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35255017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和几何问题.2.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般步骤.4.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和几何问题.难点: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问题.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 知识回顾【复习回顾】教师活动:学生已学过列一元

2、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通过想一想环节让学生说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再选用“梯子下滑”的问题作为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想一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预设:审:审题,分清题意,明确题目要求,弄清已知数、未知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设:设未知数,设未知数的方法有直接设未知数和间接设未知数两种;列: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求出所列方程的解;验:“检验”,即验证是否符合题意;答:回答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情境导入】你还记得本章开始时梯子下滑的问题吗?原题:如图,一个长为 10 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8 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 1 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3、?(1) 在这个问题中,梯子顶端下滑 1 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大于 1 米,那么梯子顶端下滑几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呢? 预设:设梯子顶端下滑x米,底端滑动x米. (8-x)2+(6+x)2 =102. x2-2x = 0.x1= 0(舍),x2 = 2.因此,梯子底端下滑2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2) 如果梯子长度是 13 m,梯子顶端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12 m,那么梯子顶端下滑的距离与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那么这个距离是多少?预设:设梯子顶端下滑x米,底端滑动x米.(12-x)2+(5+x)2 =132.x2-7x = 0.x1= 0(舍),x

4、2= 7.因此,梯子顶端下滑的距离与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相等为7m.思考并举手回答.尝试列方程,独立解决复习回顾已学知识,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选用“梯子下滑”的问题作为情境,引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环节二 典例探究【典型例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例1 如图,某海军基地位于 A 处,在其正南方向 200 n mile 处有一重要目标 B,在 B 的正东方向200 n mile 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 D 位于 AC 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小岛 F 位于 BC 中点.一艘军舰从 A 出发,经

5、B 到 C 匀速巡航,一艘补给船同时从 D 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 2 倍,军舰在由 B 到 C 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于点E,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结果精确到0.1 n mile)分析:(1)要求 DE 的长,需要如何设未知数?预设:一般求什么设什么,可设DE的长为x n mile.(2)怎样建立含 DE 未知数的等量关系?预设:根据已知条件,可考虑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量关系.(3)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量关系,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预设:连接DF,由三角形中位线得ABDF,从而DFEF,构造出RtDEF.(4)构造出RtDEF 后,三

6、条边长DE,DF,EF 分别是多少? 预设:DF=100 n mile,DE=x n mile,EF=AB+BF-(AB+BE)=(300-2x) n mile. 解:连接 DF.AD = CD,BF = CF,DF 是ABC 的中位线.DFAB,且 DF =12AB.ABBC,AB=BC= 200 n mile,DFBC,DF = 100 n mile,BF = 100 n mile.设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 x n mile,那么DE = x nmile,AB + BE = 2x n mile,EF = AB + BF -(AB + BE)=(300-2x) n mile.在RtDEF 中,根

7、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 x2 = 1002 + (300-2x)2,整理,得 3x2 -1200x + 100 000 = 0.解这个方程,得 x1=200-10063118.4,x2=200+10063(不合题意).所以,相遇时补给船大约航行了 118.4 n mile.例2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 BC=12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那么几秒后五边形APQCD的面积为64cm2?分析:设t秒后五边形APQCD的面积为64cm2,则AP=t cm,BQ=2t cm,所

8、以PB=(6-t)cm由S五边形APQCD =S矩形ABCD- SPBQ,可得:64 = 612 - 2t(6-t) 2.从而求得满足条件的解即可.解:设t秒后五边形APQCD的面积为64cm2,根据题意,得 64=612-2t(6-t) 2 整理得 t2- 6t+8 = 0.解方程,得 t1= 2 , t2 =4 .因此,在第2秒和第4秒时五边形的面积都是 64cm2. 明确例题的做法尝试用式子表示边的关系,并找到等量关系在例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三个重要环节:其一是整体地、系统地弄懂题意;其二是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其三是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环节三 总结归纳【方

9、法归纳】通过上述两个例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想一想: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有哪些?注意: 在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由于所得的根一般有两个,所以要检验这两个根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明确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环节四 巩固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二人同所立,甲行率七,乙行率三,乙东行,甲南行十步而斜东北与乙会,问甲乙行各几何.”大意是说:已知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

10、点出发,甲的速度为 7,乙的速度为 3.乙一直向东走,甲先向南走了 10 步,后又斜向北偏东方向走了一段后与乙相遇.那么相遇时,甲、乙各走了多远?2.有这样一道阿拉伯古算题:有两笔钱,一多一少,其和等于 20,积等于 96,多的一笔钱被许诺赏给赛义德,那么赛义德得到多少钱? 3.如图:在 RtACB 中,C = 90,点 P、Q 同时由A、B 两点出发分别沿 AC、BC 方向向点 C 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 1 m/s,几秒后PCQ 的面积为RtACB 面积的一半?4.如图,一条水渠的断面为梯形,已知断面的面积为 0.78 m2,上口比渠底宽 0.6 m,渠深比渠底少 0.4 m,求渠深.答

11、案:1.解:如图所示,甲、乙二人同时从点O出发,在点B处相遇.设甲乙两人走的时间为x,则甲走的路程为3x,乙走的路程为7x,依题意得:102+(3x)2=(7x-10)2解得:x172,x20(舍去)所以,相遇时,甲走了10.5步,乙走了24.5步.2.解: 设较多的钱为 x,则较少的为20-x.由题意,可得 x(20- x)96,解得 x112,x28 (舍去)所以,赛义德得到的钱数为12.3.解: 设经过 t s,PCQ 面积为 RtACB 面积的一半根据题意,得 12(8t)(6t)126812 ,解方程,得 t12,t212 (舍去)所以,2s后PCQ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4.解:设渠深为 x m,则渠底为 (x0.4) mS 12(x0.40.6x0.4)x 0.78,解得 x11.3(舍去),x20.6所以,渠深 0.6 m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环节五 课堂小结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尝试归纳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及收获.回顾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养成回顾梳理知识的习惯.环节六布置作业教科书第55页 习题2.9 第4题.学生课后自主完成.加深认识,深化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