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错题重做 地球与地图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35534006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高频错题重做 地球与地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高频错题重做 地球与地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高频错题重做 地球与地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高频错题重做 地球与地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高频错题重做 地球与地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高频错题重做 地球与地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高频错题重做 地球与地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地理高频错题重做 地球与地图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A回到M点 B在M点正东方 C在M点正西方 D在M点东南方【答案】1B【解析】1因为地球上无论何处,两条纬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同的,但是两条经线间的距离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也就是说某人向南、北走的200千米纬度可以相等,而向东走的200千米在高纬度上所走出的经度差比向西的200千米在低纬度所走出的经度差要多一些(某纬度上两条经线之间的距离=111cos所在纬度数)。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因此从M点出发向正东走200km后向南走20

2、0km到达的地区的纬度比M点纬度低,向正西走的200千米在低纬度上所走出的经度比向正西的200千米在高纬度所走出的经度要少一些,再向正北方向走200千米,终点落在M点正东方(如下图所示),B正确,ACD错。故选B。2下列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 )A区域和区域 B区域和区域 C区域和区域 D区域和区域【答案】2.A【解析】2.区域中东西向粗线在赤道上,跨经度20,南北向粗线为经线上跨纬度20,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区域东西向粗线位于60N,跨经度为20,实际长度为111Km20的一半,南北向的粗线为经线上跨纬度10,实际距离为111Km10,两条

3、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A正确;区域两条粗短线所在的纬度不同,实际距离不同,区域南北向的粗短线长度为111Km15,而东西向的粗短线的长度为111Km15cos45,二者不相等,BCD错误,所以选A。哈格迈尔先生在他2018年生日当天,乘飞机从奥克兰出发,经过布里斯班到夏威夷旅行,旅行线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哈格迈尔先生所乘飞机的飞行方向()A先东南,后东北 B先西北,后东北C先东北,后西南 D先东南,后西北4这趟旅程长约()A5000km B10000kmC15000km D20000km【答案】3B 4B【解析】考查利用经纬网定向及估算距离。3根据图中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

4、指示东西方向,哈格迈尔先生所乘飞机的飞行方向先西北,后东北,B对。A、C、D错。故选B。4根据图示纬度,这趟旅程跨纬度约50,纬度1距离约110千米,从纬度看距离约5500千米。旅程跨经度约80,赤道上经度1距离约110千米,其它纬线上距离约是110乘纬度的余弦,30纬线上经度80跨度的长度约是7600千米,考虑飞机飞行方向不是沿经线与纬线飞行,构造成直角三角形,斜边大于任意直角边,故旅程长度大于5500千米,A错。再利用跨经度与跨纬度的长度为直角边,算出斜边长度,则实际飞行距离小于斜边长度13100千米,故长约10 000 km,B对。C、D错。故选B。【点睛】纬度1距离约110千米,赤道上

5、经度1距离约110千米,其它纬线上距离约是110乘纬度的余弦。读等高线地形图,a、b、c、d为等高线上的数值,xy为过等高线的一直线,虚线表示河流,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面小题。5若c值为300米,d=c,图中等高线a和等高线内b的数值可能分别是( )A100 500 B500 280C500 300 D100 3806若图中c数值为300米,d=a,沿图中x、y直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ABCD【答案】5B 6C【解析】该题考查等高线的应用。5据题干,虚线若为河流,则图示等高线地形应为山谷,山谷的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凸高为谷”,故等高线a的值等高线c的值。若c=300米,等高

6、距为200米,则a可能为500米。若d=c,则d=300米,根据等高线闭合曲线的规律,b的值应300米。故四个选项中,最符合上述条件的为B。故正确答案选B。6据材料和题干,根据上题,若c=300米,d=a=500米,则x的值应500米,y的值300米;同时b的值应500米,说明图中b、d等高线所代表的闭合曲线内的区域为凸起的山丘, C答案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某研学小组利用立杆测影的方法在北半球四个地点观测影子的变化。下图为夏至日甲、乙、丙、丁四地日影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四地纬度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甲、丙、乙、丁 B甲、丁、丙、乙 C丙、丁、乙、甲 D丁、丙、甲、乙

