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风华中学高二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11543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风华中学高二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风华中学高二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风华中学高二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风华中学高二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风华中学高二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风华中学高二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风华中学高二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葫芦岛市风华中学高二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设抛物线y2=8x的焦点为F,准线为l,P为抛物线上一点,PAl,A为垂足如果直线AF的斜率为,那么|PF|=()AB8CD16参考答案:B【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抛物线的定义【分析】先根据抛物线方程求出焦点坐标,进而根据直线AF的斜率为求出直线AF的方程,然后联立准线和直线AF的方程可得点A的坐标,得到点P的坐标,根据抛物线的性质: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和准线的距离相等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抛物线的焦点F(2,0),准线方程为x=2,直线A

2、F的方程为,所以点、,从而|PF|=6+2=8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的焦点与准线、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考查了等价转化的思想来源:学科网ZXXK2. 设抛物线y28x的焦点为F,准线为l,P为抛物线上一点,PAl,A为垂足如果直线AF的斜率为,那么|PF| ()A4 B8 C8 D16参考答案:B3. 已知集合,函数y=ln(2x+1)的定义域为集合B,则AB=( )ABCD参考答案:A考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域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对数的真数大于零求出集合B,由交集的运算求出AB解答:解:由2x+10得x,则集合B=(),又集合,则AB=(,故选:A点评:本题考

3、查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以及交集的运算,属于基础题4. 设F1、F2分别是双曲线x21的左、右焦点若P在双曲线上,且0,则|等于()A2 B. C2 D. 参考答案:C 5.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则其离心率为( )ABCD5参考答案:A略6. 设集合N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A3B7C8D15参考答案:B7. 命题“若,则”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0 B. 2 C. 3 D. 4参考答案:B略8. 函数的导数是()A. B. C. D. 参考答案:C【分析】根据导数运算法则求解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其导数,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导数运算法则,考查基本分析求解

4、能力,属基础题.9. 正三棱柱ABCA1B1C1中,若,则AB1与C1B所成角的大小是( )w.w.w.k.s.5.u.c.o.m A、 B、C、 D、参考答案:B10. 已知双曲线,点为其两个焦点,点为双曲线上一点,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A略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在极坐标系中,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参考答案: 12. 函数,(a0且a1)图象必过的定点是 .参考答案:13. 如图,用K、A1、A2三类不同的元件连接成一个系统当K正常工作且A1、A2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正常工作,已知K、A1、A2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为0.9、0.8、

5、0.8,则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为_参考答案:0.864【分析】首先记、正常工作分别为事件、;,易得当正常工作与、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为互相独立事件,而“、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与“、都不正确工作”为对立事件,易得、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概率,由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计算可得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记、正常工作分别为事件、;则;、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的概率为;则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为;故答案为:0.864【点睛】本题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涉及互为对立事件的概率关系,解题时注意区分、分析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掌握乘法原理是解决本题的知识保证,本题属于中档题。14. 等差数列中,若15,3,则 .参

6、考答案:2715. .3名男生,2名女生排成一排,女生不排两端,则有_种不同排法.参考答案:36【分析】先从3名男生中任选两名排在两端,其余3名同学全排列,从而得到答案。【详解】由题3名男生,2名女生排成一排,女生不排两端,则从3名男生中任选两名排在两端,可能情况有种,其余3名同学全排列可能情况有种,所以所有可能情况共有 种。【点睛】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一般题。16. 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且=,则= 参考答案:【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数学模型法;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由题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特点,设出两数列的前n项和分别为Sn=k

7、n(3n1),Tn=kn(2n+3)(k0),由关系式:n2时,an=SnSn1求出它们的通项公式,再求出的值即可【解答】解:an,bn为等差数列,且其前n项和满足=,设Sn=kn(3n1),Tn=kn(2n+3)(k0),则当n2时,an=SnSn1=6kn4k,当n=1时也满足,则an=6kn4k;当n2时,bn=TnTn1=4kn+k,当n=1时也满足,则bn=4kn+k,=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求出等差数列an,bn的通项是解题的关键,是中档题17. 若直线与曲线有两个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参考答案: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

