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52610033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2021级高二下期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2分)1. 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呈现出“皇权控里、绅权辅里、民治于里”的结构特点,因家对里控制的同时,乡绅和宗族等民间力量在道德教化、公益事业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这反映了( )A. 中央政治权力下移B. 基层治理兼顾国家和社会自主性C. 基层自治色彩浓厚D. 封建国家与乡绅争夺基层控制权【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呈现出皇权控里、绅权辅里、民治于里的结构特点,国家对里控制的同时,乡绅和宗族等民间力量在道德教化、公益事业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对里控制的同时,乡绅和宗族等

2、民间力量在道德教化、公益事业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基层治理兼顾国家和社会自主性,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基层治理的特点,而非中央政治权力下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基层治理的特点,而非基层自治,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 下表秦始皇东巡所立碑刻石部分记述名称记述峄(y)山刻石“讨伐乱逆,威动四极”“经时不久,灭六暴强。”之罘(f)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东观刻石“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阐并天下,永偃戎兵。”表中有关秦灭东方六国之举的叙述,旨在( )A. 谋求统一全国的合法依据B. 解释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C. 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

3、同D. 宣扬“大一统”的价值观【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讨伐乱逆,威动四极”“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六国回辟,贪戾无厌。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阐并天下,永偃戎兵。”可知,碑刻内容强调了秦灭六国,使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强调秦统治的合理性,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统一后,而谋求统一的依据应该是在统一前,A项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秦灭六国 的影响,而不是“解释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大一统”是儒家思想的内容,而秦倡导的是法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 汉武帝南征北伐,东

4、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 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 )A. 体现以农为本B. 服务于汉初战事C. 意在藏富于民D. 确立了盐铁官营【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至于卖爵、 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可知,汉武帝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采取各种措施,唯独不增加田赋,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治理原则,A项正确;汉武帝不属于汉初的皇帝,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采取各种措施削弱了民间商人的财富,不属于藏富于民,排除C项;据材料可

5、知,盐铁官营是汉武帝增加财政收入的措施之一,D项片面。故选A项。4. 汉武帝时,“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人名)拨于刍牧,桑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金日磹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这反映出,汉武帝时( )A. 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B. 尚未形成严密的选官体系C. 注重门阀士族的政治地位D. 选拔人才体现了不拘一格【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人名)拨于刍牧,桑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金日磹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汉武帝时期广聚人才,让这些人才为他做出巨大的贡献,而这些人才的出身大都是比较低微的,比如说卜式他是割

6、草放牧出身,而桑弘羊是低贱的商人出身,卫青是奴仆出身,金日磾是被俘虏的士兵,由此可知,汉武帝时期的选官体现了不拘一格的特点,D项正确;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打破了门第限制,有利于选才的公平开放,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选官体系的问题,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选官注重人才的品行,如孝廉,而不是注重门阀士族政治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5.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 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B

7、【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古代把“民之父母”、“爱民如子”等作为褒扬和肯定官员的专用名词可知,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对官员的褒扬借用了家庭关系中常用的概念表达,即形象生动,又得到了普遍的理解和接纳,说明“家天下”观念的影响深远,B项正确;A项中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官员是官僚政治的产物,是君主的奴仆,不是君主的血亲,并且本题是在分析官员形象,排除A项;本题没有提供官员考核的内容和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所说“官员之间”、“共同”、“政治诉求”与本题材料中所述的官员评价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 表2为魏晋时期的一些政权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体现出当时政权律令内容曹魏贼斗杀

8、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西晋子不孝父母,子弃市北魏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A. 社会动荡制约立法内容B. 封建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C. 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盛行D. 礼法结合是立法的重要特色【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曹魏“贼斗杀人”,子弟可依照“古义”追杀贼人;西晋规定“子不孝父母”,将会被社会抛弃;北魏规定“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这些规定都体现了儒家礼制对法律的影响、礼法结合的特色,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律的规定,与社会动荡无关,A错误;法律制度儒家化应该是汉代时期,B错误;材料体现的法律的制定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未涉及严刑峻法的理念,故C错误。7. “吏多苛政

9、,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A. 刚刚开始设立B. 仅仅负责监察地C. 逐渐干预地方行政D. 逐渐失去其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刺史“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可以看出刺史已经与地方郡县官吏相互勾结,干预政事,故C正确;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A排除;刺史本来是中央派遣来监察地方的机构,但材料所述已经超出了这个职权,其作用越来越大,排除B、D项。8. 秦汉以来“客”是佃客、浮客、依附民的代名词,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客皆注家籍”,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的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

