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5656986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毕节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2.答题时,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笔在答题卡的規定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本试题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夏天属于谁呢?属于澄清的湖水和花团锦簇的原野;属于烂曼天真和欢笑嬉闹的孩童;更属于朝气蓬勃,青春年少的我们。 绿茵场上,犹如野马脱缰,我们挥撒着激情和汗水。课堂里,老师诲人不倦,我们不耻下问。夏天,我们心中充满阳光,脚下更有力量;我们

2、怀chui梦想,奔向远方。1. 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澄清( ) 怀chui( )2. 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_”改为“_” “_”改为“_”3. 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A. 花团锦簇B. 朝气蓬勃C. 诲人不倦D. 不耻下问4. 文中四处标点符号(见角标)使用错误的一项A. B. C. D.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A迷路时,最好的方式不是抓阄求神、原地纠结,而是走好正在走的路。B走着走着,就会遇到新的风景,然后根据新环境再作判断。时间久了,方向就有了。方向不是选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C方向不仅来自于选择,而是可以来自于创造:方向甚至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时在变的。因此,什么是方向

3、?D把当下的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做成自己喜欢的事,_。5. ABCD四句里有语病的一项( )A. 迷路时,最好的方式不是抓阄求神、原地纠结,而是走好正在走的路。B. 走着走着,就会遇到新的风景,然后根据新环境再作判断。C. 方向不仅来自于选择,而是可以来自于创造D. 把当下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做成自己喜欢的事。6. 在上文的横线处接续句子,最合适的一项( )A. 因此,方向不是选择,是创造。B. 方向怎么会是咔嚓一下子蹦出来的呢?C. 这就是你的方向。D. 人有了方向才会全力以赴。7. 人生七十古来稀,喜逢家里老人(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生辰,按照乡风民俗举办相关祝寿宴庆活动。(1)请根

4、据寿联的上联,撰写下联和横批。上联:福如东海喜迎七十华诞下联:_ 横批:_(2)感谢亲朋好友来为老人贺寿,请以主人家的身份,写一则包含称颂、祝福、致谢三项内容的答谢词(不超过100字)。_(二)古诗文积累(10分)8. 默写(1)非淡泊无以明志,_。(诸葛亮诫子书)(2)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3)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4)_,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周敦颐爱莲说)(6)从今若许闲乘月,_。(陆游游山西村)(7)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中书信成为重要的交流物。遇逢战争,音信隔断,杜甫曾为叛军所俘而困居长安,深切感受到家书的珍

5、贵,“_,_”。即便和平安定状态,因为路途遥远,王湾也曾感到困惑,“_,_”,牵挂亲人,期望书信能更快到达。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云南象群为何踏上北迁之旅从去年春天以来,15头亚洲象向北游荡了500多公里。它们来自西南端中老边境西双版纳国家保护区。一路上穿越了森林、牧场和有人居住的村庄,甚至在狭窄的县城街道漫步,闯入一家关门的汽车经销店,一头大象还因误食发酵谷物而醉酒。为了遏制它们的狂野行为,当地政府制订了预防大象事故的紧急计划。用无人机跟踪它们的动向,疏散被这些动物“拜访”的居住地居民,设置紧急屏障,甚至为它们保留了18吨食物。但是,警报器和卡车也无法转移这群

6、奇特的“徒步旅行者”的行动方向。它们依然故我,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继续前行。刚开始,人们认为这群大象只是偶然越界,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本能地返回传统栖息地。但象群显然不这么想,无论人类如何追踪堵截,放食引诱,它们都不为所动,坚持北上,一路走州过府,直趋昆明城下。跟踪象群的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动物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价值已经接近千万元人民币。是什么原因促使它们远离传统家园?它们要到哪里去?相关专家猜测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自然保护区内亚洲象数量不断增长。近几十年来,中国的亚洲象数量从不到200只已经增加到300只左右,其食物量可能难以持续供应保障,导致它们离开原栖息地寻求食物。二是亚洲象群离开自然保护区后

7、取食甘蔗、玉米等作物更为便利、可口,又未受到任何攻击威胁,无意再回到原栖息地。三是头象迷路,象群在森林、农田交错区域以农作物为食物,但没有找到适宜长期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不断游荡寻找,漫无目的。还有一些学者从地磁影响、气候变化等角度解释这次野生象群出走的原因,但都缺乏直接证据。也有专家介绍,亚洲象迁移扩散属于正常现象,只是如此长距离北迁在中国尚属首次。对象群来说,如果继续向北,无论是海拔高度、气候特点,还是植物分布,都很难找到适合它们长期生存的栖息地。这群大象到底将去往何方,什么时候会停下来,人类能否给它们找到一个合适的新家?这些问题,至少在目前,谁也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选自参考消息

8、2021年6月8日有删改)9. 本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亚洲象北迁的信息?10.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第三段能否删除?请简述理由11. 第五段,为象群未来的生存担忧,对于人类的我们来说,能引起你的哪些思考?(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说经典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说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但经典的话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是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一首好歌,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唱;一首好曲子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听:一幅好字画挂在墙上,天天看不够。甚至像

9、唐太宗那样,喜欢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够,临死又陪葬到棺材里。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工程的等等,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手轻轻一拍就碎,它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说到“柳”,想起至今生长在河西走廊上的“左公柳”。一百多年前,左宗棠带着湘军去平定叛乱,收复新疆。他一路边行军边插柳,现在这些合抱之木成了历史的见证,成了活的经典,凡游人没有不去凭吊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打天下的经典,1939年陕北公

10、学的一批学生毕业要上前线,毛泽东去讲话说:“封神演义里姜子牙下山,元始天尊送他三样法宝:打神鞭、杏黄旗、四不像。今天我也送你们三件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经典就这样产生了。莎士比亚有许多话,简直就是大白话,比如,“是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还有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些话被人千百次地模仿。就是兰亭序也是在一次普通的文人聚会上,王羲之一挥而就。当然,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像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宣判,一画就是八年。不管是妙手偶成还是苦修而得,总之,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后人承认它,就常想起它,提起它,借用它。经典所以为经典

11、,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二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三是_。(选自梁衡杂文集,有删改)12. 末段揭示经典成为经典原因。根据文意,补出第三个原因。13. 第三段分别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不经意而成的经典?14. 第二段划线句里“永恒之梦”针对的是什么现象,“重复之手”这种比喻的表达之妙在什么地方?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手轻轻一拍就碎。(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隙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

12、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水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

13、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

14、,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选自台阶)15. 从选文对父亲四件事的描写中,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先填写空白处,再回答问题)起早踏黄泥,_,撬石板闪腰,_父亲:_16. 第五段末尾划线句表现出“父亲”性情的什么特点?17. 简述父亲最能打动人的某个举动及自己的感受(第五段划线句不得再用)三、古诗文阅读(20分)(六)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湘中【唐】韩愈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选自唐诗百家全集)【注释】蘋藻,一种水草,可当祭物18.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19. 一、三句和二、四句为什么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