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一及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080732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大同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一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大同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一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大同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一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大同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一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大同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一及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大同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一及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50题)1.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 ()。A.寄生 B.互利共生 C.拟寄生 D.偏利共生2.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A.净化环境 B.涵养水源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增强温室效应3.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 )。A.腐屑链 B.捕食链 C.寄生链 D.混合链4. 下列生态学分支,不是按研究方法分类的是( )。A.系统生态学 B.数学生态学 C.农业生态学 D.地理生态学5. 某些植物要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正常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

2、 )A.春化现象 B.温周期现象 C.昼夜节律 D.物候节律6.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平均温度7.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 )。A.块状结构 B.片状结构 C.团粒结构 D.柱状结构8. 1866年首次定义生态学一词的Ernst Haeckel(海克尔)是( )。A.美国生态学家 B.德国生物学家 C.古希腊哲学家 D.英国植物学家9. 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热带10. 对冬小麦完成春化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 )A.高温 B.低温 C.长日照 D.短日照11. 下

3、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D.土壤12. 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 B.季风影响 C.谷风影响 D.海洋风影响13.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氧气14.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的关系属于()。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 C.捕食关系 D.寄生关系15.下列有关有效积温公式K=N(TT0)叙述正确的是( )A.K是变量B.K只随N的变化而变化C.K是常数D.K与N、T、T0无关16. 生物圈内最大、层次最厚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 C.草原生态系统 D.淡

4、水生态系统17.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 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18.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19. 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无关系 D.不可确定20. 水稻土属于( )A.潜育土 B.泥炭土 C.盐成土壤 D.钙成土壤21. 下列时种群调节因素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A.捕食 B.寄生 C.降雨 D.竞争22. 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能够流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则为

5、( )所消耗。A.同化作用 B.异化作用 C.合成作用 D.呼吸作用23. 高山植物通常长得比较矮小,这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具有较强的( )A.紫外光 B.红外光 C.红橙光 D.绿光24. 下列有关海风和陆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海风是从海中向海岸上吹的风 B.陆风是从陆地向海中吹的风 C.海风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D.陆风含有较多的水蒸气25. 下列各组生物之间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 B.松鼠吃蘑菇 C.鸟吃松毛虫 D.蝗虫吃水稻26.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 ()。A.维持恒定 B.产生波动 C.逐级降低 D.逐级升高27.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

6、。A.镶嵌 B.成层现象 C.季相 D.群落交错区28.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B、保护天敌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D、保护害虫种群29.一般来说,生态系统可以缺少的组分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30. 苍蝇数量的季节性消长主要受 ( )A.环境因子的影响 B.人工干预 C.生物因子的影响 D.不可知因素的影响31. 2007年我国太湖出现蓝藻大发生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属于( )A.年间波动 B.种群大爆发 C.生物入侵 D.季节性消长32.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以微观层次为主 B.向微观和宏观发展 C.以个体

7、层次为主 D.以宏观层次为主33.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学者( )提出了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A.海克尔 B.坦斯利 C.林德曼 D.奥德姆34.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 )。A.相对密度等于40 B.盖度等于40 C.频度等于40 D.相对盖度等于4035. 林业上常使用“层积法”进行种子处理,其作用是A.筛选种子 B.打破休眠 C.保存种子 D.促进后熟36.两种动物间的斗殴属于()A.捕食 B.干扰竞争 C.利用竞争 D.他感作用37. 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具有的特征之一是( )A.环境变化剧烈 B.结构趋于简单 C.种群数量变化大 D.系统趋于稳定

8、38.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A.阶段性 B.限制性 C.补偿性 D.不可替代性39.确定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综合指标是()。A.密度 B.盖度 C.频度 D.重要值40. 甲、乙群落各有100个个体,其中甲中90个属于种A,10个属于种B,而乙中种A、种B各占一半,甲、乙群落均匀度的比较结果为( )A.甲高 B.乙高 C.一样 D.无法比较41.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A.结构简单 B.组成复杂 C.生物量高 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42. 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 )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9、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 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43.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44.判断下面哪个多样性指数高( )。A.低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 B.低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 C.高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 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45. 北方森林群落乔木层一般属( )A.1个层片 B.2个层片 C.3个层片 D.4个层片46.自然选择,按其选择的结果分成()。A.稳定选择 B.定向选择 C.分裂选择 D.以上三类47.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

10、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 )。A.阶段性 B.限制性 C.补偿性 D.不可替代性48. 世界极干旱且高温地区,往往被( )所占据。A.高大植物 B.抗旱植物 C.抗湿植物 D.喜热植物49.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原因是由于( )。A.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B.它研究内容的广泛和深入 C.它的理论逐渐形成 D.以上全部内容50. 队群落角度看,多样性的含义是( )。A.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说明了种的数目或丰富度B.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说明了种的均匀度C.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以反映各个物种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D.

11、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以反映各个物种需要的面积二、填空题(20题)51. 常见的生态模型有三种:动态模型、_和最佳模型。52. 动物失水的主要途径是皮肤蒸发、呼吸失水和_。53.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光合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度是_。54. 受体酪氨酸激酶(reeeptor tyrosine kinase)是细胞表面一大类重要受体家族,它的胞外配体是_,其自磷酸化的结果是_的活性,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可被含有_所识别并与之结合,由此启动信号转导。55.依靠风作为媒介传播花粉的植物称为_。56. 生态系统中的_、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四大组成要素。57.旱生植物分为_和_两

12、类。58. 豆科植物与_结合形成根瘤菌,才能把空气中的氮带入有机循环之中。59. 南极鳕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是-22,说明其属于_性生物。60. 热带雨林分布区的土壤是_。61. 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62.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_、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方面。63.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受_周期变化所制约。64. 草原生态系统从垂直分布来说可分为_、地面层和根层。65.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_。66.1935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_这一重要概念。67.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空气的化学成分和空气_两个方面。68.一般说来,土壤

13、_的含量越多,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多。69.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_。70.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_ 和_。三、判断题(10题)71.海拔升高与纬度增加对生物栖息地温度的影响通常是相似的。()72. 相对于限制因子来说,改善主导因子获得的效益最大。( )A.正确 B.错误73. 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A.正确 B.错误74. 生物的偶见种可能是由于其他生物或外来因素偶然地带到陌生种群中的,是这个种群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生物种类。( )A.正确 B.错误75. 氮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A.正确 B.错误76.竞争会使群落中物种占有的实际生态位变窄。 ( )77.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78.正反馈和负反馈都能控制种群密度的过度增长。A.否 B.是79.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A.正确 B.错误80.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化学元素都来自土壤。( )A.正确 B.错误四、简答题(5题)81.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82.简述净初级生产力划分的四个等级。83. 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84.简述土壤的生态学意义。85.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五、论述题(5题)86. 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