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范进中举》说课稿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52607642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范进中举》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范进中举》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范进中举》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范进中举》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范进中举》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范进中举》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进中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19课范进中举。(板书题目)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是本单元学习明清小说最有代表性的长篇白话文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极为精彩的片断之一。本文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境遇的变化,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腐蚀读书人的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有力的鞭笞和嘲讽。(二)教材处理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资料交流、整

2、体感知、梳理情节。第二课时把握人物形象、欣赏讽刺艺术、探究主题思想。我现在对第二课时进行说课。(三)教学目标在这篇小说众多人物形象中,范进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作者主要是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描写,来揭示主题。由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分析范进中举前后及众人表现的对比,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把握人物形象。(2)理解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明确小说的主题。(四)教学重、难点: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结合学情,我把教学重点定为:“通过对比范进中举前后情况的变化,品读范进喜极而疯的细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教学难点定为:“理解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明确小说的主题。”【说教学法】

3、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上述重难点。我预设的教学方法和学法的指导是这样的:1、提问法:提倡长文短教,讲求取舍,问题的设置精而巧,逐步引导,逐渐深入。2、点拨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教学效率。3、表格归纳法:填写“中举前后对比”表格,突出小说主旨。4、情境激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播放“范进喜极而疯”的视频,增加课堂容量,在视听效果上给学生最直观的感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法上我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

4、说教学过程】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了解经历,关注人物;第二步:自主合作,把握人物:第三步:理解典型,明确主题。(一)了解经历,关注人物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畅谈读书的目的,然后简要地介绍古代读书人读书的主要目的(这一步是为课堂最后概括文章主题作铺垫),再概述一下范进35年来一次次参加科考又一次次落弟的经历,快速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到范进这一形象上。(板书:范进)(二)自主合作,把握人物“自主合作,把握人物”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把握人物形象的学习任务,我分别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策略:1、作对比、析人性: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交流讨论:中举前后,众

5、人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范进自己又有哪些变化?(板书:中举前中举后)【为了更好地把握和归纳人物形象,我设计了以下的表格】中举前后的对比人物情节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小结【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小说塑造了范进中举前醉心功名、苦苦挣扎于科考,中举后变得圆滑世故的腐儒形象;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炎凉世态以及体会对比手法的讽刺效果】(板书:苦苦挣扎圆滑世故)2、读经典、品写法、观看范进“喜极而疯”视频:品读范进“喜极而疯”的这个经典片段是这节课的重点(板书:中举时喜极而疯),我先让学生观看这段视频,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范进发疯的情景,从视听效果上获得最直观的感受。、从视频回到

6、文本,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具体细致地描写范进的疯态的?【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这一段写范进见到喜报后,先昏后疯,作者反复写他拍手、大笑,笔锋深刻地勾画出范进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丑态,并让学生体会本段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夸张手法的讽刺效果以及对范进发疯的过程、动作、语言等进行正面描写,还有从众人的反应侧面烘托范进疯态之可怕。范进的疯令人觉得可伶又可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对人物进行心理揣摩:范进在大嚷“好”的瞬间,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的设计为下文探讨范进发疯的原因做好铺垫】(三)理解典型,明确主题1、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入“理解典型,明确主题”

7、的学习。我以“探讨范进发疯的原因”为题,分两步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1)、从众人对范进态度看发疯原因:中举前后众人对范进态度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周围人的巨变与范进发疯的关系。(2)、从范进自身在中举前后的对比反差,帮助学生理解范进发疯的社会原因。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体现了古代读书人一旦中举,地位、名利以及周围人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可见当时整个社会对科举的推崇。再结合他35年来的经历,学生就比较好理解范进一听说自己中了举,麻木而脆弱的神经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喜悦一下子就发疯了的原因。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在那个封建社会中举发疯的不止范进一个人,范进仅仅是一个典型。2、全班讨论:范进中举是悲剧还

8、是喜剧?【这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充分理解人物的典型意义,明确小说的主题:通过塑造范进这一典型形象,揭示在科举制度对古代知识分子的毒害,对人们心灵的扭曲,以及批判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板书“科举之毒、世态炎凉”)(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小结: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何收获?作业:为了加深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理解和端正当代社会读书的态度,我本着“加强阅读,拓展思维”的出发点,布置以下两道作业:1、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和鲁迅的孔乙己,试分析比较两篇文章人物形象和命运的异同点;2、就“当代社会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做一个社会调查,形成书面材料。我上述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理念,围绕范进中举的人物形象和讽刺艺术展开。在教的过程中,我试图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主要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把握范进形象、认识人物典型意义、理解主题的目标。力图突出重点,力求突破难点。上述的设计与想法有不妥的地方,请各位评委指正。【说板书】为了简洁明了地凸显文章的主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19、范进中举吴敬梓中举前苦苦挣扎科举之毒范进中举时喜极而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