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连接道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5734618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沿江连接道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沿江连接道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沿江连接道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沿江连接道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沿江连接道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沿江连接道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沿江连接道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沿江连接道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第 17 页 共 17 页1 工程概况本次设计连接道设计起点接现状长江大桥北桥头,终点接拟定建设桐子园大桥北桥头,沿线由北至南依次经过三阳化工(废弃场地),远海建工,桐子园码头地块。道路全长1259.824米,城市主干道,根据前期可行性方案论证报告,道路断面布置为:3.0m(人行道)+22m(车行道)+3.0m(人行道)=28m,双向六车道,本道路设计车速40Km/h,全线共4个交叉口。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填方高度大于等于8m为高填方,挖方边坡(岩质边坡)高度大于等于15m、(岩土混合边坡

2、)高度大于12m且土层厚度大于等于4m及(土质边坡)高度大于8m的挖方边坡划分为高切坡。本工程高切坡统计如下:沿江路高切坡项目桩号位置边坡高度(m)长度(m)岩土类型安全等级边坡性质高切坡K0+320K0+390右侧131570岩土混合一级永久性K0+460K0+840右侧1838380岩土混合一级永久性K0+840K0+980右侧1020140岩土混合一级永久性K0+980K1+250右侧1033270岩土混合一级永久性区位图2 设计规范及采用技术标准2.1设计依据与业主(重庆万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万州区龙宝组团管理单元(九龙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道路沿线1:500带状地形图(

3、四川二八二核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2019.4.10)九龙园沿江路道路工程及慢行系统论证报告(万州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局 万州经开建文(2018)59号)桐子园大桥设计图(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18.08)万州桐园仓储物流中心场平及支护工程设计图(重庆弘创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17.11)现场调查资料沿江路及龙翔大道详勘报告(四川二八二核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2019.4.10)万州区龙都街道桐子园沿江连接道整治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2023.4.4)2.2 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4、-201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102019)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2.3 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人群荷载按照4.5kN/m2,车辆荷载按照城A级进行设计。(2)安全等级: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50330-2013)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BJ50/T-029-2019),支挡工程以及边坡防护安全等级为二级。(3)设计基准期:支挡工程以及边坡防护采用50年。(4)地震设防标准: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B1,场地地震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及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4 高边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及执行情况(一)

6、结合地勘资料、坡顶建(构)筑物现状、规划用地情况及景观要求,合理确定边坡支护形式、坡率及边坡分阶高度等内容,并补充沿江路深挖方段(K0+270 K1+259)和龙翔大道延伸段(K0+500 K1+020)边坡专项设计。回复:按意见修改完善,详见5.2.4条路基设计。(二)补充现状路基检测和利用情况说明。回复:按意见补充,详见说明3.2条。(三)补充道路及边坡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保护、迁改措施设计。回复:根据现状自然条件,本项目实施范围内有一座高压铁塔需迁改,具体措施由电力公司设计迁改。(四)复核各段边坡地质构造与边坡关系,破坏模式及岩土参数,补充边坡各种不同破坏模式下的稳定性分析。回复:已复

7、核各段边坡地质构造与边坡关系,破坏模式及岩土参数,补充边坡各种不同破坏模式下的稳定性分析,之前该部分内容已回复给专家并取得专家认可。(五)结合道路等级的变化,复核原道路挡墙及边坡的稳定性。复核28-28剖面桩顶剪出的可能性,优化桩结构设置,沿江路土层边坡建议放缓并由锚喷改为格构绿化。回复:原道路挡墙由于缺少老挡墙资料无法对原挡墙进行复核,故建议建设单位对原有挡墙请专业单位进行评估,在道路等级变化后,复核原道路挡墙及边坡的稳定性。现在设计取消桩板墙,并清除原有位置土层。采纳专家意见土层边坡放缓并由锚喷改为格构绿化。(六)完善场地边坡截、排水系统设计。回复:采纳专家意见,完善场地边坡截、排水系统设

8、计。(七)补充细化边坡土石方开挖、支护施工顺序和技术要求。回复:采纳专家意见,设计说明中补充相关内容。(八)补充完善计算书、立面图、地质剖面图及图说表达。回复:采纳专家意见,完善计算书、立面图、地质剖面图及图说表达。(九)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分段细化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回复:采纳专家意见,完善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分段细化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2.5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一)校核K0+440、K0+880、K0+440、K0+906、K0+933、K0+980.3、K1+003.8、K1+030.8,上部土层的稳定性,根据稳定性情况确定放坡坡率。回复:采

9、纳审查意见,对K0+440、K0+880、K0+440、K0+906、K0+933、K0+980.3、K1+003.8、K1+030.8段进行复核,经复核地勘资料,上部土层厚度约1米左右,按1:1.75坡率进行放坡,边坡稳定。(二)调查K0+695坡顶挡墙的现状情况。回复:采纳审查意见,对K0+695坡顶挡墙的现状情况进行复核,经复核,坡度挡墙与沿江路拟建边坡顶约有5.5米宽的距离,本道路边坡的修建对现有挡墙扰动小,挡墙现状稳定无不良情况。(三)边坡的岩土力学指标情况。回复:采纳审查意见,对边坡的岩土力学指标进行复核,经复核地勘资料,本次设计按地勘提供的岩土力学指标,具体详“7.4边坡及支挡结

