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352608521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他在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考点】修形容词,长(chng),这里是指身高。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中的“修”,就是指“长”;“修”可以组词“修长”。昳丽课本注为“光艳美丽”。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容貌美丽”。辞海释为“神采焕发,容貌美丽”。昳:读作y的时候,只用于“昳丽”这个词。朝服衣冠在早晨穿戴好衣帽。朝:

2、读作zho,早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窥镜照镜子。窥:原指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这里是“照”的意思。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何能及君怎能比得上您。及:动词,比得上。君:尊称,译为“您”。【原文】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考点】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也:语气助词,表

3、示判断。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而复问其妾就又问他的妾。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即“复问其妾”是承接前面的动作“不自信”而来,两个动作有先后关系,就用“而”连接,译为“就”。复:副词,又。妾:旧社会中的小妻,也叫“偏房”“侧室”。【原文】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译文】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考点】旦日第二天。与坐谈省略句,省略主语“邹忌”和宾语“之(代客人)”,理解为“邹忌与之坐谈”,译为“邹忌同他坐着

4、谈话”。问之客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理解为“问之于客”,“之”是代词,代“这件事”,“于”是“向”的意思,句子译为“向客人问这件事”。不若不如,比不上。如:动词,如,比得上。【原文】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文】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考点】明日次日,第二天。孰视之省略句,省略主语“邹忌”,译为“邹忌仔细端详他”。孰:同“熟”,仔细。又弗如远甚省略句,省略谓语“以为”,承前“自以为不如”省略,即“又以为弗如远甚”,译为“又觉得远远不如”。【原文】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

5、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译文】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考点】 寝读作qn,睡;卧;躺下。如“废寝忘食”。美我认为我美。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美”,即“认为美”。者,也这里的三个“者,也”的句式,都是判断句,以“者”“也”表示判断。私动词,偏爱。【原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译文】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考

6、点】朝读作cho,朝廷,朝堂,即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务的地方。皆以美于徐公省略句,整个句子省略主语“妻、妾、客”,在“美于徐公”的前面也省略了主语“吾”,因此,应该译为“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以:动词,认为。“美于徐公”是状语后置句,译为“比徐公漂亮”。于:介词,译为“比”。【原文】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侍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您所受的蒙蔽太厉害了!”【考点】齐地方千里齐

7、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注意古今异义:这里的“地方”是两个词,“地”指“土地”;“方”是指“方圆”,现在的“地方”是一个词,意思是“地点,处所”。莫不私王没有谁不偏爱您。莫:否定代词,译为“没有谁”;不:否定副词。宫妇左右宫中的侍妾和身边的近臣。宫妇:宫中侍妾一类女子;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王之蔽甚矣您所受的蒙蔽太厉害了。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甚:形容词,厉害,过分。 【原文】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

8、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指责我的过错、向我进谏,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考点】面刺寡人之过当面指责我的过错。面刺:当面指责。面:名词作状语,当面。过:名词,过错。谤讥于市朝状语后置句,“于市朝”后置,翻译的时候提前到“谤讥”的前面,译为“在公众场所指责进谏”。谤:读作bng,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进谏,规劝。“市朝”是偏义复词,偏义在“市”,“朝”是衬字,这里是指集市等公共场合。闻寡人之耳使我的耳朵听到(即传到我的耳朵)。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原文】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9、、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考点】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像集市一样。成语“门庭若市”出自此篇,现在用来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间进偶然进谏。间:读作jin,偶尔。期年满一年。期:读作j,一周年(期年),一整月(期月)。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虽:即使。进:进谏。朝于齐状语后置句,译为“到齐国来朝见”。朝:读作cho,朝见。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译为“这是所说的在

10、朝廷上战胜敌国”。二、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当权者自会谋划打仗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考点】十年春鲁庄公十年的春天。十年:是指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是本地区诸侯在位年数来纪年的,这叫“王位纪年法”,到汉武帝的时候才有年号纪年法。书中的“我”即指鲁国,因为左传是站在鲁国立场记事的,也是按鲁国十二国君在位的年次纪年。十二国君是:隐、桓

11、、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齐师伐我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师:军队。如成语“师出有名”是指军队出兵征战要有正当的名义,后借以比喻做事有正当理由。伐:动词,攻打;我:这里指鲁国。问题:为什么“我”指代鲁国呢?答:因为左传是站在鲁国立场记事,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肉食者谋之当权者自会谋划打仗的事。肉食者:本指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以“吃肉者”代当权者,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这里是以事物的特征指代该事物。借代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桃花源记中以“黄发”代“老人”,以“垂髫”代“儿童”;出师表中以“不毛”代“荒凉之地”,以“布衣”代“平民”。这些都是以事物的特征

12、来代事物。之:代词,代打仗这件事。何间焉何必参与呢。间:读作jin,动词,参与。焉:语气助词,表示疑问语气,译为“呢”。【原文】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译文】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考点】乃入见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乃入见”“问”“对曰”前都省略了主语“曹刿”,翻译时根据情况,或予以补出,或承前省略。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这是宾语前置句,“何以”理解为“以何”,代词“何”作

13、介词“以”的宾语。衣食所安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所安:所字结构,安身的东西;安:动词,安身。弗敢专也不敢独自享有。弗:否定副词,不;专:动词,专有,独自享有;也: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不译。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这是一个省略句,介词“以”的后面省略了“之”,“以之”是介宾短语,意思是“把它”。【原文】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译文】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根据实情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

14、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去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考点】牺牲玉帛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古代有“三牲六畜”的说法,“三牲”是指猪、牛、羊,“六畜”是指鸡、犬、猪、牛、马、羊。“牺牲”的本义是因成为祭祀的祭品而死,后引申为为了信仰、理想和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拓展:因信仰而死叫“殉道”;因保卫国家而死叫“殉国”;因爱情而死叫“殉情”;因工作而死叫“殉职”。必以信一定根据实情去做。以:动词,用,使用

15、,这里理解为“根据去做”。同样,下文的“必以情”的“以”也是动词,句子理解为“根据实情去处理”。也有人把“必以信”“必以情”的“以”理解为介词,把句子看作是省略谓语的省略句。“以”不管是动词还是介词,译文是一样的。小信未孚这种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信:名词,信用;孚:读作f,动词,使信服。弗福不保佑。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忠:名词,忠诚,这里是指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名词,类,种类。这是一个省略句和判断句,省略主语“此”,译为“这”;语气助词“也”表示判断。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以:是两个词,“可”是指“可以”;“以”是介词,理解为“凭、靠”,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指代“这个条件”。因此,这是一个省略句,要理解为“可以以之一战”。【原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