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汉书 ·沟 志第九》(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兴三十有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孝武元光中 河决于瓠子东南淮巨野通于淮泗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武安侯 田蚡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强塞,强塞之未必应天而望 气用数者亦以为然,是以久不复塞也宣帝地节中,光禄大夫郭昌使行河恐水 盛,堤防不能禁,乃各更穿渠,直东,经东郡界中,不令北曲渠通利,百姓安 之元帝永光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绝 成帝初,清河都尉冯逡奏 言:“今屯氏河塞,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如有霖雨,旬日不霁,必盈溢禹 非不爱民力,以地形有势,故穿九河,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 又其口所居高,于以分流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不豫修治,北决病四五郡,南决病十余郡,然后忧之,晚矣事下丞相、御史, 白博士许商治尚书,善为算,能度功用 遣行视,以为屯氏河盈溢所为,方用度 不足,可且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河堤使者王延世使塞,三 十六日,河堤成上曰:“惟延世长于计策,功费约省,用力日寡,朕甚嘉之。
后二岁,河复决平原李寻、解光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 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 成功,而用财力寡于是遂止不塞 满昌、师丹等数言百姓可哀,上数遣使者 处业振赡之哀帝初,平当使领河堤,奏言:"九河今皆寘灭,按经义,治水有 决河深川,而无堤防雍塞之文四海之众不可诬,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下丞 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请部刺史、 三辅、 三河、弘农太守举吏民能者节选自《汉书 · 沟流志第九》)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兴三十有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孝武 元光/中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B. 汉兴三十有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孝武 元光中/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C. 汉兴三十有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孝武 元光中/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D. 汉兴三十有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孝武 元光/中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屯氏河绝"与“而绝江河" (《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相同。
B." 备非常"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两句中的“非常” 含义相同C. 博士,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诸子、诗赋、术数、方伎 皆立博士D. 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泛称京城附近地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安侯田蚡认为,对长江、黄河的决口,不应该以人力去强行干预,这 样做未必符合天意,看云气、用术数占卜的人也持相同观点B. 光禄大夫郭昌被派遣巡视黄河时,担心堤防无法承受洪水,就另外开挖 渠道,并且不让渠道向北弯曲,而是直接往东,渠道挖通后受益C. 清河都尉冯逡上奏说,增高堤防并不能泄流,而分流可以分解黄河水流 压力,虽然皇上将冯逡的建议交付丞相等人处理,但最终没有落实D. 李寻、解光认为,趁着黄河决口,先不采取措施,而是观察水势,如果 黄河洪水另外形成一条河,这就是天意,顺天意而为,可以节省财力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遣行视,以为屯氏河盈溢所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 译文:②满昌、师丹等数言百姓可哀,上数遣使者处业振赡之 译文:14. 文中治理黄河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哪种方法可行,为什么?请结合文本 加以概括。
