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市第十四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07764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市市第十四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岳阳市市第十四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岳阳市市第十四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岳阳市市第十四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岳阳市市第十四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市市第十四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岳阳市市第十四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岳阳市市第十四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着一类以甾类化合物为骨架的激素油菜素内酯(BR),BR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BR之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五大类植物激素,包括_,其中能明显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有_(激素名称)。(2)用BR处理油菜幼茎节间,引起该部位显著伸长且细胞数目增多,节间膨大甚至开裂,这说明BR具有_的功能。(3)为研究BR在不同器官中对该器官向一定方向生长所起的作用,科研人员用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的油菜幼苗进行实验,

2、三组幼苗均水平放置,其中一组野生型幼苗施加外源BR,另外两组不施加,测定014 h内三组幼苗胚轴和主根的弯曲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本实验空白对照组为_。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主根和胚轴弯曲的方向_(填“相同”或“相反”)。使胚轴和主根最先达到最大弯曲度的实验组为_,其胚轴、主根在_h时就可达到最大弯曲度。最大弯曲度形成的时间较其他两组最为延迟的是_。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说明_。参考答案: (1).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乙烯 (2). 生长素和赤霉素 (3). 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 (4). 野生型 (5). 相反 (6). 施加外源BR的野生型 (7). 4 (8). BR合成

3、缺陷突变体 (9). BR能促进胚轴和主根的向性(弯曲)生长【分析】分析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主根和胚轴弯曲的方向相反,施加外源BR的野生型幼苗的胚轴、主根在第4小时就可达到最大弯曲度,BR合成缺陷突变体的最大弯曲度形成的时间较其他两组延迟,说明BR能够促进胚轴和主根的向性(弯曲)生长。【详解】(1)五大植物激素分别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其中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2)根据题意分析,用BR处理油菜幼茎节间,该部位显著伸长了,且数目增多了,数目BR既可以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也可以促进细胞分裂。(3)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可知,该实验中野生型为空白对照组;根据

4、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结果显示主根和胚轴弯曲的方向相反。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施加外源BR的野生型幼苗的胚轴、主根在第4小时就可达到最大弯曲度,是使胚轴和主根最先达到最大弯曲度的实验组。根据以上分析已知,BR合成缺陷突变体的最大弯曲度形成的时间较其他两组延迟;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说明BR能促进胚轴和主根的向性(弯曲)生长。【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能够以“用BR处理油菜幼茎节间,引起该部位显著伸长且细胞数目增多”以及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为切入点,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2. 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

5、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参考答案:D3. 猪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0对同源染色体,它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有A10条B20条C40条D60条参考答案:B4. 下列没有细胞结构与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分别是A蓝藻与大肠杆菌B病毒与酵母菌C酵母菌与大肠杆菌D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参考答案:D5. 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与激素的作用无关的是:( )果树整枝修剪 无籽西瓜的培育 无籽番茄的培育带芽的枝条扦插易生根 除草剂除草 移栽植物常去掉部分叶片A B C D参考答案:C6.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

6、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参考答案:B7. 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ac=de)A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B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C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参

7、考答案:D【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刺激b点时,兴奋可以双向传导,且同时到达a和c处;当兴奋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f点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据此答题【解答】解:(1)在b点刺激时,兴奋同时到达a和c处,因此A1不偏转;当兴奋继续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先向左偏转,后向右偏转)(2)在f点刺激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因此A1不

8、偏转,A2偏转一次(向右偏转)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神经元结构模式图,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根据图中电流指针的位置及刺激位点准确判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8.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2013年4月经调查,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截至2013年4月

9、21日,全国共报告102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20人,康复12人,其余70人在各定点医疗单位接受救治,下列有关H7N9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培养甲型H7N9病毒BH7N9流感病毒是结构简单的原核生物,含有一种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CH7N9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效应T细胞可导致其裂解死亡DH7N9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参考答案:D9. 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等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A水分散失过多B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C记忆细胞大量减少DT细胞大量减少参考答案:B10. 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

10、料染成深色的物质B.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C.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也能形成染色体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参考答案:C11.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在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参考答案:C【考点】G3:生态系统的结构;G2: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分析题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

11、雀,当鹰迁入并在栖息于林中后,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解答】解:A、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不可流向生产者,B错误;C、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D、鹰的迁入不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能量依然按照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D错误故选:C12. 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原生演替(初生演替)的是( )A. 从火山岩(裸岩)开始的演替B. 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

12、替C. 从弃耕荒废的农田开始的演替D. 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参考答案:A由题意分析可知,从火山岩(裸岩)开始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A项正确;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替,不属于原生演替,B项错误;从弃耕荒废的农田开始的演替,不属于原生演替,C项错误;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不属于原生演替,D项错误。考点:群落的演替13.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D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参考答案:A14. 人体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

13、误的是A.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 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的间隙中充满组织液D.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参考答案:A【分析】突触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详解】兴奋(电信号)传导至突触小体,使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进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产生一次膜电位的变化(电信号)。因此,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步发生的,A错误;兴奋在两个神经元的传递过程是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B正确;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的间隙是突触间隙,其中充满组织液,C正确

1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上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不能反向传递,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D正确。故选A。【点睛】识记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及其传递特点便可准确判断各个选项。15. 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 B. C. D.参考答案:A16.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B.在细胞周期中通常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D.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参考答案:D1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