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课件教案《分物游戏》说课稿

上传人:凌云****90 文档编号:35132199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课件教案《分物游戏》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课件教案《分物游戏》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课件教案《分物游戏》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课件教案《分物游戏》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课件教案《分物游戏》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课件教案《分物游戏》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分物游戏说课稿分物游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小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其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活动基础上的。要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本课是让学生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让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分物经验,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对物品进行平均分。在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是:分的

2、一样多、同样多。还不能完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不会用“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几个”这样的语言去表达出来。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一系列的平均分活动,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几个)。2.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会画图或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学习难点:用图示和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为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学习的过程。2.通过多次的动

3、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3.练习的设计灵活多样,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3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是分桃子,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要给兄弟俩做生日,一大早采了许多桃子回家,便取出8个桃子给兄弟俩,作为生日礼物,猴哥哥和猴弟弟高兴坏了,两人马上分起桃子来,同学们,请你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分的?现在就请你们用手中的圆片代表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你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分8个桃子你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分桃子)这样通过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对比平均分

4、和不平均分的方法,引出“每份一样多”,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二)动手操作,学习平均分;活动二分萝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与交流,感受到平均分物活动中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让同学们用小棒代替萝卜分一分,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分法,启发学生感知虽然分得过程不同,但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活动三分骨头,让学生尝试用画图方式表示平均分物的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化进一步感知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三)拓展练习,运用平均分;将课后习题融入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通过帮花店的均分”的意义。检测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情况。通过变试练习:

5、根据连环画编数学小故事,和帮老师出主意,把18个橘子可以平局分给几个同学,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存在“平均分“的事物与现象,体验“数学就在身边”。说板书:板书分为3部分:1、平均分实物。2、几何图形代替平均分。3、用画图表示平均分。反思:本节课是在上一届教材基础上有所改进的一课,对比新旧两版教材中的这节课,我对两版教材的学习目标、主情境图、教材所出现的例题进行了对比,感受最大的就是新版教材的三个活动是层层递进的通过3个分物活动逐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分桃子:在不同的分法中,突出“每份一样多”;分萝卜:体会平均分分法的多样性;分骨头:学习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并且在第四版教材中还呈现了学生作品,更容易帮助学生用图示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在这节课中,应该更关注全体学生。多培养学生别人在说的时候应该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