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方案

上传人:工****文 文档编号:35733400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方案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方案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降低自然灾害的危险度,即控制灾害的强度和频度,实施防灾减灾措施来降低风险;二是通过降低区域易损度,即合理布局和统筹规划区域内的人口和资产来降低风险。 比较而言,通过后者降低区域易损度是目前较易实施的风险管理的主要途径。此外,购买人身和财产保险,将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也是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风险或转移风险。风险无处不在,其中一部分风险是可以接受的,称之为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risk),这部分风险不需要降低和转移;一部分风险是不可以接受的,称之为不可接受风险(

2、Unacceptablerisk),这部分风险需要降低和转移,属于需要进行风险管理的范围。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虽然可将风险分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两类,但两者的区分并没有严格的界线。根据已有的泥石流风险等级的划分,我们认为可将极低风险理解为可忽略风险,:而可忽略风险即可视为可接受风险。 因此,至少极低风险这一等级的风险我们认为是属于不需要管理的可接受风险的范围。针对风险度是由危险度和易损度共同构成的这一基本事实,可将地质灾害的减灾措施分为三类:一是灾害改善,通常使用工程方法,降低灾害发生的频率,让灾害远离人民;二是行为改善,采取避让和预警系统等降低灾害影响,或通过制订规划、教育法规和经济刺激手段降

3、低易损性。 三是损失共享,包括保险系统、灾害救助、开发援助和补偿。具体说明如下:(1)降低危险度。 有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火山、台风(太平洋西部)、飓风(大西洋西部和西印度群岛)和龙卷风,可以通过预测预报来避免。目前世界上能够比较成功预报的自然灾害是台风和飓风。 由于有全方位、全天候气象卫星的监测,通过卫星云图的分析,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报台风的规模、路径、到达时间和登陆点。但从本质上讲,预测预报并没有降低自然灾害危险度,因为它既没有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规模,也没有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 但是预测预报可为降低自然灾害易损度提供良好基础,从而为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度创造有利条件。降低自然灾害危

4、险性就是通过人类的强力干预,以此改变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过程。 对于泥石流灾害来说,降低危险度是可能的,我们可以通过土木工程措施,采取拦、挡、排的方式控制松散固体物质的供给和输移,从而达到降低泥石流规模的效果。上游形成区的梯级谷坊坝、中游流通区的拦沙坝群和下游堆积区的排导槽,可以稳定谷坡,拦截部分松散固体物质,还可以减缓沟床坡度,延缓松散固体物质聚积时间,从而达到降低泥石流发生频率的效果。 此外,通过生物工程措施改变地表径流状况,削减洪峰和清水流量,也可以部分地达到降低泥石流灾害危险度的目的。当然,在实施工程措施降低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同时,也隐藏着增加技术事故的危险性。 (2)降低易损度。在

5、更多的情况下,我们总是力图把风险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而不是完全彻底地消除风险。 因此,降低易损度,不失为风险管理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是灾害识别,判别泥石流沟,弄清泥石流分布情况,划定危险范围,进行危险度分区。 然后是控制危险区内财产增长规模和人口发展速度,在危险区内要严格控制新建大型项目的审批,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限制永久性高层建筑的兴建。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流动人口大规模流入,最后的办法才是撤离疏散。 撤离危险区内的人口和转移危险区内的财产是降低滑坡泥石流风险度的最稳妥的办法。(3)风险转移和灾害保险。 通过灾害保险将风险部分转移也是风险管理的一种常

6、用方式。然而,灾害保险只是对灾害损失的转移,让灾害损失与更多的人分摊,并没有从实质上减轻或消除灾害损失。 尽管如此,灾害保险的确提高了灾害易发区人们的承灾能力,大大降低和减缓了灾害发生后对灾区人们带来的冲击和痛苦。因此,灾害保险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为流行。 在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往往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采取降低风险和转移风险的综合措施。小结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降低自然灾害的危险度,即控制灾害的强度和频度,实施防灾减灾措施来降低风险;二是通过降低区域易损度,即合理布局和统筹规划区域内的人口和资产来降低风险。 比较而言,通过后者降低区域易

