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对口单招考试2023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190472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对口单招考试2023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省咸阳市对口单招考试2023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省咸阳市对口单招考试2023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对口单招考试2023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对口单招考试2023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咸阳市对口单招考试2023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20题)1. 字谕纪泽儿中提到的读书方法是()A.从心从法 B.意测心得 C.熟读诗文 D.涵泳体察2.逝者如斯一语出自()A.醉翁亭记 B.前赤壁赋 C.论语.子罕 D.孟子3. 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A.蒹葭苍苍 B.在水一方 C.道阻且长 D.宛在水中央4. 报刘一丈书是一篇A.书信体记叙文 B.书信体议论文 C.书信体抒情文 D.奏章5.开头就提出“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这一观点的文章是()A.A.咬文嚼字 B.我与地坛 C.我的世界观 D.沙滩上的脚迹6.下列四句中,宾语

2、前置的一句是( )A.姜氏何厌之有? 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C.姜氏欲之,焉辟害?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7.下列作品中,属于叙事诗的是 ( )A.白居易杜陵叟 B.屈原国殇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陶渊明饮酒(其五)8.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A.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B.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C.教人学会休息 D.洗涤灵魂9.香市中写道“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对比反衬 B.侧面烘托 C.象征暗示 D.类比生发10.同属道家学派的是( )A.孔子和孟子 B.荀子和韩非子 C

3、.李斯和李密 D.老子和庄子1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镜子”是由几家宇航公司共同进行的试验,目的是给需要光明的城市制造光明B.“大镜子”试验又叫“南亚2-5”的试验,将在莫斯科附近进行,这种试验在1993年就开始了C.这项试验引起天文学家的非议,认为它会打乱昼夜的更替,使动植物受害D.“大镜子”的试验者认为,这种试验会精确控制反射光的落点,对环境影响不大12.钱钟书的小说作品是( )A.写在人生边上 B.围城 C.管锥编 D.谈艺录13. 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A.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C.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志 D.感伤楚国国势

4、的衰败14. 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语句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满招损,谦得益 C.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5.明代“公安派的主要文学主张是()A.A.独抒性灵 B.文必秦汉 C.事信言文 D.提倡“义法”16.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采用的驳论方法是()A.反驳论据 B.反驳论点 C.反驳论证过程 D.反驳论证方式17.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游西山后精神解脱,达到物我两忘境界的语句是()A.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B.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C.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D.心凝形释,与万

5、化冥合18.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现代生活飞速地发展,人的一辈子再不是蜷缩在一个小村或小镇,而是_、漂洋过海。这片大地看似虚无,其实它_了多少大自然的礼物,我至今收藏的一些石斧、石刀还有三叶虫的化石都是那里得来的宝贝。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_A.纵横捭阖 蕴涵 明明净净 B.纵横捭阖 蕴藏 明明亮亮 C.纵横驰骋 蕴藏 明明亮亮 D.纵横驰骋 蕴藏 明明净净19.“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出自()A.孟子B.论语C.韩非子D.庄子20. 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是 ( )A.闻一多 B.鲁迅 C.郭沫若 D.矛盾二、填

6、空题(10题)21.岑参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_。22.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23.贯穿本文始终的论证方法是_。24. 马伶传是一篇_。25.陆游,字_,自号_。26.山鬼是_中最美丽的诗篇,有学者认为描写的是巫山神女的传说。27. 炉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_。28.陶渊明是_时期的著名诗人,是古代诗派的开创者。29.30. 朱光潜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_家。三、判断题(5题)31. 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 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 )32. 苏轼以豪放词著称, 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 )33. 在报

7、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 )34. 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月牙儿等。 ( )35. 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 )四、文言文阅读(3题)36.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7.阅读苏轼水调歌头的上阕,回答下列各小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给词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阙: 琼:38.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8、,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段话的主要论点是什么?(2分)五、现代文阅读(3题)39.第38题作者描写六斤的形象主要用什么描写方法?(4分)40.阅读梁实秋谈时间中的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有人说:“时间即生命。”也有人说:“时间即金钱。”二说均是,因为有人根本认为金钱即生命。不过细想一下,有命斯有财,命之不存,财于何有?有钱不要命者,固然实繁有徒。但是舍财不舍命,仍然是较聪明的办法。所以淮南子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我们幼时,谁没有做过“惜阴说”之类的课艺?可是谁又能趁早体会到时间之“难得而易失”?我小的时候,家里请了一位教师,书房桌上有一座钟,我和我

9、的姊姊常乘教师不注意的时候把时针往前拨快半个钟头,以便提早放学,后来被老师觉察了,他用朱笔在窗户纸上的太阳阴影画一痕记,作为放学的时刻,这才息了逃学的念头。时光不断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矍然以惊,惊的是又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册日历装为合订本,那便象征我们的全部的生命,我们一页一页地往下扯,该是什么样的滋味呢?“冬天一到,春天还会远吗?”可是你一共能看见几次冬尽春来呢?请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大意。(4分)41.在听赵七爷的一番话前后,七斤嫂心理有何变化?六、作文(1题)42.题目:“防微杜渐”今日谈要求:文

10、体为议论文。不能少于800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参考答案1.D2.C3.B4.A解析:这是一篇书信体的记叙文。宗臣(15251560),明代嘉靖年间,严嵩父子把持朝政,一些无耻之徒奔走钻营于严府门下,趋炎附势,丑态百出。在这种情况下,宗臣在回复刘一丈的信中,借题发挥,尖刻地讽刺了明代官场中的丑恶现象。故本题A项正确。5.C此题考查考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这道题就很简单了,正确选项为C。同时,考生应体会“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这一人生观的深刻意义。6.A【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特殊的文言句式。 【应试指导】“何厌之有”意为:有何厌,哪里会有什么满足呢?“何之有”是个宾语前置的

11、固定格式,“之”是代词,复指前面的宾语“何厌”。7.A8.B9.C香市中的“公安分局”暗示了军阀统治,“蚕种改良所”暗示了帝国主义经济的人侵,都运用了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10.D11.B12.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的代表作品。 【应试指导】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的散文集,管锥编谈艺录是其学术著作。13.A解析: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挽歌,也是一首咏唱将士们的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颂歌。古代称未成年而死或在外死去的人为“殇”。本诗用于祭奠为国捐躯的战士,因名“国殇”。因此选择A项“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14.D15.A16.B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采用了反驳论点的方法,对司马光的五点指责

12、一一给予反驳。因此选择B项。17.D18.D19.B20.A21.千树万树梨花开22.孔子23.对比法。24. 人物传记25.务观;放翁26.九歌27.女神女神28.东晋;田园29.30. 文艺理论家31.N32.Y33.Y34.N35.Y36.主要采用排比、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37.38. 批驳冉有推卸责任的说法。39.通过六斤的“双丫角”变成“一支大辫子”这个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40.时间难得而易失,应当珍惜时间。41.作为没有多少见识的普通农家妇女,七斤嫂最初并未意识到丈夫没有辫子的严重性,她抱着侥幸的心理来看待时事。遭到赵七爷一番威吓后,她产生了恐惧和胆怯的心理。她的自言自语恰恰表现了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的心理状态。当听到“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陷入了绝望境地。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