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诗词宝典——修养篇

上传人:通*** 文档编号:35745861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9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修养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修养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修养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修养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修养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修养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诗词宝典——修养篇(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文写作诗词宝典修养篇目录一、德行2二、自省(纠错)12三、勤勉25四、学习(读书)33五、节俭(不贪)51六、敬畏(警醒、善恶)61七、惜时69一、德行1.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出处:战国荀子荀子非十二子。原文:“兼服天下之心:高上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知,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争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释义: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即使能做也要谦让,这样才能成为有德行的人。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成为有德之人。用法提示:荀子以极为质朴的语言阐述了治学之德,通俗易懂,十分上口。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这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美德。在公文写作中,这种近于口语、说理明白的文言语句,特别容易让人接受,也不用做过多解释。“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一句,一般用作对德的认识和考评。比如,“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对官德表现进行量化考评,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的有益尝试,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积极意义。2.德不孤,必有邻。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强调,道德的魅力与意义。用法提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一种朝着与自己

3、相近的事物移动的倾向,相同或者相近的事物总会走到一起的,有道德的人自然也会和有道德的人一起相处。所以,如果想要身边全都是有德之人,那么首先自己要有德行。在公文写作中,“德不孤,必有邻”可用于阐释美德的魅力与意义,从而鼓励某人注重自身修养;还可用于合作,说明双方是因为志同道合而走到一起的。比如,“德不孤,必有邻。”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之间的时空距离或许很近,或许很远,但是不管是近是远,最终他们都会产生共鸣。3.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原文:“故其(管仲)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释义:如果礼、义、廉、耻不能得到推行,国家就

4、会灭亡。比喻:纲纪废弛,政令不行,国家灭亡。“四维”,即礼、义、廉、耻。用法提示:礼、义、廉、耻合称“四维”;加上孝、悌、忠、信,就是“八德”。礼、义、廉、耻四个字所蕴含的意义随着历史的变迁也跟着变化。但是无论怎么变化都会符合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在公文写作中,说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层面的时候,都会强调礼、义、廉、耻。比如,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是中国先人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认识,而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成功非难,处成功尤难。出

5、处:明张居正答中丞孙槐溪。原文:“成功非难,处成功尤难。”释义:取得成绩并不难,处身于成功当中才是更加困难的。比喻:正确对待成功,不因成功而骄逸。用法提示:孙槐溪在明代的历史上并不怎么出名,如果不是因为张居正给他写过书信,我们见到他的名字的机会可能会更少。在公文写作中,张居正的很多观点其实都可以用,并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本书所选的这些。而这句话,后面的内容可以是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比如,“成功非难,处成功尤难。”全党在胜利面前,要坚持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5.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出处:西汉司马迁

6、史记乐毅列传。原文:“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释义:古时候有道德的人,即使绝交了也不会互相诋毁。表现了一种难得的正直美德。用法提示:这段话是乐毅对燕昭王说的,在战国策燕策二中也叫乐毅报燕王书。乐毅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为什么说他杰出呢?因为他曾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而且,他还是诸葛亮的偶像。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教育广大青少年,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交友观。需要注意的是,是“交绝”,而非“绝交”。6.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处:北宋王安石梅花(又名梅)。原文:“墙角数枝梅,凌寒

7、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释义: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歌颂了一种坚强和高洁美好的品格。用法提示: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失败后,被宋神宗罢相,心灰意冷,退居钟山,但却没有放弃对人生的希望,这首诗便是那时所作。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在两个方面:一是洁身自好,不与失德的人同流合污,可作为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二是不争不抢,无比自信却不到处炫耀,可作为对青少年的教育。比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真正有才能的人,无须到处宣传,别人自会看见。另外,“为有暗香来”一句也可以单独作为文章标题。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处: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

8、首(其一)。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释义: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比喻:人的清廉正直。用法提示: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芙蓉楼送辛渐,第二首不为我们所熟知。王昌龄出任南京县丞时,他的朋友辛渐由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一直送到镇江才离去。这两首诗便是那时所作。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表示人的美德、品格,也可以用在弘扬家风方面。比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廉洁,是家风中的重要一部分;清廉,是送给家人最好的礼物。8.心术

