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导学案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02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58240467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导学案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0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导学案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0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导学案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0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导学案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0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导学案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0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导学案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导学案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0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导学案课前准备:1通过教材、课外书籍、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2全班分为3组,选出组长。任务:1组:关于读书的名言(11人,每人查找4句)2组:名人读书经验介绍(11人,每人2条,尽量不要重复)3组:名人读书故事(13人,每人1则,不能重复)全班:制作图书卡片3教师查阅学生搜集的资料,指导整合后制作成ppt,用于课堂教学。学习目标:1提高学生对读书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的辨别能力。3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提高读书水平。活动流程:一、积累读书名言:背诵两则1读一本书,就像与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苗卡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2、、口到。 -朱熹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7和书籍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罗曼罗兰 8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0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1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二、分享读书经验:书写同感或体会1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2鲁迅的“跳读

3、”法: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3华罗庚的“厚薄”法: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仔细读清。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4杨振宁的“渗透”读书

4、法: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5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活动。减少与自己巳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

5、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需要仰视的书。” 6读书经验漫谈(1)一目十行。这话大家常用,出自粱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一眼看十行是不可能的,但用来形容读书敏捷,夸张得可以接受。当今科技飞跃发展,各种书籍浩如烟海,要浏览大量书报,确实需要点“一目十行”的本领。(2)二分群书。清末名家梁启超很会读书。他把每天所要读的书分为二类,一类是一般的、粗读; 一类是有价值的,细读。这种主次分明的读书方法,使他获益不浅。(3)利用“三余”。三国时代的有名教育家董遇,常教导他的学生要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

6、:“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读书“四到”。宋代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近代胡适加了“手到”,形成了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好方法。边看、边诵、边写、边想,才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5)贵在“五用”。现代伟大作家鲁迅先生把上面的“四到”,再加上一个“脑到”,归结为“五用”。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勇于创造。这种“眼、口、手、心、脑”五到的提法更全面,成为读书要诀。(6)“七焚七录”。明代大学问家叫张溥,他的读书法奇特,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然后把书稿烧掉。再抄再读再焚再抄,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他

7、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7)十目一行。一目十行的浏览可以博学长识,十目一行的专注,使人精深。百、百家百遍。韩愈之所以成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领袖,是从小就“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读百家之书,还要熟读百遍。千、日记千言。韩愈自幼苦读,日记千言。每天记千把字,是好办法。”万、万卷万里。读万卷书可接受先人的间接经验。行万里路可以壮志知情,获得直接经验。书写你与上述名人相同的读书感受或这些读书经验对你的启示:三、共勉读书故事1数学家张广厚“吃书”的故事 说的是,一次张广厚从一本国外的数学期刊上,看到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他觉得对自己的研究课题很有启发

8、,就将此文搁在书桌上,潜心阅读。这篇文章虽然只有20 多页,他却翻来复去地读了半年多,由于翻动的次数多,书页白色的边角都被手指摩黑了。他的夫人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像吃书一样。”张广厚的“食化”读书法,是一种可贵的治学精神和科学品质。他的这种好的品格是从少年时代就开始磨炼出来的。他幼年靠检煤渣为生,上小学时由于生活负担重,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结果因算术不及格,没有考上中学。面对这一打击,他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奋发起来,刻苦攻读三个月,啃烂了一本小学数学课本,终于考进了中学。上中学后,他仍然是这么股劲儿,抱住书本就“吃”,他的数学书边角都发黑了,磨烂了,就连包书皮的牛皮纸都磨破了,可他的数学

9、成绩也上去了。2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3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妻子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

10、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妻子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4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老师的批评和伙伴的嘲笑,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5范仲淹读书的故事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去应天府读书。(他)白

11、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7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讲述你的读书故事:四、作业周记:近期你阅读了什么书,这些年来哪些书籍影响了你,你最想看一看哪方面的书请围绕“读书”,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写一篇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