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评卷A卷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35319354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评卷A卷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评卷A卷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评卷A卷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评卷A卷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评卷A卷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评卷A卷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评卷A卷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评卷(A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分数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两大基本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方式为16种C.孟德尔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遗传学两大基本规律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在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等人做了相关的经典实验,下

2、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研究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由是肺炎链球菌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和DNA容易分开研究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侵染时间过短所致D.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3.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b、c两段分别表示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的变化B.EF、KL段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CD、GH及OP段染色体数目相同D.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b段4.BrdU

3、(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酸)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类似,其上的碱基可与碱基A配对。将某植物的1个根尖分生区细胞(2n=20)放入含BrdU的培养液(不含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中连续分裂3次。用姬姆萨染料对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DNA不掺有或只有一条DNA单链掺有BrdU的染色体呈深蓝色,两条DNA单链都掺有BrdU的染色体呈浅蓝色。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DNA中的碱基A可以与碱基T、BrdU上的碱基进行配对B.第一次分裂得到的2个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定均呈深蓝色C.第二次分裂得到的4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均呈浅蓝色D.第三次分裂得到的8个细胞中可能均含深蓝色的染色体5.某科研小组将S

4、型肺炎链球菌进行破碎处理,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过滤得到细胞提取物,然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把各种物质相互分离开,并观察各自独立的作用B.本实验为对比实验,利用了酶具有专一性的特性C.组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到S型菌的组别为D.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菌与原S型菌的遗传信息存在差异6.表观遗传是指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对此现象的理解错误的是( )A.基因的转录启动部位被甲基化修饰属于表观遗传B.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微小差异与表观遗传无关C.外界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表观遗传现象有影响D.使抑癌

5、基因沉默的表观遗传现象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发生7.细胞中出现的异常mRNA被SURF复合物识别而发生降解的过程被称为NMD作用,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mRNA质量监控机制,该机制能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的转录产物以防止毒性蛋白的产生。图中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AUG、UAG分别表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NMD作用有助于防止mRNA转录错误对人产生不良影响B.SURF复合物能识别异常mRNA的终止密码子C.NMD的降解机制可以有效防止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的毒性蛋白的产生D.异常mRNA产生的原因是DNA发生了碱基对替换,其降解产物为核糖核苷酸8.将

6、基因型为Aa的水稻均分4组,分别进行不同的遗传实验,各组子代的Aa基因型频率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组为连续随机交配B.第二组为连续自交C.第三组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D.第四组为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9.如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后整理出的数据。其中“”表示正常个体,“”表示患病个体。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双亲家庭总数子女子女总数9526013401405321025603047合计227710630A.此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组夫妇若想生育一个健康子女,只需进行B超检查C.近亲婚配可增加该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通过调查

7、可计算出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3%10.在鸡中,羽毛斑纹的显现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C控制,基因型为cc的个体表现为白羽,只有基因C存在时才能显出斑纹;鸡的芦花斑纹、无斑纹分别受Z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让一只纯合白羽母鸡与一只芦花公鸡交配,F1都是芦花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自然条件下,雄性群体中芦花鸡所占比例低于雌性群体B.鸡群体中关于芦花鸡的基因型共有5种C.亲本芦花公鸡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D.让F1公鸡和母鸡自由交配,根据F2表型及比例可推出亲本白羽母鸡的基因型11.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如图

8、所示,依据中心法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子代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环节B.HIV的逆转录酶是由病毒自身合成的C.通过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DNA上D.科学家可以通过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12.科研人员对水稻细胞核中一个DNA片段进行研究,发现其上有三个片段:基因A、基因b和基因间的片段M,现将某外来DNA片段(m)插入该DNA片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m为有效片段(有遗传效应)且插入M片段中,则发生基因重组B.若碱基对替换发生在基因b中,则属于基因突变C.基因A和基因b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可能同时得到执行D.若m为无效片段(无

