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5251113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_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是一种早熟的文体。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最早的散文,大约可追溯到甲骨卜辞、周易卦爻辞、钟鼎铭文等。而真正具备了较完备的散文形态的,应是从产生于殷周时代的尚书开始。尚书之后,就是中国散文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先秦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_先秦散文的基本文体形态:一是以论说为主,如春秋老子庄子孟子等含哲学、政论文在内的文章;二是以记叙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如左传国语等

2、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文章。这两种文体形态交相辉映,不仅成就了一个大时代里散文的辉煌,而且还开创了中国的“杂文学”传统。而其文体特征则是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即是说,先秦时期的散文文史哲没有分家,实用文章和非实用文章混杂,文学与非文学交织,其时也没有专门从事散文创作的散文家。可见,先秦时代的散文概念和内涵是模糊的,文体是自然朴素的,同时也是极其包容的。正是这种模糊、自然朴素和包容性尊定了中国古代散文宽阔、宏大坚实的基础。_先秦之后的两汉以“历史散文”为主要文体形态,“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这一文体的代表作,它将散文推到了一个顶峰。唐代的“古文运动”,一方面瓦解了魏晋南北朝的时文骈文;一方面又融合叙事的历

3、史、说理议论的哲学、抒情的文学于一炉,从而形成了叙事、议论与抒情三位一体的“古典散文”格局。当然,“古典散文”只是唐宋的一种主流散文文体形态,在唐代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品类多样,写法也多姿多彩,既有大量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等有很强文学性的散文,也有车载斗量的诸如书信、奏议、诏令、论辩、传状、碑记、箴铭、颂赞、哀祭、序跋、书说、赠序等偏于应用和议论的文章。明代以后,先是“以拟古为主”的“七子”的散文创作成为时流,继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主张一切作品“皆从胸中流出”的小品笔记成为主要散文文体形态。而清代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散文,既强调“义理、考据”,又注重“词章”,即将应用性与文学性融合在一起

4、。从以上对古代散文的历史回顾中,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中国的古代散文,从文体的角度讲,是一个相当庞杂的概念,或者说是一个“杂文学”的系统。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形态呈现出两个特征:其一,是它一方面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一方面每个时代都有一种主流文体;其二,中国的古代散文,先奏时期是应用性与文学性并重,魏晋之后总体看文学性文体占据主导地位,但应用性文体也有自己独立的地位。_总结、回顾中国古代散文文体演变的历程,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中国古代散文家从魏晋南北朝起便有着比较自觉的文体意识。虽然,章学诚所言“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的说法可能有夸大其辞的成分,但鲁迅认为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

5、文学主要是诗文已进入到文体的“自觉时代”应属不虚。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拿西方的文学作比较。西方的文学以戏剧、小说和诗为主,散文从古代到现代都没有独立成体,所以不论是长篇论著或是短篇小品,其文体基础都十分脆弱;即使“五四”时期热闹一时的英美“絮语散文”,其实真正上佳的作家和作品并不是很多。而能够像中国散文那样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优秀之作更少。与中国散文相比,西方的散文随笔重“笔路”,重纪事、说理、个人性和科学精神,但在“文章”,即抒情性、音乐性、语言韵味,乃至“文气”等更能体现文体意识的各个方面,则远远逊色于中国古代散文。 (摘编自陈剑晖、杨汤琛中国散文文体的近现代嬗变,有删改) 材料二:

6、 谏逐客书是客卿李斯在秦始皇十年,为讽谏秦王政取消逐客令而上的一个奏议。就文体说,谏逐客书是一篇议论文,阐述了人才对国家富利、强大、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一篇透辟、精到的人才论。 谏逐客书之所以至今还脍炙人口,固然是其思想内容仍能启迪后人,但也还因为它有绵远隽永的艺术魅力滋润着后世。 _说谏逐客书是策士之文的典范,还在于它有既铺张扬厉,又委婉善讽的艺术风格。李斯在分条剖析逐客的过错时,所用的道理其实并不深奥和复杂,如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三句话就说清了全部论据。但李斯对此却有意加以铺叙,以造成深刻而强烈的印象,收到更强更好的说服效果。当然谏逐客书也并非仅由气势服人,它委婉善讽,委折入情,使人内

