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与检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7533898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与检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与检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与检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与检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与检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与检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与检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小结一、易读错的字家贫(pn)辛勤(qn)老媪(o)萤火(yng)胤(yng)恭(gng)练囊(nng)还(hi)卒业盛饭(chng)卒业(z)笤帚(tiozhou)漩涡(xunw)铁杵(ch)枪栓(shun)扭动(ni)一声不吭(kn)姥爷(lo)捆绑(bng)劫难(ji)晋察冀(jn)吆喝(yoh)趁其不备(chn)枕头(zhn)扒开()尸首(shu)扭打(ni)嘴唇(chn)塞在怀里(si)倔强(ju)老媪(o)叮嘱(zh)鼓鼓囊囊(nng)嘹亮(lio)倔强(jing)轮廓(ku)捋下来(lu)风靡(m)蹿进(cun)人才济济(j)啧啧赞叹(z)画框(k

2、ung)山楂片(zh)蹬腿(dng)纸屑(xi)祈求(q)颠覆(f)雪屑(xi)葵花(ku)污迹(w)咯吱(g)搓手(cu)遗憾(hn)二、易写错的字囊萤夜读 恭敬 勤劳 晋察冀 炕沿铅笔枪栓 胳膊劫难 绸子 趁机慌忙铅:右上角不是“几”,没有钩笔。迈:右部不是“方”是“万”,注意不要加点。膊:右上角末笔别忘了点笔。柜:右边偏旁是“巨”,里面不要写成“口”。扒:右边偏旁是“八”,不要写成“人”。慌:右边偏旁是“荒”,不要多加一点。三、形近字铅:铅笔炕:炕席晋:晋级膊:赤膊沿:边沿杭:杭州普:普通胳:胳膊栓:血栓搏:搏斗扒:扒开绸:丝绸拴:拴住格:合格趴:趴下稠:稠密呜:呜呜尸:尸体慌:慌忙敌:

3、敌对鸣:鸟鸣户:户口谎:谎话故:故乡四、近义词柔软柔和本领本事浑身全身打扮装扮集合聚集揺晃揺摆凶恶凶狠慌忙急忙商量商讨爱护爱惜可惜惋惜向往憧憬嘱咐叮嘱镇静沉着嘹亮洪亮坦然安然拘束拘谨抱怨埋怨安慰安抏妨碍干扰兴奋激动寻觅寻找空闲闲暇祈求请求感叹感慨清新清爽疑惑困惑不约而同不谋而合五、反义词黝黑白皙集合解散温和暴躁柔软坚硬慌忙从容倔强温顺沮丧兴奋熟练生疏胆怯勇敢高涨低落镇静惊慌拘束自然兴奋平静空寂热闹妨碍促进歪歪斜斜端端正正清新污浊六、词语归类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程门立雪手不释卷拟声词:哗啦哗啦吧嗒吧嗒呜哩哇啦叽叽咕咕AABB式:飘飘悠悠歪歪斜斜推推搡搡认认

4、真真红红火火干干净净明明白白七、常考句型:1.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并仿写。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示例1.他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了起跑线。示例2.歹徒像恶狼一般盯着大家。2.含有关联词的句子(1)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仿写: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但要用功,还要改进学习方法。(2)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仿写:劳动结束了,同学们一边休息一边听老师讲故事。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18课:文言文二则囊萤映雪1. 囊萤夜读选自晋书车胤传。囊萤夜读

5、(车胤)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读书。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2.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胤恭勤不倦:胤车胤;恭勤:肃静勤勉。倦,疲倦。通:通晓,明白。家贫不常得油:贫:贫穷。 得:买得起。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囊,用口袋装。以夜继日:日,白天。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3.问题探究(1)【提取信息】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解释课题“囊萤夜读”的意思?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2)【个性感悟】读完这则短文,你有什么感悟?读完这则短文,我认识到

6、了无论学习条件多么艰苦,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艰苦奋斗。铁杵成针1.铁杵成针事讲的是李白小时候读书 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触动很大,发愤读书,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告诉 我们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就能成功的道理。 2.(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世传:世世代代相传。世,世间,世上。传,相传,传说。成:完成。 弃:放弃 去:离开。 (2)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过,路过,经过。是,这 。 逢:碰上。老媪:老婆婆或老奶奶。 媪,妇女的统称。方:正在。 (3)问之,曰:“欲作针”。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欲作针:欲:想要。(4)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感

