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5篇

上传人:雨**** 文档编号:357031965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设计5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教学设计5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育学生观看、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觉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留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很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晰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

2、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试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许多方便。 三、学问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看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别、再由特别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

3、楚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加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到达对公式的敏捷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看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改变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改变规律,根据规律列出公式,再依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别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使

4、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说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觉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看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

5、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识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支配 1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索,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很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加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讨论如

6、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S=ah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文2 一、背景 新课标要求,应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改变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受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理解并把握相应的数学学问与技能,这些多数教师都留意到了,但要做好,还有肯定难度。 二、教学片段 在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我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

7、等式组的应用。 出示例题: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另一端。这时,爸爸的一端仍旧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地跷起。猜猜看,小宝的体重约多少千克? 我问学生:“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先看看题,一会请同学复述一下。学生复述后,基本已经熟识了题目。我接着让学生思索:他们三人坐了几次跷跷板?第一次坐时状况怎样?第二次呢?学生议论了一会儿,自主发言,很快发觉此题中存在的两种文字形式的不等关系: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一副哑铃重量 我引导

8、:你还能怎么推断小宝体重?学生清静了几分钟后,开始议论。一学生举手了:“可以列不等式组。我给出提示:“小宝的体重应当同时满足上述的两个条件。怎么把这个意思表达成数学式子呢?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商量起来,都抢着回答, 我留意到一位平常不爱说话的学生紧锁眉头,便让他发言:“可以设小宝的体重为x千克,能列出两个不等式。可是接下来我就不知道了。我听了心中一动,意识到这应是思想渗透的好机会,便解释说:“我们在初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讨论解决,比方说前面列方程组不等我说完,学生都齐声答:“列不等式组。全班12小组主动投入到解题活动中了。5分钟后,我请学生板演,自己下去巡查、指导,发觉学生的解

9、题思路都很清晰,只是部分学生对答案的表达不够精确。于是提议学生说说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分几步,应留意什么。此时学生也基本上形成了对不等式方法的完好认识。我便出示拓展应用课件: 一次考试共25道选择题,做对一道得4分,做错一道减2分,不做得0分。若小明想确保考试成果在60分以上,那么他至少要做对多少题? 设置这道题,既有调查本节课效果的意图,也想稳固拓展一下学生的思维。没料到相当多学生对“至少一词理解不精确,导致失误。这正好让我们的“本课小结填补了一个空白弄清题目中描述数量关系的关键词才是解题的关键。 三、反思 本节课讲完后,我感到一丝欣慰,看到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学习劲头,突然领悟到:教师的教学行为

10、至关重要,胜利的教学,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能帮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念。 本节课我有几个深刻的感受: 1、在课前预备的时候,我就觉得不等式组的应用是个难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几个台阶,这也正好符合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例题贴近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有采纳了更亲近的教学语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实行敏捷适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才更加有效。 4、学生在学习后,的确感受到“不等式的方法就像方程的方法一样是从字母表示数开始讨论解决的。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

11、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依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进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

12、链接:x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看方程80a+150b=902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依据题意列出方程: 小明去探望奶奶,买了5kg苹果和3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梨的单价y元/kg; 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假如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2)课本P80练习2、判定哪

13、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学习: 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与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支配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并提出留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 3、合作学习: 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肯定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

14、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精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 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x+2y=8。 (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 (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3)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 (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计算的速度是否要快) 4、课堂练习: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当x=2时,y=; 5、你能解决吗? 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 6、课堂小结: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留意书写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