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道二期工程四标段结构计算书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57513037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7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大道二期工程四标段结构计算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科学大道二期工程四标段结构计算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科学大道二期工程四标段结构计算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科学大道二期工程四标段结构计算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科学大道二期工程四标段结构计算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大道二期工程四标段结构计算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大道二期工程四标段结构计算书(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大道二期工程四标段结构计算书19目 录1、工程概况12、设计依据、采用的技术规范12.1设计依据12.2采用的技术规范23、管廊工程地质评价24、边坡支护74.1管廊深基坑情况74.2基坑支护75、设计参数85.1南段设计参数取值原则及设计参数建议值85.1.1 覆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建议85.1.2 基岩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建议95.1.3支护结构设计参数取值建议116、设计工况及标准127、边坡稳定性计算127.1 采用放坡开挖+网喷支护127.2 排桩锚索挡墙(G0+299.34G0+337)147.3 锚板挡墙(G0+864.3G0+900段左侧)168、结论191、工程概况本次设计科

2、学大道二期工程四标段为新建项目,南起三百梯立交北侧,北至巴福立交南侧。科学大道主线桩号范围为K18+599.752K19+637.394,全长约1.038公里,双向八车道快速路。西辅路桩号范围为K11+557.709K10+521.445,全长约1.036公里,单向两车道城市次干路。东辅路桩号范围为K0-66.481K0+982.484,全长约1.049公里,单向三车道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宽79m,两侧控制绿带各宽912.5m,采用主辅路形式,主线双八+辅路双五,主线为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80Km/h,辅路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40Km/h。 本次设计范围内新建桥梁一座,桥跨42m。新建两仓综

3、合管廊,管廊内空(含垫层)断面为BH=7.3m3.3m,管廊长约1054.8m。 拟建项目涉及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梁、支挡结构、建筑、综合管廊、排水、海绵城市、照明、智能交通、景观。本项目属于大型建设工程,预计2022年8月进行施工招标,于2022年9月开始施工,工期为两年。2、设计依据、采用的技术规范2.1设计依据(1) 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 科学大道二期工程立项批复(【渝高新改投2020 402号】)(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2020.10)(3) 关于科学大道二期工程的初步设计批复(渝高新建初202029号)(重庆高新区建设局2020.10)(4) 关于科学大道二期工程的概

4、算批复(渝高新改投2020452号)(重庆高新区改发局2020.10)(5) 科学大道二期工程高边坡、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专项论证会专家意见(6) 科学大道二期工程高边坡、深基坑专项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 (重庆中宇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2021.01)(7) 科学大道二期洪水影响评价批复(渝高新水许可20228号) ( 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2022.04)(8) 科学大道二期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南段K18+599.752-K30+000、北段K40+500-K47+200)(详细勘察) (重庆市勘测院2021.03)(9) 重庆市快速路一纵线石坝立交至巴福立交段工程(重庆

5、市设计院2017.10)(10) 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大道-第三卷-科学大道二期工程(南段-三百梯立交交至巴福立交)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0.10)(11) 科学大道二期工程EPC一标段施工图设计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2.07)(12) 景瑞江山御府建筑施工设计图(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21.03)(13)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14) 重庆高新区拓展区市政设施专项规划(15)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区市政管网及设施(设备)用地综合规划设计(16) 科学城供水主干管网工程规划(中间成果)(17) 大学

6、城水厂三期原水管道工程(18) 重庆市主城区西部片区干线综合管廊修建性详细规划(19) 部分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道路管线竣工或设计资料(20) 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21) 业主提供的道路周边现状管线实测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2.2采用的技术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2016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0108-20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2019)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07-20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6G101-1)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6G101-

8、2)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16G101-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 (GB50069-2002)3、管廊工程地质评价该段线路呈南北走向,管廊标准宽度约8m,现对该管廊分段评价如下:(1)G0+000G0+210该段管廊段线路走向13,场地地形坡度约515,该段管廊全长210m,位于东辅路右侧,根据现场地质钻探揭露,管廊区上覆人工素填土厚0.803.3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沿线无不良地质现象,现状稳定。边坡工程:根据18K118K9剖面,管廊实际底标高位于现状地形地貌之上,横向岩土界面平缓,整