答案解析】10. B【解析】句意:汉朝建立了三十九年,孝文帝的时候,黄河在酸枣决提,向 东冲破金堤,于是东郡大举发动士兵堵塞黄河孝武帝元光年间,黄河在瓠子决 口,向东南流入巨野泽,流到淮水、泗水孝文时河决酸枣”,黄河决口的具 体位置是“酸枣”, “酸枣”作“决”的后置状语;"东溃金堤”,“东”方位 名词,作"溃"的状语,不可断开,据此分析,应在“东”前断开,排除 AC “河决于瓠子”,"河"为本句主语,其前应断开,可排除D11. A【解析】“两句中的‘绝’字含义相同”错而屯氏河绝”中的“绝”, 断绝(引申为干涸);句意:屯氏河从此就干涸了 “而绝江河”中的“绝”, 横渡;句意: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12. D【解析】"这就是天意”错误,原文"然后顺天心而图之",是说"顺应天 意",可见并没有强调“这就是天意”13. (1)派(许商)去巡视,认为屯氏河(堵塞)是洪水泛滥所致,而国 家正是财力不足之时,可以暂且不疏通2)满昌、师丹等人屡次进言说(受灾)百姓可怜,天子多次派使者去安 置百姓,救济百姓解析】(1)"行视",巡视;"以为",认为;“盈溢",水满而溢出;"浚", 疏通;(2)"数",屡次;"处业",使人安居并有谋生之业;“振赡",救济,抚恤。
14.①堵塞、疏浚②疏浚可行因为地形有高低之势,疏浚可以减小水流 压力;高筑堤防,对排泄洪水的作用不大解析】第 一问:由“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宣帝地节 中,光禄大夫郭昌使行河恐水盛,堤防不能禁,乃各更穿渠,直东,经东郡界 中,不令北曲”可知,治理黄河的方法主要有:堵塞、疏浚第二问:由“以地 形有势,故穿九河,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 于以分流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可知,疏浚可行 因为地形有高低之势,疏浚可以减小水流压力;高筑堤防,对排泄洪水的作用不 大参考译文】汉朝建立了三十九年,孝文帝的时候,黄河在酸枣决堤,向东冲破金堤,于 是东郡大举发动士兵堵塞黄河孝武帝元光年间,黄河在瓠子决口,向东南流入 巨野泽,流到淮水、泗水皇上派遣汲黯、郑当时发动人员堵塞决口,很快又崩 溃了武安侯田蚡对皇上说:“长江、黄河的决口都是天意,不适合用人的力量 来强行堵塞,强行堵塞决口未必符合天意而且仰望云气用术数来占卜的人也 认为这样,因此很久以来不再加以堵塞宣帝地节年间,光禄大夫郭昌被派遣巡 行黄河郭昌担心水大后,堤防不能承受,就另外开渠,直着向东,经过东郡境 内,不使它向北弯曲。
渠通后受益,百姓感到安全了元帝永光五年,黄河在清 河灵鸣犊口决口,屯氏河从此就干涸了成帝初年,清河都尉冯逡上奏说道:“现 在屯氏河被堵塞了,即使加高堤防,也终不能泄流如果碰上连绵大雨,十多天 不晴,河水一定会溢出来大禹并不是不爱惜民力,是因为地形有高低之势,所 以开凿了九条河流,现在已经灭迹难以分清,屯氏河水刚断绝不久,容易疏浚 还有它的发源地势高,可用来分流减轻水力,疏导方便,可重新疏浚以帮助大河 分泄洪水,以备特殊情况如果)不预先修理整治,北面决口就会使四五郡受 害,南面决口就会使十多郡受害,到这之后再来忧虑它,就已晚了这件事交 给丞相、御史处理,丞相、御史禀奏博士许商研究《尚书》,善于计算,能估计 费用派(许商)去巡视,认为屯氏河(堵塞)是洪水泛滥所致,而国家正是财 力不足之时,可以暂且不疏通三年后,黄河果然在馆陶以及束郡的金堤决口 黄河堤的使者王延世被派往堵塞决口,三十六天,黄河堤筑成皇上说:“只有 王延世长于计谋策划,工程费用节约省减,花用的人力与时间都少,我很赞许他 过了两年,黄河又在平原决口李寻、解光说:“建议的人经常想寻找九河的旧 迹而去开凿它,现在趁着它自己决口,可暂且不加堵塞,以观察水势。
如果黄河 水想流经那里,应当渐渐形成河,然后顺应天意而图划, 一定会成功,而且所费 财力少于是便停止不加堵塞满昌、师丹等人屡次进言说(受灾)百姓可怜, 天子多次派使者去安置百姓,救济百姓哀帝初年,平当奉命管理黄河堤岸,他 上奏说道:"九河现在全都淤塞了,按照经书的意义,治理水患有分泄河流、疏 浚大川的方法,但没有修筑堤阻塞水流的记载四海之内的民众不能欺骗,应广 泛征求能疏浚河流的人天子把这件事交给了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上奏请求部署刺史、三辅、三河、弘农太守举荐能治理河水的官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