7、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感:被.感动。 还卒业:回去完成学业。还,回去。卒业:完成学业。 3.“铁杵成针”的故事后来变成了一句俗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好问、有毅力、持之以恒的李白。 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车胤。你还知道古人勤学的故事有:悬梁刺股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6.问题探究(1)【内容探究】李白为什么回去完成了学业?因为李白被老妇人的顽强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回去完成了学业。(2)【联系实际】你有过类似李白“未成,弃去”的经历吗?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重点)我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我从5岁就开始学舞蹈,到9岁时,因学习任

8、务越来越重就放弃了。从这则故事中,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恒心,要肯下功夫,才能取得成功。第19课:小英雄雨来1.小英雄雨来通过记叙抗日战争时期,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课文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兵、怀念雨来、机智脱险。2.重点句子(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比喻】把芦花比作厚厚的白雪,写出了芦花又白又密的特点。(2)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环境描写】【比喻】【伏笔】环境描写一方面展示了雨来

9、家乡美丽的风光,另一方面为雨来的脱险埋下伏笔。把苇絮比作鹅毛,写出了苇絮的轻柔和洁白。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3)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心理描写】“往哪儿跑呢”表现了雨来当时害怕挨打的心理。(4)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比喻】【动作描写】把雨来比作“小泥鳅”,形象生动,因为雨来浑身黝黑发亮,这一点和泥鳅很像。一个“扎”字写出了雨来动作灵活、机智果断。

10、(5)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神态描写】【侧面描写】描写妈妈因找不到雨来而担心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雨来反应速度快,游泳水平高。(6)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比喻】【动作描写】将雨来比作“小鸭子”,并通过“露、抖、抹、吹、望、笑”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雨来的调皮可爱,同时也渲染了芦花村和平、安宁、幸福的气氛。(7)他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还背着一杆长长的步枪。【外貌描写】对爸爸的装束的描写,突出了战斗形势的严峻,同时写出雨来的爸爸一直在勇敢参加抗战。(8)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

11、来了呢?【心理描写】既写出了雨来对爸爸这种装束的好奇,又暗示爸爸的革命工作一直都在秘密进行。(9)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摇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夸张】“把屋子震得好像摇晃起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外面的声音很大,说明当时情况紧急,场面混乱,暗示将要发生大事情。(10)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夸张】“脚下像踩着风”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雨来跑得快;“朝后院跑”是为了引开敌人,同时也让敌人以为自己害怕,足见雨来的机智、果断和勇敢。(11)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12、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对比】敌人用伪善的面孔来诱骗雨来,与刚才凶恶的形象形成对比。(12)扁鼻子军官压住肚子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啊!”【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从扁鼻子军官的动作和话中可以看出,敌人继续假装友好,哄骗雨来,想让雨来告诉他们李大叔的行踪。(13)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雨来的勇敢和坚定。(14)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写出李大叔听到雨来“牺牲”的消息后的震惊和痛苦万分的心情,烘托出雨来的“小英雄”形象。(15)

13、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照应】【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此处与前文照应,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展现出雨来的活泼可爱。(16)“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反复】连用两个“雨来没有死”,构成反复,进一步突出人们惊喜、激动的心情。3.问题探究(1)【形象赏析】为什么把雨来称为“小英雄”?(重点)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不管敌人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他始终坚强不屈、机智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当敌人准备枪毙雨来时,他趁敌人不注意,在敌人眼皮子底

14、下跳水逃走。雨来的做法充分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儿童爱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所以把雨来称为“小英雄”。(2)【写法探究】在文章的第1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运用大量笔墨来描写雨来的家乡?(重点)这段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展示了雨来家乡的迷人风光,为故事的发生与发展做了铺垫,同时也暗示了雨来对家乡的爱,这也是雨来与敌人做斗争的思想基础。点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可以推动情节发展,还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作答时,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3)【形象赏析】【写法探究】第5自然段表现了雨来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表现了雨来游泳本领高,机灵调皮,为后文写雨来与敌人斗智斗勇埋下伏笔。点拨:先认真阅读第5自然段,抓住“抖”“抹”“吹”“笑”等动词,总结出雨来的特点;然后结合全文内容,判断其作用。(4)【写法探究】“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想一想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重点)这句话既是雨来同敌人顽强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