9、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出处:清金缨辑录格言联璧齐家类,据说为袁崇焕所作自题联。释义:心术不可违背天地意志,言行举止要给子孙做榜样。提醒人们要心存良善,谨言慎行,为子女起好的表率作用。用法提示:“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则有两句意:前一句说做人要心术端正,后一句说建立良好的家风。在公文写作中,其实没有必要区分,因为两句的意思是一脉相承的,说到个人修养的时候可以用,说到家风营造的时候也可以用。比如,“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家风连着民风与政风。良好的家风是人们精神成长的沃土,有了好家风,才能培养出好儿女、好公民。9.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出处:

10、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原文:“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行孰为厚?(晏子)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释义:最高尚的意愿,莫过于爱民;最宽厚的行为,莫过于让民众安乐。用法提示:在公文写作中,“爱民”可以作为立场,就是要破除官本位、“官老爷”的思想;也可以作为要求,就是在考虑和解决问题时,时刻从民众的角度出发。比如,“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国家公职人员一切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时刻把人民冷暖放在心中,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处:春秋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小雅车舝。原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鲱鲱,

11、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释义:德如高山人景仰,德如大道人遵循。比喻: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将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用法提示:真正让这句话“走红”的人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赞”中对孔子“表白”道:“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当然了,这也使得此句本来的意思发生了些许变化。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还是用来形容那些德行高尚的人,希望后来的人能够向他们学习。比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于个人,师恩如山;于国家,师德如海。1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原文:“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

12、德者,才之帅也。”释义: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说明了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关系。用法提示:德才兼备是司马光理想中的人才,他认为,有德无才者次之,无德无才者又次之,最不能用的就是有才无德的小人。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的侧重点在人才身上的德行,可以用在选人用人、人员考核等方面。毕竟,只有具备极佳品德与才能的人,才是可用的人才。比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还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2.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

13、通鉴周纪一。原文:“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释义:君子把才华用来行善,小人把才华用来作恶。形容才能需要一定的德行来支配,不然会产生反作用。用法提示:司马光也使用司马迁的史记笔法:“太史公曰”,在每一传记完结之后,都会写上一大段的“臣光曰”,上面那段文字就是司马光针对智伯发出评论,所以也叫智伯论。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就不仅是在强调德行的重要性,还要求大家注意区分君子和小人,而在古人看来两者的区别就是德行的高低,而不是才能大小。比如,“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如果政治品德不过关,我们就要一票否决。相反,对于那些政治品德好的人

14、,我们要大力培养,助之成才。13.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原文:“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释义:国家的乱臣、家中的败子,都是有才能但德行不足,才导致了衰败。形容有才无德的危害。用法提示:司马光是当时士人的精神领袖,尤其是到了宋神宗时期,他在朝廷上的影响非常之大,要不然也不会成为王安石变法最大的阻力之一。不过,司马光的人品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他崇尚德行,力主才德相符。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还是变相强调有才没有德、用人不重德的危害,需要我们在教育时注重德育,在考核时注重德行。比如,“国

15、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选人用人必须把好政治关,对于政治品德不过关的人,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就应该一票否决。1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出处:东汉张衡应间。原文:“是何观同而见异也?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释义: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形容道德比职位更为重要。用法提示:张衡仕途不畅,多年不得升迁,曾任太史令前后达十四年之久。不慕名利的他,写下这篇文章表明心迹。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强调德行的重要性,提醒大家不要只报怨不升职,先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德位相符”。比如,“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是儒学的政德观,中华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并将其作为为官理政的根本。15.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出处:北宋欧阳修祭石曼卿文。原文:“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释义:不与万物一同毁灭,而能超然万物且不腐烂的东西,就是流传后世的好名声。比喻:留给后世一个好名声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名声才是不朽的。用法提示:石曼卿也是北宋时期的一个人物,他文武双全,关心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