10、报州郡核准。这一举措( )A. 体现政府与门阀的博弈B. 反映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 有利于稳定地方治安D. 说明基层治理制度日益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客皆注家籍,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的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报州郡核准”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客皆注家籍”,这些佃客主要为主人交租服役,他们无需服官府之赋役,亦不可自立户籍,而是按其名数注入主人的户籍中,以示依附,体现了政府与门阀的博弈,A项正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客皆注家籍”,反映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加强,而非减弱,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客”的户籍变化,而非其影响,排除C项。材料中,虽有县、州郡的

11、主持、核准,但这只是一个形式,客家的管理权、收益权都主要在主家(地方豪强)手中,说明不了基层治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9. 魏晋南北朝时期,原遍布于北方的小麦开始大规模南移种植,并与南方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互动。北方旱作技术体系为南方稻作所吸收和改良;小麦所代表的饮食文化为南方地区所接受,成为其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小麦种植的南移( )A. 得益于耕作技术的进步B. 促进了南北方的民族交融C. 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D. 使南北方实现了完全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原遍布于北方的小麦开始大规模南移种植,并与南方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互动。北方旱作技术体

12、系为南方稻作所吸收和改良;小麦所代表的饮食文化为南方地区所接受,成为其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可知,“原遍布于北方的小麦”“与南方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互动”“小麦所代表的饮食文化为南方地区所接受”,并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小麦种植的南移促进了南北方民族的交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耕作技术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小麦的南移种植的影响,未提及政府对其的管理,排除C项;南北方实现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而不是小麦种植南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0. 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篮等礼器,具有中原的特征。最新发现的青铜圆头方尊是一个四羊古尊,在殷墟里面也有类似的青铜器。这表明,三星堆文化(

13、)A. 和中原文化具有同样的内涵B. 祭祀活动与政治密切相关C. 与中原文化存在长距离交流D. 青铜制造技术领先于全国【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篮等礼器,具有中原的特征”和“最新发现的青铜圆头方尊是一个四羊古尊,在殷墟里面也有类似的青铜器”可知,材料说明三星堆青铜器和殷墟青铜器有类似的特征,尤其是三星堆青铜器具有中原的特征,因此可知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存在长距离交流,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三星堆青铜器具有中原的特征,但未提及和中原文化具有同样的内涵,排除A项;材料叙述的是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青铜器的特征,但未涉及祭祀活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青铜制造技术

14、,强调的是三星堆青铜器具有中原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11. 公元39年,光武帝下诏“度田”(检核垦田顷亩),有官员回答:“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光武帝颇不以为然,派官员考察属实后,以“坐度田不实罪”,处死了有关郡守十余人。光武帝此举A. 调整了国家的赋税收入B. 使得专制主义空前强化C. 铲除了豪强地主的根基D. 促进了民族融合大趋势【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光武帝统治时期,下诏“度田”,并派官员考察自己的家乡“河南南阳”,并以“坐度田不实罪”,处死了有关郡守十余人,此举有利于核实田亩,增加国家税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朝廷机构的变化,

15、而是强调对地方田地的核实,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产出豪强根基,只是核实田亩,排除C项;材料与民族融合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2. 古代我国北方和南方政区分布密度不断变化。如下表所示,影响分布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期(政区名)汉武帝元封年间(州)西晋前期(州)唐贞观元年(道)北宋元丰年间(路)元(省)分布状况北9南4北12南7北5南5北9南14北5南6A. 统治区域的变化B. 经济地位的消长C. 地方机构的变革D. 政治中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北宋以前北方的行政区分布密度超过南方,北宋以后,南方超过了北方,这是因为经济中心在宋代转移到南方,故B正确;北宋、元朝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故A说法错误;北方和南方政区分布密度不断变化的原因与地方机构的变革无关,C错误;北宋、元朝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故D说法错误。13. 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在大夏(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见到了邛竹杖、蜀布。大夏国人说,他们是从身毒国(古印度)购买来的。这一记述可以用来证明( )A. 张骞正式开辟了丝绸之路B. 大夏国和身毒国贸易关系密切C. “西南丝绸之路”早已开通D. 中国与中亚的贸易关系早就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