7、8在甲地垂直上空俯看,甲地经纬线与赤道的形态正确的是( )ABCD【答案】7D 8C【解析】7根据材料,该日是夏至,图中甲地影长正午时是0,因此甲地出现太阳直射现象,位于北回归线上;乙地正午影子朝南,说明太阳位于正北方向,可判断乙地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丙地正午影子朝北,太阳位于正南方向,且不是一整天都有影子,可判断丙地位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丁地该日一整天都有影子,说明出现极昼现象,应位于北极圈以北。因此四地纬度纬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丁、丙、甲、乙,D正确,ABC错误。故选D。8读图可知,夏至日甲地正午影长为0,判断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上,在甲地垂直上空俯看,甲地所在经纬线与赤道都向南弯曲,C正

8、确,ABD错误。故选C。9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西部地形特征。(2)从地形角度考虑该地不同农业部门应如何分布。(3)比较甲乙两处湄公河流域面积特征并简述其原因。(4)图上虚线处冬季多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简述其形成。【答案】(1)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大河下游和河口为冲积平原。(2)山区可以林业;缓坡可以考虑梯田发展种植业;平原地带发展水稻种植河谷地带发展渔业。(3)甲处流域面积狭窄而乙处宽广。原因:甲处位于河流上游,山高谷深,少支流汇入,因而流域面积狭窄;乙处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地带,便于支流汇入,因而流域面积大。(4)该处为云贵高原,整体北低南高,冬季来自北方

9、的冷空气被地形阻挡,与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云贵高原胶着,形成昆明准静止锋。【解析】(1)读图,根据图例判断,图示西部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大河下游和河口为冲积平原。(2)从地形角度考虑,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山区地势陡,耕作不便,易造成水土流失,所以可以发展林业。缓坡可以考虑修梯田,发展种植业。平原地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可以发展水稻种植,河谷地带利用水域多的优势,发展渔业。(3)从流域面积看,甲处位于峡谷中,位于河流上游,山高谷深,少支流汇入,因而流域面积狭窄。乙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区,平原地带,便于支流汇入,因而流域面积大。(4)读图可知,虚线处为云贵高原,由于地形阻挡,冬

10、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云贵高原相遇,二者势力相当,在这里徘徊,形成昆明准静止锋。10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三处的地形类型分别是什么?(2)假设地的地质条件均稳定,现需选择一个地方修建水坝,应选哪个地方?请阐明理由。(3)与乙地相比,甲地的植被生长得更茂盛,分析其原因。(4)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并评价其特征对该区农业发展的影响。【答案】(1)山脊、鞍部、山顶(2)选处;河段上游为盆地(或“口袋形”洼地),库容量大(或有较大的集水区);位于盆地(或洼地)的出口处,比较狭窄(或峡谷地形),便于筑坝,且工程量较小。(3)甲地位于夏季东

11、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分充沛;甲地等高线较乙地稀疏,坡度更缓,土层更厚(或土壤肥沃);甲地光照更丰富。(4)有利条件:该地地形多样,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或发展“立体农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不利条件:平原面积狭小,耕地数量较少,不利于机械化耕作,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多丘陵山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容易发生水旱灾害。【解析】该题考查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地形判读方法即可;水坝选址应选择在口袋形峡谷处;植被生长茂盛应从自然条件分析,包括水热条件,土壤条件等;区域地形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利弊都要分析。【详解】(1)A处等高线向低海拔

12、凸,为山脊;B东西两侧为山峰,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C处等高线闭合,由外向里海拔数值不断增大,为山顶。(2)处;理由:在地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修建水坝应选择在有较大集水区的盆地地区,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工程量小,“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读图可知处具有这些特征,因此应选择处建坝。(3)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甲地位东南坡,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分充沛;读等高线可知甲地等高线较乙地稀疏,说明坡度更缓,土层更厚(或土壤肥沃);甲地位于阳坡,光照更丰富,综上所述,甲地水热、土壤条件比乙地优越,所以植被生长得更茂盛。(4)地形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读等高线海拔可知,该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形种类多样,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有利条件有:该地地形多样,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或发展“立体农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比例条件有:平原面积狭小,耕地数量较少,不利于机械化耕作,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多丘陵山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容易发生水旱灾害。【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低海拔凸,为山脊,等高线向高海拔凸,为山谷;修建水坝应选择在地质条件稳定的“口袋形”峡谷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