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5245909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上姓名和准考证号。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老子中有一句充满玄机的话,叫“大音希声”(老子四十一)。何谓“希声”?老子十四章云:“听之不闻名曰希。”希声,也就是无声。如采套用石涛“一画”的概念,可以称之为“一音”。它虽然无声,但却是乐本身,一切音乐都由此生出,它是一种“种子音”,是贮藏乐音的处所。淮南子原道训:“无音者,声之大者也。”范应元云:“大道无声,而众音由是而出,乃音

2、之大者也。”正说的是这一层意思。老子的意思是倾听道的声音,回到乐本身,回到道。从另一个角度看,老子所说的“希声”,又不是纯然的无声世界。老子是要让人们倾听自然之声。我们知道,自然之声,并非无声。老子说“希言自然。”(老子二十三章)自然不言,自然不像人那样言。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天籁”。这“天籁”是自然天成之声它无机心,无智巧,不矫饰,无涉于欲望,不劳于理智,四时行,百物生,不为,不言。并不是世界无声,而是说它不似人起分别是非之心。像那山前的景色,风来云起,日出雾收,不劳人虑,无为无作。老庄强调的无声、无言的世界,不在于世界本身,而在于观者的态度;不在世界无声无言,而在观者超越言说的欲望。老庄的意

3、思是要人摆脱观者的位置纠缠,回到世界之中,归于一片生命的音乐之中。如何回到世界?中国哲学家提出了以不听为听的道路。庄子说:“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播之而不得也”(庄子知北游);僧肇说:“大音匿于希声,故不闻以闻之”(僧肇涅槃无名论);禅宗说:“不蒙你眼,你看什么?不捂你耳,你听什么”一句话,蒙起见闻觉知的“耳”,开启生命的听觉。“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庄子人世间)。仅凭外在感官去谛听,只能得其似;用平常的知识去分析,将会割裂这至高的音乐;必须“官知止而神欲行”,用“心”去谛听,由外在感官转而为内心体验。庄子担心这“心”也会引起误解,因为人的知识工巧就来自于心,所以

4、他说“听之以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庄子人世间)“气”就是“虚”,就是空,就是一,就是希声。以无声的心灵去谛听世界,一片气化,自然而然,和合无间。消除对立,哪分彼此,哪有了别;没有声音的耳,哪来世界的声音;世界因不听而“无言”,并非世界无声。(摘编自朱良志大音希声妙悟的审美考察引言)材料二: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把人生区分为两种,“我你”人生和“我它”人生。“我它”人生又称为“被使用的世界”,就是把世界的一切都作为我认识、利用的对象,都是满足我的利益、需要、欲求的工具。这样,我把一切存在者都纳入时空的框架和因果联系之中,一切存在者都是与我分离的对象。这就是“间接性”。而“我你”人生则超越主

5、客二分,所以又称为“相遇的世界”。“相遇”就是与人的灵魂深处直接见面。比如一棵树,“我凝神观照树,进入物我不分之关系中”。与我相遇的不是树的属性和本质,不是树的物理运动、化学变化等等,而是不可分割的树本身。这是无限的“你”,“万有皆栖居于他的灿烂光华中”。没有任何概念体系、目的欲求阻隔在“我”与“你”之间。这是关系的“直接性”。这是现在。“当人沉湎于他所经验所利用的物之时,他其实生活在过去里。在他的时间中没有现时。除了对象,他一无所有,而对象滞留于已逝时光。”“现在”不是转瞬即逝、一掠而过的时辰,它是当下,是常驻,而“对象”则是静止、中断、僵死、凝固,是现时的丧失。“本真的存在伫立在现时中,对

6、象的存在蜷缩在过去里。”“我你”的人生是超越主客二分的人生,是诗意的人生,是当下的人生,是把握“现在”的人生,而“我它”的人生则是主客分离的把一切作为对象的人生,是黑格尔说的散文化的人生,是生活在过去里的人生,是丧失“现在”的人生。对于这样的人,一切都是过去式。(摘编自叶朗美学原理追求审美的人生)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音希声”就是没有声音,只有在无声状态中才能谛听道的声音。B. 大音就是一音,它是种子音,是道音乐,是至大至高至美的音乐。C. 天籁,自然天成之音,物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它也是老子所说的希声。D. 老庄认为,只有回到世界本身,摆脱观者的

7、位置纠缠,才有可能听到“大音”。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大音是至大至高至美的音乐,希声是没有声音,这是两回事。B. “不蒙你眼,你看什么?不捂你耳,你听什么”,只要你不看不听,大音自来。C. “五音令人耳聋”,“大音希声”或许有劝谏意味,要摆脱欲望,不要醉心感官享受。D. “听之不闻名曰希”,是说“大音”是人的视听感官所不能把握的东西。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相遇哲学”中“我你人生”的一项是( )A. “当我放下预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或任一事物建立关系时,我就会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这种没有掺杂着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即是我与你的关系。”(马

8、丁布伯我和你)B.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张爱玲爱)C. “这个人可能已经第十次摆渡过河,但当他第十一次渡河时,仍然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一种对于美的反应以及兴奋油然而生,就像他第一次渡河一样。”(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D. 一个精神病人认定自己是一朵蘑菇,下雨了还蹲在树下不肯进屋。一个医生陪着蹲在那里,对病人说自己也是一朵蘑菇,然后医生进屋,证明蘑菇也需要躲雨,于是病人随着也进了屋。4.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一种高明的音乐艺术处理方式,结合材料一

