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35081058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8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 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上海卷)语文全解全析一、古诗文(一一)默写与运用默写与运用(1313 分,分,前三句前三句各各 3 3 分,分,第四句第四句 4 4 分分)1.切问而近思2.儿童相见不相识3.浅草才能没马蹄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易错字词:相识、蹄、己、悲。(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 5 5-1010 题(题(2222 分)分)5.陋室铭(2 分)6.(1)全,都(2 分)(2)拜见(2 分)7.C(3 分)8.白居易(1 分)谢中书(1 分)子路受到教诲(教导)(1 分)9.以“沉舟”和“病树”为反

2、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2 分)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晨昏中猿鸟、鱼儿富有生机的景象(2 分)10.甲诗作者:感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要保持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2 分)乙文作者:问候安慰友人,与之同享寄情山水之乐;(2 分)丙文蕴含的道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和修炼也很重要(2 分)【解析】【解析】【5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 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我们曾经在教材中也学过他写的陋室铭一文。【6 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3、(1)句意为:四季长存。俱,全,都;(2)句意为:子路拜见孔子。见,拜见。【7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根据“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可知,重点词:徒,只;岂,怎么;句意为:只是凭借你的天赋才能,再加上你学习,怎么会有人赶得上呢?故选 C。【8 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所以本诗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一首酬赠诗;乙文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寄给谢中书(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丙文子路受教,通过

4、孔子与其弟子子路的对话,生动而深刻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功效,也是对学生的指引与勉励;“子路受教”的意思是:子路受到教诲(教导)。【9 题详解】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比较分析。甲诗:根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可知,其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以“沉舟”和“病树”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刘禹锡以此,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

5、将取代旧事物。乙文:根据“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可知,其意思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天刚麻麻亮,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山林就开始了欢唱;“猿鸟乱鸣”,这“乱”字有声繁悦耳,使人迷惑,动人心魄的意思;而到了“夕日欲颓”、金乌西栖之后,鱼儿避开了“鹰嶙鹗视”的威胁,此际竞跃腾欢,尽情享受空气中弥漫的芳馨。总之,从早到晚,山林中正是由于猿的柔声啼唤,鸟的恣意鸣哄和鱼的欢腾竞跃而显得格外静谧幽美;这是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晨昏中猿、鸟、鱼儿富有生机的景象。【10 题详解】本题考查主旨情感。甲诗根据“沉

6、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可知,作者感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要保持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乙文根据“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知,作者问候安慰友人,与之同享寄情山水之乐;丙文根据“括而羽之,缺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可知,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和修炼也很重要。参考译文【乙】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

7、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丙】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柔烤加工就很笔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牛皮(做的铠甲),从这来讨论,有什么需要学(的理由)呢?”孔子说:“如果劈开它在一端束上羽毛,并给它加上金属的箭头,它射得不就更加深了吗?”子路听后拜了两拜说:“多谢(先生)教导。”二、现代文(一)阅读下文,完成第(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11414 题(题(1 15 5 分)分)11.(3 分)通过玉文

8、化的传播,中华大地上的一个一个地域联系了起来,共同勾勒出中华文明传播的疆域。12.(4 分)(3)用于祭祀或与天神沟通(4)作为体现王权威仪和政治礼仪的重要礼器13.(3 分)D14.(5 分)第段主要说明良渚文化时期独特的用玉体制,反映出政教合一的早期国家形态。(1 分)第段主要说明在中华文明“大一统”格局建立并不断巩固的夏商周时期,玉器被视为“国之重器”。(1 分)这和第段的说明中心,即玉是“早期国家开始形成”到“走向一体化王朝文明”这一历史演进的“见证者”相一致。也和第段的段首句形成照应。(3 分)【解析】【解析】【11 题详解】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第段“根据学者研究,这一时期还存

9、在北玉南传(从北方到广东地区)、东玉西传(从东部沿海地区到河西走廊)的玉文化传播,以及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的西部玉石资源西玉东输等现象”可知,玉文化的在中原大地传播,北玉南传(从北方到广东地区),东玉西传(从东部沿海地区到河西走廊),西玉东输,中华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各地域联系起来,共同勾勒出中华的疆域,所以说这些“玉石之路”串联起了中华文明的版图。【12 题详解】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阅读全文,概括玉的功用历经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修补苍天,根据第段“在石器时代,先民发现了玉石这种特殊的材质”“先民认为,玉石具有修补苍天的神奇功能”可知;第二阶段:作为生产工具和装饰物,根据第段“玉与石逐渐分

10、化后,华夏先民开始将天然玉石加工为生产工具和装饰物,以满足日常生活、原始审美的需要”可知;第三阶段:根据第段“这一时期的玉器是“神器”,基本上为原始社会巫师作法通神所用,是祭祀或与天神沟通的“事神玉”可知玉的功用;用于祭祀或与天神沟通;第四阶段:根据第段“新石器时代末期,巫觋集团通过对神权的垄断,逐渐掌握了部族社会的政权、军权,大巫与王的身份合二为一”“这一时期,玉器逐渐演变为体现王权威仪和政治礼仪的重要礼器”可知玉的功用;作为体现王权威仪和政治礼仪的重要礼器。【13 题详解】考查内容的理解。A.根据第段“玉器时代对于中华文明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玉器是中华文明的催生者”第段“它是王权国家形成

