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号 考场模拟】卷04 高考语文模拟仿真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原卷版)

上传人:smil****by88 文档编号:35794394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锋号 考场模拟】卷04 高考语文模拟仿真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冲锋号 考场模拟】卷04 高考语文模拟仿真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冲锋号 考场模拟】卷04 高考语文模拟仿真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冲锋号 考场模拟】卷04 高考语文模拟仿真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冲锋号 考场模拟】卷04 高考语文模拟仿真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锋号 考场模拟】卷04 高考语文模拟仿真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锋号 考场模拟】卷04 高考语文模拟仿真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原卷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卷04 高考语文模拟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出自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的定盒文集续集尊史。历史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的真实记录,得失的总结,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所以,“出乎史,入乎道”,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返回历史中去把握。在历史中把握大道,。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载体。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丰富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诸子百家的思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多种文化形式,

2、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共生,天地涵养万物,同生共存;追求和而不同,与邻国的关系处理上讲究“协和万邦”;强调君子慎独、自强不息等。现今世界中,在重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统一、解决国际冲突等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示出了超强的整合价值,其和谐、合作的优势,更能发挥包容、平衡的作用。在历史中把握大道,。中国共产党一路带领中国人民艰苦斗争,从追求时代伟大成就,真正让全体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出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

3、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象征。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党的百年奋斗的成功实践以及这一过程中焕发出的精神气概。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深层次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一次实现了大国和平发展,这背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酝酿成长这种文明不再以争夺、战争、消灭、殖民作为国家间的竞争模式,而是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为根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具有超越性的方案,必将在当下及未来彰显出更大的内驱力和凝聚力。对这种未来性怀有自信和自觉,正是我们学习、把握历史的意义。(摘编自师英杰欲知大道,必先

4、为史)材料二:“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一语出自宋代学者曾巩所撰的南齐书目录序。以古视今,不难发现古代深厚博大的史学积累为当代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传统资源,需要进一步挖掘、汲取、品味与借鉴。举其大且要者,中国史学致用传统有三个特质。其一,求“大”。南宋朱熹曾言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意味着研读历史首先要立意高远,关怀宏大。无论治史还是治国,皆须从变动不居的历史进程中探寻时代之大趋势、大方向,提炼大命题,把握大脉动。如司马迁修史记,时间纵贯三千年,空间横跨数万里,人物遍布全阶层,体例覆盖各类型,大构思方成就大手笔,无怪乎清代学者赵翼道:“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

5、创为全史。”对比当前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涉及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毫无疑问是至为关键的课题。其二,贵“通”。先立其大,再贯乎通。具体而言,所谓“通”,首先要“博通”,即大量搜辑考察各类尤其一手材料或原始遗迹,为深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要“贯通”,即综合研究有关材料或遗迹,通过归纳概括引出结论;再次为“通识”,即注重在综合贯通中求得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最终实现“会通”,既把天、地、人作为整体,又将天道、地道、人道联系起来,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思维与整体意识。这种思维意识对中华文明探源过程启示很大。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绝非一人、一学科、一

6、团队、一时代之事,迫切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久久为功,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其三,崇“德”。可大可通,于是历史自然显露出德之光辉,我们的文明亦因之可亲可久。对待人类的文明历史,要能不抱偏见,不做武断,不凭主观,不谋私利,不求速达,这样我们那些最为珍贵的精神内核和思想精髓才能如玉石般温润可亲,似高山般坚韧可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这提示我们在进行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注重揭示与阐释自身优秀的思

7、想元素和文化基因,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求其大者,贵其通识,崇尚德性,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展现既有史学传统之重光,并赋予其新意,这正是“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的深厚意蕴所在。(摘编自王学斌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清代龚自珍认为研究历史是掌握大道的重要前提。B. 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而是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C. 无论治史还是治国,都需要从变动不居历史进程中探寻时代之大趋势。D. 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可以借鉴中华

8、民族的某些思维意识,也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的整合价值,其优势能发挥包容、平衡作用。B. 我们学习、把握历史的意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性的自信自觉。C. 材料二综合运用举例、引用和对比等论证方法来论证研读历史要求“大”。D. 不抱偏见、不谋私利地对待一国的文明历史,有益于该国文化精髓的传播。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龚自珍定盒续集卷二古史钩沉论二:“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B. 司马迁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C. 恩格斯说:“在德国,达到正确理解的最大障碍

9、,就是著作界对于经济史的不负责任的忽视。”D. 季羡林认为:“中国文化对其他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圈内国家有极其深刻的影响。”4. 请在材料一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句子,以提炼出这两段的分论点。5.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大道和治史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属邓一光在西藏听了一个关于边防战士家属的故事。是有关边防某团政治部主任黄白华妻子的。边防某团驻守在察隅。那是麦克马洪线的一段,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交通极为不便。一条破旧的道路在极其危险的山间蜿蜒穿行,冬天大雪封山,天气转暖后又

10、老是下雨,路其实是三天两头不能畅通的,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常有塌方、滑坡和泥石流一类的事情发生。这样的路,若放在内地,是没有人会去走的。但那是通往察隅唯一的路,不管你是进察隅,还是从察隅出来,只要你不是鸟儿,就只能从那条路上通过。黄白华驻守边境,已经好几年没有探过亲。边境的官兵,不能按照正常的探亲时间探亲。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太普通的事,普通得没什么话好说。黄白华,就是这类不能正常探亲的官兵中的一个。不是他不想探亲,他想探,他想得要命,可就是探不成。有好几次部队批了他探亲假,他也准备动身了,连给妻子带的礼物一窝驻地山上开着的小叶杜鹃都用察隅的泥土封好了根茎,装进网兜里了,可部队临时又有战备任务,不

