作、精通党建业务、钻研党务发展的“行家里手”,注重推进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之间的双向交流,真正使党建工作岗位成为锻炼培育干部的重要岗位,使党建人才队伍建设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三、结语区域化管理模式下,传统的党建管理方式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结构的变革需求、区域协调的发展需求和资源整合的工作需求。虽然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积极参与到区域化党建管理工作中来,但想要将区域化党建作用发挥到最大,必须进行创新研究,不断实践探索。本文从优化组织结构、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统筹工作资源四个方面提出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管理策略创新路径,为进一步促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