9、体稳定,管廊施工完成后,可直接按路面标高回填,但应考虑西侧主线回填土对其的侧向压力。地基基础:本段管廊段根据设计标高开挖后,大部分区域管廊基底位于填土上,由于素填土结构松散稍密区域,均匀较差,不宜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建议对填方土体进行强夯压实或直接换填,粉质粘土层直接清除;管廊施工完成后路基回填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控制指标应满足设计及现行标准、规范要求,压实后承载力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第五章设计参数建议值。(2)G0+240G0+900该段线路走向710,地形坡度约520,该段管廊全长660m,位于东辅路右侧,根据现场

10、地质钻探揭露,管廊区上覆人工素填土厚0.007.6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沿线无不良地质现象,现状稳定。边坡工程:根据18K919K19剖面,根据管廊全线纵剖面图可知,该段管廊实际底标高位于现状地形地貌之下,按设计标高整平后,管廊基底埋深约19.0m,沿线管廊左右侧将形成高度约0.0019.00m的基坑边坡,开挖后形成的基坑边坡多为岩土质混合边坡,边坡上部以素填土和粉质粘土层为主,土层厚度0.03.0m,下部以基岩层为主,岩层产状为27312,LX1为6144,LX2为12739,边坡开挖按直立开挖考虑。管廊开挖后左侧边坡倾向86,右侧边坡倾向266,根据岩层产状和裂

11、隙作极射赤平投影,根据赤平投影图:左侧边坡坡面与产状(CZ)面呈反向相交,利于边坡稳定。边坡坡面与裂隙(LX1)面呈小角度切向相交,裂隙倾角小于边坡坡角,裂隙面属较不稳定结构面,易产生切向滑动。边坡坡面与裂隙故管廊左侧基坑边坡开挖后,边坡受裂隙控制,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0,边坡岩体破裂角39。(LX2)面呈顺向相交,裂隙倾角小于边坡坡角,易沿裂隙层面产生顺向滑动,裂隙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大。该侧边坡建议放坡开挖,建议临时放坡坡率:覆盖层1:1.25、强风化基岩按1:1、中风化基岩按1:0.75,开

12、挖后建议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以免地表水进入基坑软化岩体,影响临时边坡稳定性和降低基底承载力。右侧边坡坡面与产状(CZ)面呈顺向相交,产状倾角小于边坡坡角,易沿产状层面产生顺向滑动,产状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大。边坡坡面与裂隙(LX1)面呈大角度切向相交,裂隙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坡面与裂隙(LX2)面呈反向相交,利于边坡稳定。故右侧边坡开挖后,边坡受层面控制,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0,边坡岩体破裂角12。由于该侧边坡开挖后为顺层边坡,且岩体内各结构面相互切割形成不稳定楔形体,容易产生掉块,该侧

13、基坑边坡开挖时建议放坡开挖,建议临时放坡坡率:覆盖层1:1.25、强风化基岩按1:1.0、中风化基岩按1:0.75,局部地段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挡墙支挡。开挖后建议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以免地表水进入基坑软化岩体,影响临时边坡稳定性和降低基底承载力。管廊左、右侧边坡极射赤平投影6.3-22地基基础:地基持力层可选压实填土及基岩。对于基岩出露区,其承载力高,均匀性较好,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对于素填土结构松散稍密区域,均匀较差,不宜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建议对填方土体进行强夯压实或直接换填。路基回填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控制指标应满足设计及现行标准、规

14、范要求,压实后承载力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第五章设计参数建议值。支挡工程本段管廊右侧部分地段紧邻高压铁塔,无放坡条件,设计拟采用桩锚挡墙支挡。1-1#挡墙:该段挡墙位于管廊拟建里程桩号G0+300G0+340段,建议以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1-4#挡墙:该段挡墙位于东辅路拟建里程桩号K0+450K0+505段,建议以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1-5#挡墙:该段挡墙位于东辅路拟建里程桩号K0+733K0+762.5段,建议以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各段挡墙主要特征详见附表6:场地支挡结构主要特征一览表。(3)G0+900G1+192该段线路走向743,地形坡度约520,该段管廊全长292m,位于东辅路右侧,根据现场地质钻探揭露,管廊区上覆人工素填土厚0.0010.2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沿线无不良地质现象,现状稳定。边坡工程:根据19K1919K37剖面,该段管廊实际底标高位于现状地形地貌之下,按设计标高整平后,管廊基底埋深约13.50m,沿线管廊左右侧将形成高度约0.0013.50m的基坑边坡,开挖后形成的基坑边坡多为岩土质混合边坡,边坡上部以素填土和粉质粘土层为主,土层厚度0.03.0m,下部以基岩层为主,岩层产状为26615,LX1为5354,LX2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