11、的见证者”第段“这说明当时玉器既用以祭神,也用于标识身份、区分等级,反映了政教合一的早期国家形态”第段“总之,对于中华文明起源和演进来说,玉文化具有重要地位”可知玉文化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对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B.根据第段“从考古学的成果来看,从距今 8000 年左右的兴隆准文化到距今 4000 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都出土了大量各类玉器。这一时期的玉器是“神器”,基本上为原始社会巫师作法通神所用,是祭祀或与天神沟通的“事神玉”根据第段“1936 年在良渚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充分证明良渚先民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玉器,形成独具特色的用玉体制。这说明当时玉器既

12、用以祭神,也用于标识身份、区分等级”可知兴隆洼文化、石家河文化玉器有祭神作用,良渚文化中的玉器有祭神、标识身份的作用;C.根据第段“对于中华文明起源和演进来说,玉文化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华传统政治、礼仪、宗教、信仰、习俗、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没有任何古器物能够和玉器相比”可知,“玉器和其他古器物一样”表述错误,应该是:玉器在中华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故选 D。【14 题详解】考查说明顺序。文章第段结尾句“它是王权国家形成的见证者”可知第段说明新石器时代末期,王权开始崛起,早期国家开始形成,玉是“早期国家开始形成”到“走向一体化王朝文明”这一历史演进的“见证者”,接着第段列举良渚文

13、化时期独特的用玉体制,反映出政教合一的早期国家形态。第段列举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大一统”格局建立并不断巩固,玉器被视为“国之重器”,段这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最后第段进行总结,与上文相照应,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所以不能调换顺序。(二)(二)阅读下文阅读下文,完成第完成第 1515-1-19 9 题题(2020分分)15.D(2 分)16.(1)在家里反复播放有关炊烟的图片和视频(2 分)(2)在老家的村庄和堂叔家寻找炊烟(2 分)(4)在农家乐旅游区烧灶台拍炊烟(2 分)(意思大致正确但没有写地点或“炊烟”扣 1 分)17.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炊烟比作“树”“云”和画卷,生动地写出了童

14、年时老家炊烟袅袅升起时的美景(2 分),表达了徐翔对乡村美景的赞美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1 分),为下文寻找炊烟的情节作铺垫(1分)。18.C(3 分)19.示例:选“又见炊烟起”:“炊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 分);又见炊烟起概括了文章内容,即徐翔为了寻找写诗的灵感苦找炊烟,最后终于找到炊烟并激发了创作灵感(1 分)。题目富有诗意(1 分),表达了对炊烟难找、灵感难寻的感慨(1 分)。(选“又见炊烟起”满分 4 分)选“寻不回来的炊烟”:“炊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 分);“寻不回来的炊烟”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即徐翔为寻找写诗的灵感苦找炊烟,几经波折后找到的炊烟又被人无情地灭了(1 分),这个题

15、目既表达了徐翔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炊烟难寻的茫然(1 分),也引发了对读者对代表乡村特点的事物逐渐消失的思考(1 分);题目意蕴丰富,引人深思(1 分)。(选“寻不回来的炊烟”满分 5 分)【解析】【解析】【15 题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朝思暮想:意思是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苦思冥想:比喻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才思枯竭:写文章的才能和思路用尽了。结合“始终没有找到以往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可知,用“苦思冥想”;结合“观看了整整一天,累得两眼发花,脑子里依旧空荡荡的”可知,用“才思枯涸”;结合上段“一眼望去,整个村庄却看不到一丝炊烟,徐翔顿感几分失望”可知,用“朝思暮想”

16、。故选 D。【16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抓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结合关键句子回答。本文主要人物是徐翔,概括主要事件可梳理文章情节,第段,写徐翔在家里反复播放有关炊烟的图片和视频;第-段,写徐翔在老家的村庄和堂叔家寻找炊烟;第-段,写徐翔在农家乐旅游区烧灶台拍炊烟。可用“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形式概括。【17 题详解】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语句。句中“炊烟就像一棵树”“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炊烟比作“树”“云”和“画卷”,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炊烟的不同情状;结合“那时的炊烟,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暖,那么充满诱惑力”等来看,炊烟如此之美,是因为寄托了徐翔对炊烟的赞美和怀念;从情节发展上看,也为下文他回老家等去寻找炊烟作铺垫。【18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的理解。结尾句小男孩问“炊烟是啥”,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炊烟已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逝了,近些年出生的小孩子在生活中也没见过炊烟了;通过小男孩的发问,也激发了读者去思考为什么现在社会见不到炊烟了,置于结尾,言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