7、心折服,更是其显著的特色。通篇用对比论证法正反相较,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利害得失,烛人眼目,这是委婉善讽的表现。总之,文章将阐述的道理既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增强读者的印象,造成气势,又用曲折入情的手法,使读者觉得周详恳切,于心折服,而两者又如此巧妙地臻于一体,真不愧为策士文辞的典范。_在语言上重用排比、对偶,注意语言的色彩和音节的和谐,也是谏逐客书鲜明的艺术特色。语言形式为表达的内容服务,表达效果要抉择语言形式,这是文学创作的一条规律。大凡想铺陈事理,往往就重用排比和对偶。大概一个意思用对句或用几个句子来表述,除事理得以铺陈外,还能造成充畅的气势、典雅丽辩的文采、和谐铿锵的音节,从而收到

8、更好的表达效果。所以,铺张扬厉、复本加奇、踵事增华的策士文辞往往重用对偶和排比。惟其如此,谏逐客书才显得气势充足,色彩绚丽,音节铿锵而和谐。 (摘编自邵碧华策士之文,骈体之祖李斯谏逐客书赏析,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 A.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散文发源很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周易卦爻辞、钟鼎铭文等,但直到先秦才迎来第一个黄金时期。 B.先秦散文以磅礴的底蕴成就了自身辉煌,开创了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文学传统,也为中国古代散文奠定了宽阔、宏大的基础。 C.在西方文学发展中上,散文长期势弱未成主流,文体基础薄弱,直正上佳的作家和作品不多,不似中国古代散文具有文体意

9、识。 D.策士文辞往往运用对偶和排比表意,因其可以让气势、文采、音节、事理等方面得到更好展现,谏逐客书也因此成为了典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 A.材料一以散文的起源开端,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形态和文体意识。 B.材料二分析了谏逐客书的策士文辞特点,侧重对其艺术风格方面进行探究。 C.材料一借西方文学散文发展演变历程,论证中国古代散文家文体意识自觉的重要性。 D.材料二运用诗句说明谏逐客书妙用对比论证手法,委折人情、委婉善讽。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证明材料中各时代散文文体形态特征的一项是_ A.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

10、文。后世散文尽管有许多发展变化,但与这两种形式都有密切关系。 B.史记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编史方法,其中的“纪”“传”部分就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散文。 C.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建安七子一扫汉末文人的颓唐,语言疏朗明白,不尚雕琢,具有清新刚健的风格,世称“建安风骨”。 D.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 4. 材料一论证手法多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先秦时期的散文体现了“应用性与文学性”并重的特征,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1、 十八岁的李响 蔡 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说话含混不清。我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怕他蹦来跳去的,要是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出去。 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说,喝点茶吧,喝了茶哪里来的你就回哪里去,我明天还要出门呢! 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喝完茶,他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

12、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把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一并递给他,说,你可以走了。 李响却没有要走的意思,他把东西扒拉到一边,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大声说,李游,你说,到底带不带我去?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我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 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瞒着父母偷着跑出去的,连新婚十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因为当年你偷着离开家。

13、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贺龙在冀中打了齐会战斗,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李响争辩着。 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李响这回坐下了,他的眼神有些黯淡,他缓缓地说,我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可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病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我扑哧一声笑了,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问,那后来呢? 后来我参加了百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说到这,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慢慢地说,我是跟着部队一病一拐地来到延安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上级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了。 你是说

14、,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怎么这些年没听你说过呢?我觉得李响的话有点离谱。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啥时候耐心地听我说过话呀? 李响说得对,我和李直确实不大关心他。他十八岁就扔下媳妇偷着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和娘在动乱的时光里能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李响叹了口气,接着说,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 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对李响喊道。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确实难缠,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菜啊?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 听到这,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把李响的包裹送回来时,里面确实有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 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相信我说的是真的吧,那就带我去吧!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不乘飞机了,我要亲自开车去南泥湾。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镇,却蒙了。 他怎么也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吭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入团申请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