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笔记

上传人:芝****量 文档编号:35251194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笔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笔记 关于对数学的学习,在学校阶段,相对于学校来说是比较简洁的,由于主要都是学的一些基本数学学问内容,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六班级下册数学重要学问点笔记,盼望大家喜爱! 六班级下册数学重要学问点 1、熟悉圆柱和圆锥,把握它们的基本特征。熟悉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熟悉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究并把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洁实际问题。 3、通过观看、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4、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四周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2、。 5、圆柱的侧面沿高绽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绽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rh+2。 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r。 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r2。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9、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10、从圆锥的顶点究竟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

3、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1、把圆锥的侧面绽开得到一个扇形。 12、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Sh或r2h。 13、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 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 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 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 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学校数学正方形对角线怎么算 1、正方形对角线公式 正方形的对角线,与两边成形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假如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对角线的长度就可以依据勾股定理计算,对角线=2a。 正方形周长计算公

4、式:边长4 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 2、正方形判定定理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相互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5)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数学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方程; (4)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六班级下册数学学问点笔记 典型应用题: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进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

5、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数应给数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

6、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所用的时间为1100,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60千米,所用的时间是160,汽车共行的时间为1100 +160,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 (1100 +160) =75 (千米) (2)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转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转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依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依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纳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

7、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依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4774米,照这样计算,织布6930米,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需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 693 0

8、 ( 477 4 31 ) =45 (天)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数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修一条水渠,原方案每天修800米,6天修完。实际4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由于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需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

9、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80 0 6 4=1200 (米) (4)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大数大数-差=小数 (和-差)2=小数和-小数=大数 例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94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12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2个乙班,即9 4 - 12,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 9 4 - 12

10、 ) 2=41 (人),乙班在调出46人之前应当为41+46=87 (人),甲班为9 4 - 87=7 (人) (5)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依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115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5倍多7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5倍还多7辆,这

11、7辆也在总数115辆内,为了使总数与( 5+1 )倍对应,总车辆数应( 115-7 )辆。 列式为( 115-7 )( 5+1 ) =18 (辆),18 5+7=97 (辆)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 )=标准数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63米,乙绳长29米,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长的3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3倍,实比乙绳多( 3-1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 63-29

12、 )( 3-1 ) =17 (米)乙绳剩下的长度,17 3=51 (米)甲绳剩下的长度,29-17=12 (米)剪去的长度。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晰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依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准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甲在乙的后面28千米,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

13、6千米,乙每小时行9千米,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28千米(追击路程),28千米里包含着几个( 16-9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2 8 ( 16-9 ) =4 (小时) (8)流水问题:一般是讨论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别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水流淌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 解

14、题关键:由于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逆流速度)2;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顺流航行所需时间;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例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28千米,到乙地后,又逆水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2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4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必需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2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列式为284 2=20 (千米) 2 0 2 =40 (千米) 40 ( 4 2 ) =5(小时) 28 5=140 (千米)。 (9)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肯定的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