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124196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湛江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湛江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湛江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20题)1.其诗充溢着诗情画意,以“诗中有画”著称的诗人()A.巴金 B.王勃 C.王维 D.李白2. 郭沫若在炉中煤中,借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种修辞方法是()A.比喻 借代 B.拟人 比喻 C.设问 拟人 D.借代 设问3.散文诗门槛的作者是()A.培根 B.屠格涅夫 C.欧.亨利 D.契诃夫4.下列带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A.仲尼之叹,盖叹鲁也。盖:猜想。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被。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尔:如此,这样。D.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2、见:见识。5.左传是一部()A.A.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B.国别体的历史著作 C.纪传体的历史著作 D.纪传体的断代史著作6.第13题所谓伶官是指( ) 。7.寒夜的作者是()A.茅盾 B.巴金 C.老舍 D.鲁迅8.屈原的国殇选自他的()A.九章 B.九歌 C.离骚 D.天问9.行路难的作者是()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李商隐10.白居易的文学主张是()A.A.惟陈言之务去 B.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文以载道 D.以适用为本11.本文是一篇()A.A.人物传记 B.叙事散文 C.抒情散文 D.说理散文12.第17题饮冰室合集的作者是()。13.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

3、体史书是( )A.史记 B.左传 C.后汉书 D.汉书14.苏轼前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所运用的手法有 ( )A.比喻、对偶 B.对比、比喻 C.对偶、对比 D.拟人、对比15.下列句子中,“乃”字可译为“才”的是( )A.乃徙为上郡太守。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C.乃许之,以为前将军。D.乃竟辍其技不奏。16.“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中后句的意思是A.可怜眼前的我 B.爱眼前的我 C.可怜眼前的新人 D.爱眼前的新人17. 成语祸起萧墙出自()A.孟子 B.庄子 C.论语 D.荀子18. 茅盾香市一文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A.夹叙夹议 B.情景交融 C.寓情于景 D.今昔对比

4、19.下列史籍属纪传体通史的是( )A.A.左传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20.第10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原出处是()。二、填空题(10题)21.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诗篇有_和湘君。22. 李白行路难一诗运用了吕尚典故的诗句是 _ 。23. 谏逐客书一文是李斯写给秦王的一个。24.“_ , 将军不战空临边。 ”25.“其身正,_;其身不正,_。”26.陆游关山月:_,厩马肥死弓断弦。27. 元代有“曲状元”之称的作家是。28.庄子和_是道家说派的代表人。29.潮海阑干百丈冰, _。30. _,仲尼语之以为博。(秋水(节选)三、判断题(5题)31.谏逐客书是李斯向

5、秦王陈述意见的奏章。 ( )32. 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 )33. 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 )34.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通过“杀霸陵尉”等情节表现了李广的性格弱点。 ( )35. 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 )四、文言文阅读(3题)36.冯谖弹铗而歌,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37.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片,然后回答 2426 小题。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3

6、8.此段话的论据是什么?论证方法是什么?(4分)五、现代文阅读(3题)39.阅读门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遮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姑娘跨进了门槛”象征什么?40. 这两段文字突出描写的场面是什么?它在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4分)41.阅读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比平时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乌龙潭一泓轻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风化日”之下

7、。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他们打算从农民的干瘪的袋里榨出几文来。可是他们这计划失败了!文章的结尾部分描述镇上小商人想借重兴“香市”来榨取农民干瘪的袋里的钱,最后计划落空。这一结尾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六、作文(1题)42.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出生不久,孩子就染上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8、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个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竞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也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请依据以上材料,题目自拟,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B3.B4.A“盖”是“大概”的意思。5.A6.D

9、7.B8.B9.C10.B11.A12.C13.B所谓编年体,就是“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它是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又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14.C15.C“乃许之,以为前将军”一句应译为:(皇上)才答应了这件事(指李广请随军攻打匈奴的事),任命他为前将军。“乃”应译为“才”。A项“乃”译为“又”,B项“乃”译为“却”,D项“乃”译为“于是”。16.D17.C18.D解析:茅盾香市一文共分两部分,分别写“香市”的昔盛今衰的场面和气氛。昔日的“香市”是农民为祈神赐福、借佛游春而自发组织的,农民和儿童是这

10、狂欢节的主角。昔日民间的“香市”到处洋溢着欢快的节日气氛。而“革命”后,重兴“香市”是由小商人发起的,呈现出萧条、冷清的景象。这是本文总体上的对比,是香市一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文章通过“香市”昔盛今衰的现象,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江南农村、市镇面貌的变化,揭示了大革命以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军阀反动势力深入农村和小商人转嫁危机所造成的中国农村自然经济日益凋敝的现实,展示了旧中国由封建自然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反而加剧了农民的贫困和破产这一悲剧。因此正确选项为D项。除了今昔对比之外,文章中还有场面对比、气氛对比、节日内容的对比等各方面的层层对比,建议考生在复习

11、时全面掌握。错误防范 文章在写作上还将“理”与“情”、“议论”与“具象”互相融合,使作品形式精巧简练,立意深刻、蕴藉丰富。因此前三项选项也比较切合香市的写作手法,但是注意,这些都是次要的写作手法,并不是主要写作手法。因此此题的关键在于熟悉文章,总览全文,宏观把握,避免误选其他选项。19.B20.B21.湘夫人22.闲来垂钓碧溪上23.奏章奏章24.和戎诏下十五年25.不令而行;虽令不从26.朱门沉沉按歌舞27.马致远马致远28.老子29.愁云惨淡万里凝30.伯夷辞之以为名伯夷辞之以为名31.Y32.Y33.N34.Y35.Y36.左右认为冯谖无好无能却“贪而不知足”。有人认为冯谖是装愚试探。3

12、7.借景抒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38.名人名言理论论据,演绎论证方法。39.勇于献身的革命战士踏上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征途。勇于献身的革命战士踏上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征途。40. 昔日“香市”热闹的景象,属于场面描写,这与下文所描写的今Et“香市”的萧条、冷清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作品的主题。41.这一结尾揭示了作品主题本身所蕴涵的悲剧性所在。结尾既形象地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民族经济萧条时期小商人与农民的矛盾又暗示了振兴市镇的经济决不能靠敲诈和剥削已经破产的农民而是要反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推翻反动政府的统治。这一结尾揭示了作品主题本身所蕴涵的悲剧性所在。结尾既形象地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民族经济萧条时期小商人与农民的矛盾,又暗示了振兴市镇的经济决不能靠敲诈和剥削已经破产的农民,而是要反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推翻反动政府的统治。42.参见第11套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中的“作文评分标准”。参见第11套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中的“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