8、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1)证明:MN平面PAB;(2)求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参考答案:【考点】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LS: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分析】(1)法一、取PB中点G,连接AG,NG,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NGBC,且NG=,再由已知得AMBC,且AM=BC,得到NGAM,且NG=AM,说明四边形AMNG为平行四边形,可得NMAG,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得到MN平面PAB;法二、证明MN平面PAB,转化为证明

9、平面NEM平面PAB,在PAC中,过N作NEAC,垂足为E,连接ME,由已知PA底面ABCD,可得PANE,通过求解直角三角形得到MEAB,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可得平面NEM平面PAB,则结论得证;(2)连接CM,证得CMAD,进一步得到平面PNM平面PAD,在平面PAD内,过A作AFPM,交PM于F,连接NF,则ANF为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然后求解直角三角形可得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1)证明:法一、如图,取PB中点G,连接AG,NG,N为PC的中点,NGBC,且NG=,又AM=,BC=4,且ADBC,AMBC,且AM=BC,则NGAM,且NG=AM,四边形AMNG为平

10、行四边形,则NMAG,AG?平面PAB,NM?平面PAB,MN平面PAB;法二、在PAC中,过N作NEAC,垂足为E,连接ME,在ABC中,由已知AB=AC=3,BC=4,得cosACB=,ADBC,cos,则sinEAM=,在EAM中,AM=,AE=,由余弦定理得:EM=,cosAEM=,而在ABC中,cosBAC=,cosAEM=cosBAC,即AEM=BAC,ABEM,则EM平面PAB由PA底面ABCD,得PAAC,又NEAC,NEPA,则NE平面PABNEEM=E,平面NEM平面PAB,则MN平面PAB;(2)解:在AMC中,由AM=2,AC=3,cosMAC=,得CM2=AC2+AM

11、22AC?AM?cosMAC=AM2+MC2=AC2,则AMMC,PA底面ABCD,PA?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且平面ABCD平面PAD=AD,CM平面PAD,则平面PNM平面PAD在平面PAD内,过A作AFPM,交PM于F,连接NF,则ANF为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在RtPAC中,由N是PC的中点,得AN=,在RtPAM中,由PA?AM=PM?AF,得AF=,sin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9. 已知命题p:,且,命题q:且()若,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若是的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依题得:分由得:,所以分()若是的充分条件所以:p是q的充

12、分条件,即分所以:分得分20. 已知数列满足:且.(1)求数列的前三项;(2)是否存在一个实数,使数列为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求数列的前项和.参考答案:解:(1)(2),时,成等差数列(3) 令 则本题第(1)问,直接根据条件,取n=1,2,3,代入即可求解;第(2)问,先假设其存在,然后根据等差数列对应的相邻两项的差为常数即可求出的值;第(3)问,先根据条件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再借助于分组求和以及错位相减求和即可求出结论21. 已知角A,B,C为ABC的三个内角,其对边分别为a,b,c,若=(cos,sin),=(cos,sin),a=2,且?=(1)若A

13、BC的面积S=,求b+c的值(2)求b+c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考点】解三角形【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公式求出cosA=,又A(0,),可得A的值,由三角形面积及余弦定理求得 b+c的值(2)由正弦定理求得b+c=4sin(B+),根据B+的范围求出sin(B+)的范围,即可得到b+c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cos,sin),=(cos,sin),且 =(cos,sin)?(cos,sin)=cos2+sin2=cosA=,即cosA=,又A(0,),A= 又由SABC=bcsinA=,所以bc=4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b2+c2+bc,16=(b+c)2,故 b+c=4(2)由正弦定理得:=4,又B+C=A=,b+c=4sinB+4sinC=4sinB+4sin(B)=4sin(B+),0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