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金诺****简谱 文档编号:35246399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历史《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知识点汇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知识点汇总 区域经济: 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 古代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与今天的山东、山西地理概念不同。它们以河南崤山分界,以东称为山东,以西为山西。因为崤山附近有函谷关,所以又有关西、关东之称。 山东包括了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及晋南、苏北、皖北等部分地区。历史上这里被称为中原。 山西在战国属于秦地,大体是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 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 全国的经济区域的特点:从战国到两汉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司马迁根据

2、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2、传统的农业区山东、山西地区: 在四大经济区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原因:地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济实力强。 3、开发起步相对晚的地区江南地区 特点:与山东、山西相比,江南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原因:江南物产丰富,但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4、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 地理概念:龙门碣石以北是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 特点:这一地区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原因: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学习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