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金诺****简谱 文档编号:35246373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点汇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点汇总 遗传物质发现的实验及其内容: 1、遗传物质: 概念:能单独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是: 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b、能自我复制,保持上下代连续性; c、能指导蛋白质合成; d、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2、实验:包括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分别含l d、实验过程: e、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a、研究者:1944年

2、,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 b、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细菌培养基等。 c、实验设计思路: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 d、实验过程及分析 e、实验分析:只有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DNA被水解后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d、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 同时还直接证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a、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b、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c、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实验思路: 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

3、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e、实验过程: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 科学家首先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上图),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生物学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测试。 f、测试的结果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可见,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即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间具有连续性

4、的物质是DNA,即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 DNA传给后代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1实验设计思路比较 2两个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 3实验结论比较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知识点拨: 1、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

5、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2、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放射性元素的去向问题 若用32P和35S标记病毒而宿主细胞未被标记,相当于间接地将核酸和蛋白质分开,只在子代病毒的核酸中有32p标记。 若用32p和35S标记宿主细胞而病毒未被标记,则在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中均有标

6、记元素。 若用C、H、O、N等标记病毒而宿主细胞未被标记,则只在子代病毒的核酸中有标记元素。 若用C、H、O、N等标记宿主细胞而病毒未被标记,则在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中均可找到标记元素。 3、标记噬菌体时应先标记细菌,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细菌,这样来标记噬菌体。因为噬菌体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繁殖后代,所以在培养基中它是不能繁殖后代的。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除此之外,还能证明DNA能进行自我复制,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5、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细胞生物(包括原核

7、和真核生物)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一种核酸(DNA病毒、RNA病毒)。 7、DNA有四种碱基(AGCT),四种脱氧核苷酸。RNA有四种碱基(AGCU),四种核糖核苷酸。 知识拓展: 1、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设法把 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 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断,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3、转化因子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4、T2噬菌体 (1)结构: (2)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DN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 5、侵染特点及过程 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不起作用。 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 组装释放五个过程。 6、增殖特点: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学习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