9、遗传效应)且插入基因A中,则发生基因突变13.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培育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有7条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乌拉尔图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能够实现杂交表明二者无生殖隔离B.图示育种方法与诱变育种相比未产生新的基因与新的基因型C.用秋水仙素对杂种一和杂种二的幼苗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拟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D.普通小麦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6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互相进行配对14.目前科学家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化石,但迄今的化石记录仍有许多“缺失”环节。“间断平衡

10、论”能对该现象给出较合理解释:进化过程是由一种在短时间内爆发式产生的进化与在长时间稳定状态下的一系列渐变进化之间交替进行的过程。新物种可在地质史中忽略不计的短时间中突然产生,则在生物演化史中一些代表“连续环节”的“过渡物种”的缺失也就可以理解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化石记录下的生物进化应该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B.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环境对生物表型有选择作用C.“间断平衡论”能较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D.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等环节15.CpG岛是基因的启动子处富含GC的区域,在高等动物细胞的基因表达过程中,能在CpG岛产生如图

11、1所示的R-loop结构,细胞内存在RNA酶H可阻止R-loop的积累和持久存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R-loop结构中的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B.R-loop结构会降低DNA分子的稳定性,RNA酶H起有助于维持细胞中基因结构的稳定性C.若R-loop结构中DNA单链含4000个碱基, 其中A和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0%,则该R-loop结构中的碱基G和C共有8400个D.当DNA复制和基因转录同向进行时,R-loop结构会阻止DNA复制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

12、有丝分裂过程中,如果着丝粒功能异常,有一些染色体无法被拉向两极而滞留在细胞中间(图1中箭头所指)。研究发现,SPO11是小鼠细胞减数分裂必需的一种酶,它的作用是引起DNA的双链断裂。如果SPO11酶98位的氨基酸改变(用SPO11-cd表示),则该酶催化活性丧失。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正常细胞中导入经诱导才能表达的SPO11基因,发现SPO11高表达会导致有丝分裂过程中一种着丝粒蛋白(CENPA)消失,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着丝粒异常会抑制细胞从两极发出纺锤丝,进而不利于染色体移向两极B.图1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最方便进行图2的计数C.SPO11可在减数分裂的

13、前期发挥作用,实现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D.没有催化活性的SPO11-cd酶丧失了原SPO11酶的一切功能17.在一个蜂群中,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并将发育成工蜂。DNMT3酶由DNMT3基因表达产生,它能使DNA上某些基因的启动部位被甲基化而无法表达,如图1所示。而取食蜂王浆的幼虫能抑制DNMT3基因的表达而发育成蜂王,其体内会发生如图2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敲除DNMT3基因,幼虫无需取食蜂王浆也可能发育成蜂王B.图示过程说明DNA甲基化会影响DNA复制中碱基正常配对C.基因不表达的原因可能是DNA中的某些部位与DNA聚合酶的结合受阻D.甲基化使DNA片段中遗传信息发

14、生改变,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18.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2n+1,配子育性及结实率与二倍体相同)。科学家利用人工构建的一系列增加了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水稻三体,分别与野生型水稻的隐性突变体(2n24)杂交,获得F1,F1植株单独种植,自交得到F2,分别统计各自F2的表现型和比例,可以判断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可能会导致子代中出现三体B.若某F1植株子代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3:1,则突变基因不位于该三体所在的染色体上C.若某F1植株子代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35:1,说明突变基因位于该三体所在的染色体上D.需构建24种野生型水稻三体,分别与隐性突变体杂交才能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19.科研人员在进行玉米杂交实验时发现,某种育性异常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存在如图所示的异常联会情况,减数分裂I后期,异常联会的染色体两两分离,形成的配子中基因存在缺失或重复时表现不育。不考虑其他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育性异常的植株出现的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图中染色体两两分开的方式有3种,产生6种配子,其中有2种可育C.该种育性异常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中染色体组成与亲本相同的比例占1/4D.图中变异不利于生物繁殖,进化中导致该不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