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练习题(带答案)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72.49KB
约16页
文档ID:352415251
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练习题(带答案)_第1页
1/16

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练习题(带答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点C、D是以线段AB为公共弦的两条圆弧的中点,AB=4,点E,F分别是线段CD,AB上的动点,设AF=x,AE2-FE2=y,则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C. D.2.将抛物线y=-2x2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两次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A.y=-2(x+1)2+3 B.y=-2(x+1)2-3 C.y=-2(x-1)2+3 D.y=-2(x-1)2-33.把抛物线y=﹣2x2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函数的表达式为(  )A.y=﹣2(x+1)2+2 B.y=﹣2(x+1)2﹣2C.y=﹣2(x﹣1)2+2 D.y=﹣2(x﹣1)2﹣24.如图所示的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中,刘星同学观察得出了下面四条信息:(1)b2-4ac>0;(2)c>1;(3)2a-b<0;(4)a+b+c<0.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有( )A.2个 B.3个 C.4个 D.1个5.如图,一段抛物线y=﹣x2+4(﹣2≤x≤2)为C1,与x轴交于A0,A1两点,顶点为D1;将C1绕点A1旋转180°得到C2,顶点为D2;C1与C2组成一个新的图象,垂直于y轴的直线l与新图象交于点P1(x1,y1),P2(x2,y2),与线段D1D2交于点P3(x3,y3),设x1,x2,x3均为正数,t=x1+x2+x3,则t的取值范围是(  )A.6<t≤8 B.6≤t≤8 C.10<t≤12 D.10≤t≤126.如图,在菱形 ABCD 中, ∠ABC=120° , AB=2 .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 AD→DC 运动到点 C ,同时动点 Q 也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3 个单位的速度沿 AC 运动到点 C ,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 △APQ 的面积为 y ,运动时间为 x 秒,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 y 与 x 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 A. B.C. D.7.如图, △ABC 和 △DEF 都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它们的边 BC,EF 在同一条直线l 上,点C,E 重合.现将 △ABC 沿直线l 向右移动,直至点 B 与 F 重合时停止移动.在此过程中,设点C 移动的距离为 x ,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y ,则 y 随 x 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C. D.8.下列函数是二次函数的是(  )A.y=2x+1 B.y=﹣2x+1 C.y=x2+2 D.y=12x﹣29.如图,△ABC为直角三角形,∠C=90°,BC=2cm,∠A=30°,四边形DEFG为矩形,DE=2 3 cm,EF=6cm,且点C、B、E、F在同一条直线上,点B与点E重合.Rt△ABC以每秒1cm的速度沿矩形DEFG的边EF向右平移,当点C与点F重合时停止.设Rt△ABC与矩形DEFG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2,运动时间xs.能反映ycm2与xs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 B.C. D.10.将抛物线y=﹣3x2平移,得到抛物线y=﹣3 (x﹣1)2﹣2,下列平移方式中,正确的是(  )A.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B.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C.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D.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11.如果y=(a﹣1)x2﹣ax+6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 B.a≠1 C.a≠1且a≠0 D.无法确定12.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4,4),抛物线y=a(x-m)2+n的顶点段AB上运动,与x轴交于C、D两点(C在D的左侧),点C的横坐标最小值为-3,则点D的横坐标最大值为(  )A.-3   B.1 C.5 D.8二、填空题13.如图,在标有刻度的直线l上,从点A开始以AB=1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1个半圆;以BC=2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2个半圆;以CD=4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3个半圆;以DE=8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4个半圆.……按此规律,连续画半圆,则第4个半圆的面积是第3个半圆面积的   倍。