7、损度是目前较易实施的风险管理的主要途径。此外,购买人身和财产保险,将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也是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针对风险度是由危险度和易损度共同构成的这一基本事实,可将地质灾害的减灾措施分为三类:一是灾害改善,通常使用工程方法,降低灾害发生的频率,让灾害远离人民;二是行为改善,采取避让和预警系统等降低灾害影响,或通过制订规划、教育法规和经济刺激手段降低易损性。三是损失共享,包括保险系统、灾害救助、开发援助和补偿。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方案 一、充分认识普查目的和意义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开展普查,摸清自然灾害

8、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我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科学评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对于扎实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灾害综合防治区划、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街、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有序有效组织开展我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各项工作,建立健全普查工作机制,全面摸清我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基本情况,进一步充实完善风险数据库信息,科学开展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二、准确把握普查总体部署 (一)普查范围和对象。本次普查覆盖我区行政辖区,普查对象包括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9、、区政府及区级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和居委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 (二)普查内容。根据我区自然灾害种类分布、影响程度和特征,本次普查涉及的自然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等。 三、普查时间安排 本次普查标准时点为_年_月_日。 普查准备阶段(_年)。认真学习、熟悉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

10、风险普查总体方案,建立普查工作机制和工作团队,及时跟进全市普查试点工作进度,同步做好我区普查基础工作。 普查实施阶段(_年_年)。制定我区普查实施方案,落实普查工作人员和队伍,组织普查培训,统筹开展全区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编制本区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全区普查成果。 四、有序推进普查组织和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政府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我区普查工作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应急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统筹制定我区普查实施方案,负责普查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区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1、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圆满完成普查任务。同时,充分发挥镇街、村(社区)作用,广泛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普查工作。区普查领导小组属于阶段性工作机制,不纳入区级议事协调机构管理,普查任务完成后即撤销。 (二)做好经费保障。按照_省和_市统一安排部署,普查工作经费以地方保障为主,区财政部门要根据政策标准,将普查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时落实到位,保障普查工作需求。 (三)坚持依法普查。普查工作人员和普查对象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规定和本次普查的具体要求,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数据,按时上传数据,确保数据完整、真实、可靠,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普查结果发布要

12、严格履行报批程序。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涉密资料和数据,必须严格执行有关保密规定。 (四)广泛宣传动员。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统筹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深入宣传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重要意义,为开展普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方案 为全面加强我街道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下简称普查)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普查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省、市、县、街道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积极开展形式

13、多样的宣传活动,动员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以及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支持、配合普查,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确保全街道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 二、宣传内容 (一)普查意义。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亲自出题、亲自部署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客观认识重点区域抗灾能力、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应对工作提供重要支撑,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布局和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大力宣传普查的目的、意义,深化全社会对普查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14、,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普查要求。大力宣传普查的基本知识、主要对象、工作内容、方式方法、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提升普查工作水平和效率,提高普查数据质量。 (三)普查纪律。大力宣传普查工作纪律,引导普查工作人员和普查对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本次普查要求,依法开展普查,杜绝虚报、瞒报、拒报、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的行为,确保数据完整、真实、准确、可靠。 (四)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普查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通报曝光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发挥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作用,切实增强普查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 (五)成果应用。大力宣传各管区、社区、各村、各行业领域好的经验做法、

15、创新举措、典型事例、制度成果等,推动普查成果为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六)防灾科普。通过宣传各类灾害风险识别、预防知识和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的宣传普及,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能力。 三、宣传方式 充分利用户外媒体、互联网新媒体和宣传标语等多种传媒手段,通过新闻报道、政策解读、公益广告、宣传栏等方式对普查工作进行全面、广泛地宣传报道,提高普查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一)社会宣传 1.制作普查宣传品,如宣传手册、宣传台历、宣传折页、环保宣传袋等,向公众免费发放,贴近群众进行宣传; 2.利用村广播、宣传车、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宣传,在人员集中区发放普查宣传卡片和宣传物品; 3.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企业、社区街道、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和人员集中地,利用公示栏、宣传栏、LED电子屏幕等载体,播放、悬挂、发放普查相关工作的标语、横幅、宣传海报、宣传片等。 (二)媒体宣传 依托电视台、电台、报纸等主流媒体,对本次普查进行广播、电视和平面宣传,宣传的内容包括: 1.制作播放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