11、能走。如此三番,黄白华的妻子就想,我们夫妻一场,不说朝夕相守,总得见见面吧?你不能回内地探亲,你要守着国家的边防线,我去看看你,这总该行吧?黄白华的妻子这么一想,就请了探亲假,收拾好东西,启程了。在成都要买到飞往昌都的机票很难,一般情况下得等一个多星期。当然也可以走阳感,由道路险恶的川藏线进藏,那样的话,由成都到昌都,也得一个星期。黄白华的妻子千辛万苦到达昌都,然后又等去察隅的车。好不容易上了去察隅的车,颠颠簸簸地往察隅走,走一段路停一下,走一段停一下。黄白华的妻子抱着带给黄白华的家乡特产,被颠簸的车子不断地抛起来又摔下去,五脏六腑都差点没颠出来。黄白华的妻子那一刻想流泪,不是为自己,是为丈夫

12、和丈夫的同伴。她想他们真是太难了。她想起他总在电话里对自己笑着说,我喜欢察隅,喜欢这里的雪山。车子终于彻底停下来了。不是到了察隅,是遇到了一场大风雪,路封住了,车子不能再继续往前开。司机无可奈何地对黄白华的妻子说:“嫂子,不是我不送你。路再险,道再难,四个轮子我管着,死我也要送你进察隅,可老天爷的事,我一点办法也没有,我没法把车开上雪山。咱们还是回昌都吧,你和我大哥在电话里商量商量,明年再约个好时候进来。”黄白华的妻子把额头上的乱发理了理,拉开车窗,看了看眼前的雪山。雪山美极了。黄白华的妻子转过头来问:“翻过这座雪山要多长时间?”司机回答:“八公里山路,要是壮小伙,睡足了觉,带上酒和肉干,不遇

13、到雪崩什么的,顺利的话,五六个小时吧。”黄白华的妻子说:“谢谢你了兄弟,你请回吧,我就在这儿下车,我自己往前走。”司机大惊道:“这怎么行?!你还要不要命了?!”黄白华的妻子微微地笑了笑,平静地说:“怎么不要命?我是来看他的,不要命我怎么进去看他呢?”司机怎么拦也拦不住,一旁有个探亲返队的战士见状说:“嫂子,我本来打算等等,等路好走了再说。你一定要进去,我陪你。”他们开始走了,往雪山那一头的察隅走。她背着带给丈夫的东西,战士背着自己的东西,在雪地里一脚浅一脚深地走。然后她背着带给丈夫的东西,战士背着自己的东西,再搀扶着她,在雪地里踉踉跄跄地走。然后战士背着他们两个人带着的东西,再拖着她,在雪地上

14、一寸复一寸地挪动。他们走了足足十个小时,也许时间更长,谁知道呢?反正他们用光所有的力气,已经走不动,几乎就要躺在雪里了,并且永远不再起来,但他们终于走到了。黄白华接到消息,说他的妻子蹚着大雪来了。他丢下手上的事没命地朝雪山跑去。他看见了他们,看见妻子和那个可爱的战士,他们在雪山脚下,是两个慢慢蠕动着的小黑点。他咧开嘴傻笑着,揩一把头上的汗,撩起两脚的雪粉朝他们奔去。他跑近了。他站住了。他像一个真正的傻瓜站在那里那肯定是他的妻子。她一身雪粉,仰着乌紫的脸,两只手探索着,远远地伸向前方,明亮的眼睛呆滞着,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她害上了雪盲症,什么也看不见了!他叫她。她听见了他的声音。她能分辨出他的喘息声

15、来。她朝他伸出手去,她也叫他。黄白华扑上来,紧紧地、紧紧地搂住了妻子。那个汉子,就那么站在雪山脚下,呜呜地哭出声来了。我是两年后听到这个故事的。给我讲故事的人还给我讲了在这个故事里发生的另外一件事,这件事是关于那个战士的。那个战士没有害雪盲症,他在察隅当了两年兵,锻炼出来了,但他因为一直搀扶着黄白华的妻子,他用他的身子支撑着她,他甚至把她在雪地里一步一步地拖着走,他向着阳光那一边的脸被紫外线严重地灼伤了,成了黑色。讲这个故事的人告诉我,一年之后,有人看见了那个战士,他不知在和身边的战友说着什么事情,在那里呵呵地笑着,他的那张英俊的脸仍然是阴阳分明着。雪山很美,所有见过雪山的人都这么说。(有删减)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交代察隅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交通极为不便,为黄白华妻子前往察隅遇阻埋下伏笔。B. 小说中司机劝阻黄白华妻子翻雪山、探亲归队的战士陪伴并扶助她翻雪山凸显了军民鱼水情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由衷赞美了边地自然风光,也烘托了黄白华妻子与戍边官兵的美好情操。D. 小说以“家属”为题,交代了主人公特殊身份的同时,又兼有即小见大和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7. 关于文中黄白华形象特征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部队批了探亲假后,黄白华细心地准备好了给妻子的礼物,小说通过事实陈述表明黄白华是一个爱妻子的好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