10、构计算”中黑体标明岩土力学指标。3 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线路主要沿斜坡展布,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大致呈台阶状斜坡地形。地形坡角一般为1540,局部达4075,少量呈直立陡坎。拟建道路沿线最高点高程约290m,最低点高程约230.00m,相对高差60.00m,为典型的构造剥蚀浅丘地貌。线路多位于斜坡中上部,纵向地形变化一般较小。横向上表现为折线斜坡,自上而下呈平坝(缓坡)-陡坡(崖)-已建道路-陡坡(崖)状,上部平坝或缓坡地形较平缓,坡角多510多覆盖第四系填土层或粉质粘土层,平坝(缓坡)与已建道路之间多形成陡坡(崖),多为前期修建道路时形成的挖方岩质边坡,边坡高为1040m,

11、少量地段为填方土质边坡,道路沿线的填方土质边坡多已建挡墙支挡,坡角多4575,局部近直立。3.2 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山区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日照偏少,雨量充沛、雨热同步,同时具有春雨较早、夏长多伏旱、多秋雨、冬暖少霜雪、多云雾特点。全年无霜期320天以上。多年平均气温18.1,最低气温-3.7(1983年1月6日),最高气温42.1(2006年8月15日),气温垂直分带显著,长江河谷一带较周围气温高出13。根据万州气象站1965年以来的资料统计,区内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191.3mm,历年最大月降水量711.8mm(1982年7月),最大日降雨量243.3m

12、m(2007年7月16日),最长连续降雨16日(1982年7月621日),最大连续降雨量488.7mm。入春以后,降雨量逐渐加强,夏季大雨、暴雨频繁;秋季降雨量与春季接近,但雨日较多而秋雨绵绵,春夏之交多暴雨,日降雨量可达100mm以上。年蒸发量1085.6mm,夏季占44,春秋季分别占27和24,蒸发量因地而异,一般随高程增加而减少。干燥度0.72,相对湿度81,以秋季湿度最大、春季相对较干燥、秋季热而闷。区内常年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0.7m/s,最大风速17m/s,多出现在夏季,春季间或出现但历时短暂。场区东侧60m处为长江(沿江路里程桩号约K0+276.00处为场地距离长江最近处),三峡

13、库区蓄水前长江在勘察区段多年平均水位107.89m,最低水位99.13m(1979年3月7日),最高水位156.04m(1870年7月12日),常年洪水位133.0m,近3070年来的最高洪水位为142.12(1918年)。由于三峡库区的蓄水水位上升,其最大洪水位为库区最高水位175m。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本段水位在145与175m间起落;相对水位高差30m。(本段叙述中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对应黄海高程系高程吴淞高程1.79m)。由于拟建场地整体标高高于长江最高水位,且均距离较远;故长江水对场地影响较小。3.4 地层岩性据现场调查和钻孔揭露,勘察区出露地层从新至老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素

14、填土、杂填土、全新统残坡积(Q4el+dl)粉质粘土、全新统崩坡积(Q4col+dl)碎石土、块石土、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现将各岩土层工程特征自上而下(从新到老)分述如下:3.4.1、第四系全新统土层 a、素填土(Q4ml):杂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砂、泥岩块石、碎石和粘性土组成。硬质物粒径20400mm,含量530%,分布不均,系附近修建房屋及道路时机械堆填或夯填形成,回填时间8年以上,钻孔揭露该层厚度0.30m(CK70)7.10m(CK50)。b、杂填土(Q4ml):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混凝土块、砖块等建筑垃圾组成,系拆迁时无序堆填形成,属新

15、近回填,主要分布于三阳化工厂厂区内。c、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褐色,可塑,切面具有光泽,土质较均匀,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杂少量泥岩角砾。钻孔揭露该层厚度0.30(CK3)9.10m(CK138),主要分布在勘察区内斜坡较缓地带。d、碎石土(Q4col+dl):红褐色、灰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碎块石呈次棱角状,强-中等风化状态,粒径约1-40cm,含量约50-85%,粉质粘土呈可塑状,硬质物竖向分布不均,稍湿,稍密,钻探揭露厚度4.8(ZX61)-13.8m(ZX62),分布于场地局部地段,分布不均匀。e、块石土(Q4col+dl):红褐色、灰色,主要由砂泥岩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块石呈次棱角状,强-中等风化状态,粒径约20-50cm,含量约50-90%,粉质粘土呈可塑状,硬质物竖向分布不均,稍湿,稍密,钻探揭露厚度6.3(ZX81)-10.2m(ZX83),分布于场地局部地段,分布不均匀。3.4.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a、砂岩:灰褐色、灰白色,灰色,主要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