9、分析是否属于“大音希声”。5. 常听到有人说:“人活着真没有意思。”请结合材料二试对说这话的人进行简单开导。【答案】1. A 2. C 3. D 4. 观点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大音希声。“大音希声”指音乐到达最大最高最美的时候,会趋向宁静,走向“无”的境界。诗句表达的是音乐的暂停阶段,它符合老子所说的无声,又有老子所说的至美,也就是它没有声音却有声音的价值与作用,产生了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观点二:“此时无声胜有声”不是“大音希声”。诗句表达的是音乐演奏过程中的一个停顿,一个过渡,“无声”实际还是存在于“有声”之中,乃人为造成,此时的“无声”是为了更好地渲染“有声”,它与老子“无为”思想冲突

10、,又与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否定有声之乐相抵触。 5. 感到自己活得没有意思,当然可能有种种原因,但是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功利的眼光和逻辑的眼光遮蔽了这个有意味、有情趣的世界,把世界的一切作为我认识和利用的对象,形成了“我它”人生,从而丧失了“现在”;我们如果超越主客二分,去掉利益、需要、欲求,也就是去掉了这种遮蔽,让世界与人灵魂直接相遇,形成“我你”人生,没有任何概念体系、目的欲求阻隔,把握“现在”,便能感受世界的美,感受人生的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只有在无声状态中才能谛听道的声音”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淮南子原道训:无音者,声之大者也

11、。范应元云:大道无声,而众音由是而出,乃音之大者也。正说的是这一层意思。老子的意思是倾听道的声音,回到乐本身,回到道”可知,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这是两回事”理解错误,“希声是没有声音”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从另一个角度看,老子所说的希声,又不是纯然的无声世界。老子是要让人们倾听自然之声。我们知道,自然之声,并非无声。老子说希言自然。”可知,选项曲解文意,另外,“这是两回事”也理解错误,“大音”和“希声”是一个整体。B.“只要你不看不听,大音自来”理解错误,主观臆断,根据材料一第三段“老庄强调的无声、无言的世界,不在于世界本身

12、,而在于观者的态度;不在世界无声无言,而在观者超越言说的欲望。老庄的意思是要人摆脱观者的位置纠缠,回到世界之中,归于一片生命的音乐之中”可知,文中没有“大音自来”的意思。D.“是说大音是人的视听感官所不能把握的东西”理解错误,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何谓希声?老子十四章云:听之不闻名曰希。希声,也就是无声。如采套用石涛一画的概念,可以称之为一音。它虽然无声,但却是乐本身,一切音乐都由此生出,它是一种种子音,是贮藏乐音的处所”可知,文中并没有选项中的意思。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我它人生又称为“被使用的世界”,就是把世界的一切都作为我

13、认识、利用的对象,都是满足我的利益、需要、欲求的工具。这样,我把一切存在者都纳入时空的框架和因果联系之中,一切存在者都是与我分离的对象。这就是间接性。而我你人生则超越主客二分,所以又称为相遇的世界”可知,ABC三项都属于“相遇的世界”,是“我你”人生。D.医生之所以把世界作为利用的工具,目的在于把病人骗进屋内,属于“我它”人生。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观点一:“大音希声”的意思是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指音乐到达最大最高最美的时候,会趋向宁静,走向“无”的境界。诗句表达的是音乐的暂停阶段,它符合老子所说的无声之音,又有老子所说的最大最美的至美之音,也

14、就是它没有声音却有声音的价值与作用,产生了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所以,“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大音希声。观点二: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何谓希声?老子十四章云:听之不闻名曰希。希声,也就是无声。如采套用石涛一画的概念,可以称之为一音。它虽然无声,但却是乐本身,一切音乐都由此生出,它是一种种子音,是贮藏乐音的处所”分析,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否定有声之乐,诗句表达的是音乐演奏过程中的一个停顿,一个过渡,“无声”实际还是存在于“有声”之中,乃人为造成,此时的“无声”是为了更好地渲染“有声”,它与老子“无为”思想冲突,又与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否定有声之乐相抵触。所以,“此时无声胜有声”不是“大音希声”。【5题

15、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首先分析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我它人生又称为被使用的世界,就是把世界的一切都作为我认识、利用的对象,都是满足我的利益、需要、欲求的工具。这样,我把一切存在者都纳入时空的框架和因果联系之中,一切存在者都是与我分离的对象”可知,有些人之所以感到自己活得没有意思,当然可能有种种原因,但最大的原因往往是把世界的一切作为我认识和利用的对象,形成了“我它”人生,从而丧失了“现在”,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功利的眼光和逻辑的眼光遮蔽了这个有意味、有情趣的世界。然后分析解决这种心理问题的办法,根据材料二“而我你人生则超越主客二分,所以又称为相遇的世界。相遇就是与人的灵魂深处直接见面。比如一棵树,我凝神观照树,进入物我不分之关系中。与我相遇的不是树的属性和本质,不是树的物理运动、化学变化等等,而是不可分割的树本身”“ 我你的人生是超越主客二分的人生,是诗意的人生,是当下的人生,是把握现在的人生”可知,我们如果超越主客二分,去掉利益、需要、欲求,也就是去掉了这种遮蔽,让世界与人的灵魂直接相遇,形成“我你”人生,没有任何概念体系、目的欲求阻隔,把握“现在”,便能感受世界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