第个半圆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π)14.如图,已知直线y=- 34 x+3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P是抛物线y=- 12 x2+2x+5的一个动点,其横坐标为a,过点P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直线y=- 34 x+3于点Q,则当PQ=BQ时,a的值是   .15.把抛物线y=2x2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16.如图,在Rt△ABC中,∠B=90°,AB=6cm,BC=8cm,点P从A点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点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则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    秒钟,使△PBQ的面积最大.17.如图,已知⊙P的半径是1,圆心P在抛物线y=12x2−x−12上运动,当⊙P与x轴相切时,圆心P的坐标为   .18.已知⊙P的半径为2,圆心P在抛物线y=x2-1上运动,当⊙P与x轴相切时,圆心P的坐标为   .三、综合题19.如图,抛物线T1:y=-x2-2x+3,T2:y=x2-2x+5,其中抛物线T1与x 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P点是x轴上一个动点,过P点并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抛物线T1和T2分别相交于N、M两点.设P点的横坐标为t.(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MN的长;当t为何值时,线段MN有最小值,并求出此最小值;(2)随着P点运动,P、M、N三点的位置也发生变化.问当t何值时,其中一点是另外两点连接线段的中点?(3)将抛物线T1平移, A点的对应点为A'(m-3,n),其中 12 ≤m≤ 52 ,且平移后的抛物线仍经过C点,求平移后抛物线顶点所能达到的最高点的坐标.20.如图,抛物线y=ax2+c(a>0)经过梯形ABCD的四个顶点,梯形的底AD在x轴上,其中A(-2,0),B(-1, -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为y轴上任意一点,当点M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为最小时,求此时点M的坐标;(3)在第(2)问的结论下,抛物线上的点P使S△PAD=4S△ABM成立,求点P坐标.21.如图,直线y=13x+b和抛物线y=ax−53x+2都经过A(0,n)和B(m,4)两点,抛物线y=ax−53x+2与x轴交于C、D两点(点C在点D右侧)(1)求直线和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S;(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ΔPAB是以AP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的点P,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 y=−x2+bx+c 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B、C两点(点B在点C左侧),顶点坐标 D(1,4) . (1)求b、c的值;(2)若点M是x轴上一点,且 ∠ABC=2∠AMB ,求点M的坐标.(3)作点D关于直线 AC 的对称点N,求 BN 的长.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ax2+bx﹣4经过A(﹣4,0),C(2,0)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M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点M的横坐标为m,△AMB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24.如图1,对称轴为直线x=1的抛物线经过B(3,0)、C(0,4)两点,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A.(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使PA+PC取得最小值,求点P的坐标;(3)如图2,若M是线段B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M作MD垂直于x轴,交线段BC于点D,是否存在点M使线段MD的长度最大,如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答案】C2.【答案】A3.【答案】C4.【答案】D5.【答案】D6.【答案】A7.【答案】A8.【答案】C9.【答案】A10.【答案】D11.【答案】B12.【答案】D13.【答案】4;22n−5π14.【答案】-1,4,4+2 5 ,4-2 515.【答案】16.【答案】317.【答案】(3,1)或(﹣1,1)或(1,﹣1)18.【答案】P (3,2) 或 (−3,2)19.【答案】(1)解:由题意可得M(t,t2-2t+5),N(t,-t2-2t+3)∴MN= t2-2t+5-(-t2-2t+3)=2t2+2∴当t=0时,MN有最小值为2(2)解:当N点是线段MP的中点时,MN=NP,2t2+2=-t2-2t+3,解得:t1=-1,t2= 13 ;当P点是线段MN的中点时,MP=NP,t2-2t+5=-(-t2-2t+3),解得t=2;M点不可能是线段PN的中点所以当t为 13 或-1或2时,P、M、N三点其中一点是另外两点连接线段的中点 (3)解:因为y=-x2-2x+3=-(x+1)2+4,所以顶点坐标为(-1,4),因为A(-3,0)平移后的对应点为A'(m-3,n)所以顶点(-1,4)的对应点为(-1+m,4+n)所以平移后的抛物线为y=-(x+1-m)2+4+n将C(0,3)代入得:3=-(1-m)2+4+n所以4+n=3+(m-1)2又因为 12 ≤m≤ 52 ∴当m= 52 时,4+n有最大值为 214 ,此时顶点坐标为( 32 , 214 ).即:平移后抛物线顶点所能达到的最高点的坐标为( 32 , 214 ).20.【答案】(1)解:因为点A、B均在抛物线上,故点A、B的坐标适合抛物线方程 ∴4a+c=0a+c=−3 解得: a=1c=−4 ;∴抛物线解析式为: y=x2−4 ;(2)解:如图2,连接BD,交y轴于点M,则点M就是所求作的点 设BD的解析式为 y=kx+b ,则有 2k+b=0−k+b=−3 故BD的解析式为 y=x−2 ;令 x=0, 则 y=−2 ,故 M(0,−2)(3)解:如图3,连接AM,BC交y轴于点N,由(2)知,OM=OA=OD=2易知BN=MN=1, 易求 AM=22,BM=2S△ABM=12×22×2=2 ;设 P(x,x2−4) 依题意有: 12AD·|x2−4|=4×2 ,即: 12×4·|x2−4|=4×2解之得: x=±22 , x=0 ,故 符合条件的P点有三个:P1(22,4),P2(−22,4),P3(0,−4) .21.【答案】(1)解:∵抛物线y=ax−53x+2经过A(0,n)将x=0代入,解得n=2∴A(0,2)∵A(0,2)在直线y=13x+b上∴将x=0代入,解得b=2∴直线解析式为:y=13x+2∵B(m,4)在直线y=13x+2上∴4=13m+2∴m=6∴B(6,4)将点B(6,4)代入y=ax−53x+2即4=36a−10+2解得a=1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3x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