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大屯乡兴洲中学2022年高二数学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11913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市大屯乡兴洲中学2022年高二数学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承德市大屯乡兴洲中学2022年高二数学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承德市大屯乡兴洲中学2022年高二数学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承德市大屯乡兴洲中学2022年高二数学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承德市大屯乡兴洲中学2022年高二数学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市大屯乡兴洲中学2022年高二数学理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市大屯乡兴洲中学2022年高二数学理联考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承德市大屯乡兴洲中学2022年高二数学理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与双曲线有公共焦点,且左右焦点分别为,且两条曲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P,是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参考答案:B略2. 经过点(1,5)且倾斜角为的直线,以定点M到动点P的位移为参数的参数方程是( ).A B C D参考答案:D3. 已知数列中,则此数列的前10项和( )A140 B120 C80 D60参考答案:B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故选

2、B.4.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1=1,Sn=n2an(nN*),可归纳猜想出Sn的表达式为()A BCD参考答案:A【考点】数列的求和;归纳推理【分析】数列an中,前n项和为Sn,由a1=1,Sn=n2an(nN*),可得s1;由s2可得a2的值,从而得s2;同理可得s3,s4;可以猜想:sn=,本题不需要证明【解答】解:在数列an中,前n项和为Sn,且a1=1,Sn=n2an(nN*),s1=a1=1=;s2=1+a2=4a2,a2=,s2=;s3=1+a3=9a3,a3=,s3=;s4=1+a4=16a4,a4=,s4=;于是猜想:sn=故选A5. 在ABC中, 角A、B、C

3、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A=, , ,则( )A. 1 B. 2 C. 1 D. 参考答案:B6. 已知直二面角,点为垂足,若 A2 B C D1参考答案:C7. 将函数的图像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向左平移个单位,所得函数图像的一条对称轴为( )A、 B、 C、 D、参考答案:C8. 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 )A B. C. D.参考答案:D9. 若质点P的运动方程为S(t)=2t2+t(S的单位为米,t的单位为秒),则当t=1时的瞬时速度为 ( )A 2米/秒 B 3米/秒 C 4米/秒 D 5米/秒参考答案:D略10. 利用独

4、立性检验的方法调查大学生的性别与爱好某项运动是否有关,通过随机询问110名不同的大学生是否爱好某项运动,利用22列联表,由计算可得K28.806P(K2k)0.100.050.0250.0100.0050.001k2.7063.8415.0246.6357.87910.828参照附表,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有99.5%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B有99.5%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C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D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参考答案:B【考点】BO:独立性检验的应用

5、【分析】根据所给的观测值,把观测值同表格所给的临界值进行比较,看观测值大于哪一个临界值,得到说明两个变量有关系的可信程度【解答】解:计算K28.8067.879,对照表中数据得出有0.005的几率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可信的,即有10.005=99.5%的把握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关系,故选:B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的面积为,则角B= ,参考答案:12. 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小孩,则两个小孩都是女孩的概率为 。参考答案:13. 已知三棱锥中,则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参考答案:14. 双曲线的两个焦点

6、为、,点P在双曲线上,若,则点P到轴的距离为 _ 参考答案:15. 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PF1|=4|PF2|,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为 _.参考答案:(1,略16. 设直线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则它的斜截式方程为参考答案:【考点】QH: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分析】先利用消参法消去参数t,即可将直线的参数方程化成直线的普通方程【解答】解: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消去参数t得,则它的斜截式方程为,故答案为:17. 已知空间三点A(0,2,3),B(2,1,6),C(1,1,5),则与的夹角为 参考答案: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

7、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已知直线l1:ax+by+1=0,(a,b不同时为0),l2:(a2)x+y+a=0,(1)若b=0且l1l2,求实数a的值;(2)当b=3且l1l2时,求直线l1与l2之间的距离参考答案:【考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垂直关系;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平行关系【分析】(1)当b=0时,l1垂直于x轴,所以由l1l2知l2垂直于y轴,由此能求出实数a的值(2)由b=3且l1l2,先求出a的值,再由两条平行间的距离公式,能求出直线l1与l2之间的距离【解答】(本小题满分12分)解:(1)当b=0,时,l1:ax+1=0,由l1l2知a2=0

8、,解得a=2(6分)(2)当b=3时,l1:ax+3y+1=0,当l1l2时,有(8分)解得a=3,(9分)此时,l1的方程为:3x+3y+1=0,l2的方程为:x+y+3=0,即3x+3y+9=0,(11分)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12分)【点评】本题考查两条直线平行和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的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的灵活运用19. 对于函数,总存在实数,使成立,则称为关于参数m的不动点.(1)当,时,求关于参数1的不动点;(2)若对任意实数,函数恒有关于参数1两个不动点,求a的取值范围;(3)当,时,函数在上存在两个关于参数m的不动点,试求参数m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

9、(1)1和3;(2)【分析】,时,解方程即可;即恒有两个不等实根,两次使用判别式即可得到;问题转化为在上有两个不同解,再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列式可得【详解】当,时,由题意有,即,解得:,故当,时,的关于参数1的两个不动点为和3;恒有两个不动点,即恒有两个不等实根,恒成立,于是,解得,故当且恒有关于参数1的两个相异的不动点时;由已知得在上有两个不同解,即在上有两个不同解,令,所以,解得:【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以及根据函数零点求参的问题;对于函数的零点问题,它和方程的根的问题,和两个函数的交点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可以互相转化;在转化为两个函数交点时,如果是一个常函数一个含自变量的函数

10、,注意变形时让含有自变量的函数式子尽量简单一些。20. 已知函数,其中.(1)若,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2)求函数的极大值和极小值,若函数有三个零点,求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解:(1)当时,此时,切线方程为 (2),可求出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极大值为,极小值为 若函数有三个零点,则,解得略21. (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8所示,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倍,点P在侧棱SD上,且()求证:ACSD;()求二面角PACD的大小;()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连结BD,设AC交BD于O,由

11、题意知SO平面ABCD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轴、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如图设底面边长为,则高,于是,故OCSD,从而ACSD 4分(),则,设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则取,可得面PAC的一个法向量,平面DAC的一个法向量,设所求二面角为,则,即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 9分()在棱BC上存在一点E,使BE平面PAC由()知,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又设,则,而,解得即当时,而BE?面PAC,故BE平面PAC 14分22. 已知圆C:x2+y2+10x+10y+34=0.()试写出圆C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圆D的圆心在直线x=-5上,且与圆C相外切,被x轴截得的弦长为10,求圆D的方程;()过点P

12、(0,2)的直线交()中圆D于E,F两点,求弦EF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参考答案:()将圆的方程改写为(x+5)2+(y+5)2=16,故圆心坐标为(-5,-5),半径为4. 4分()设圆D的半径为r,圆心纵坐标为b,由条件可得r2=(r-1)2+52,解得r=13.此时圆心纵坐标b=r-1=12.所以圆D的方程为(x+5)2+(y-12)2=169. 8分()设M(x,y),依题意有DMPM.即(x0且x-5),整理得x2+y2+5x-14y+24=0(x0且x-5).当x=0时,y=12,符合题意,当x=-5时,y=2,符合题意.故所求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2+5x-14y+24=0. 1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